信息來源:健康時報網 近日,由中華預防醫學會、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江蘇省科學技術協會共同體舉辦的全國疫苗與健康大會于4月21日在南京正式召開。今年4月25日是我國第33個全國兒童預防接種宣傳日,主題為“防控傳染病,接種疫苗最有效”。
預防控制傳染病接種疫苗成必要手段
接種疫苗作為預防和控制傳染性疾病最行之有效的措施,不僅可以增強個人免疫力,保護其免遭疾病和感染之苦,還能夠提高整個人群的免疫水平,阻斷傳染病的傳播鏈,進而控制傳染病蔓延的可能性。
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計劃免疫科科長洪鐳表示:“疫苗中的生物活性成分已經被處理過,只保留了病原菌刺激動物體免疫系統的特性,不具有致病性。當人體接觸到這種不具傷害力的疫苗后,免疫系統便會產生一定的保護物質,這種物質就是抗體;當再有相應的病原菌侵入人體時,人體的免疫系統便會依循其原有的記憶來對抗它,以保護身體不受細菌或病毒的傷害?!?br/> 自1978年我國開始實施免疫規劃,通過開展預防接種工作,麻疹、百日咳、白喉、脊髓灰質炎、結核、破傷風等多種傳染病得到了有效控制或消除,免疫成效顯著。據悉,2000年我國通過無脊灰的證實;我國麻疹發病人數從最高的年900萬例下降到2017年不到6000例。
肺炎球菌疾病很要命!嬰幼兒期要接種疫苗
國務院發布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要由2015年的10.7‰下降到2020年的9.5‰,再到2030年的6.0‰。
接種疫苗是防控兒童傳染病的根本所在。在所有疫苗可預防的疾病中,肺炎球菌性疾病是導致5歲以下兒童死亡的重要病因之一。數據顯示,在我國5歲以下兒童每年約發生174萬例嚴重肺炎球菌疾病,其中約有3萬兒童因此而失去生命。
南京醫科大學附屬南京兒童醫院呼吸科主任田曼表示:“肺炎球菌是一種條件致病菌,一旦人體抵抗力下降,肺炎球菌就會大量繁殖并入侵血液或各個器官,引起一系列的侵襲性或非侵襲性肺炎球菌疾病,如中耳炎、鼻竇炎、腦膜炎、菌血癥、敗血癥等,而且肺炎球菌性腦膜炎引起后遺癥的比例高,約每3個肺炎球菌性腦膜炎患兒中超過1個會出現嚴重后遺癥,表現為耳聾、智力低下、腦癱等。”
鑒于其嚴重的疾病負擔,世界衛生組織(WHO)將肺炎球菌性疾病列為需“極高度優先”使用疫苗預防的疾病,且指出疫苗接種是最合乎邏輯和最有效阻止抗生素耐藥性蔓延的方法。南京市南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科長趙化梅表示:“剛出生的嬰幼兒能夠從母體內獲得一定的抵抗傳染病的能力,在6個月前一般不容易生病。6個月后,母傳抗體會逐漸消失,寶寶就極易受到肺炎球菌疾病的侵襲。因此,需要有計劃地為嬰幼兒進行預防接種,使其獲得抵抗肺炎球菌的免疫力,讓每一位寶寶贏在健康起跑線?!?/p>
相關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