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時代的發展浪潮中,推進“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以下簡稱“百千萬工程”)是實現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舉措。蜆岡鎮人大緊緊圍繞這一核心任務,充分發揮自身職能作用,積極投身到“百千萬工程”和農文旅融合發展的實踐中,為推動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人大智慧與力量。
一是筑牢理論學習基石,鍛造過硬履職隊伍。蜆岡鎮人大以理論學習為核心,多維度強化自身建設。一方面,完善制度體系,通過“以會代訓、集中培訓、主題活動”等形式,常態化開展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法律法規等專題學習;另一方面,創新學習模式,依托“蜆智匯”平臺開設十期代表履職培訓班,采用“線上學理論+線下重實踐”相結合的方式,組織代表赴佛山、英德等地調研取經,同時與多地人大開展互訪交流,實現經驗共享,切實提升代表依法履職能力,夯實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基礎。


△蜆岡鎮人大代表參加學習培訓
二是深耕主題公園陣地,激活人大履職動能。蜆岡鎮以“兩廊兩亭兩點”為依托,融合鄉村古樹保護、歷史文化傳承與人大元素,打造開平市首個、江門市首批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基地——蜆岡鎮人大主題公園。以此為平臺,人大代表廣泛收集民意,積極建言獻策,推動多項民生工程落地:爭取930萬元資金完成潭江海沙堤岸牛過塘村段加固綠化,建成古樹公園;促成述燦樓及周邊空地托管改造;協調引入專業保潔公司負責牛過塘村日常清潔。在人大推動下,牛過塘所在的東和村先后榮獲“廣東省‘百千萬工程’首批典型村”等多項省市級榮譽,切實將全過程人民民主轉化為鄉村高質量發展實效。

△江門市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基地
三是以部門評議為抓手,深化民主監督實效。蜆岡鎮將人大代表評議部門工作作為民主監督的重要抓手,持續深化監督實效。通過部門自查自糾、代表走訪調研、滿意度測評等方式,廣泛收集意見建議并督促整改,切實提升部門單位對工作落實的響應度。換屆以來,已對平安法治辦、應急辦等10個部門開展評議,推動各部門改進工作作風,增強為民服務能力。這一舉措有效提升了基層治理效能,助力蜆岡鎮獲評“廣東省信訪工作示范鄉鎮”,為鎮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評議部門工作會議
四是緊扣群眾聯系主線,廣納民意凝聚合力。探索代表“線上+線下”和“進站+網格”的履職新模式,依托“1+5”代表聯絡站組織代表進展入網格,進一步完善代表聯系選民、代表小組活動和代表述職等制度建設,發揮大代表聯絡站接待日和人大代表活動中心的作用,及時聽取和收集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形成“接待有登記,登記有處理,處理有結果,結果有反饋”的完整工作鏈條。2024年以來,在各聯絡站開展接訪選民100多次,收集群眾意見建議30多條和18名困難群眾涉及電飯煲、電風扇、御寒衣物等30多個“微心愿”,成功申請到2024年三批民生“微實事”資金共23.5萬元,完成風洞、群星、南聯村道硬底化工程及蜆橫線增設會車點工程,為村民的安全出行提供極大便利,有效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對群眾熱點問題進行全過程監督,督促橫石村和長樂村級黨群服務中心升級改造,蜆岡市場及周邊環境整治提升,蜆岡影劇院改造提升工程等各項民生實事項目按時按質完成,兌現民生承諾。為民辦好事實事,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人大代表視察民生“微實事”項目
五是凝聚群眾智慧力量,賦能農文旅融合發展。蜆岡鎮人大依托“民感器”“100%交朋友”行動,組織62名三級代表深入“站點+網格”,充分發揮聯系群眾優勢,圍繞農文旅融合廣泛征集民意。代表們聚焦僑心食品產業園建設、“蜆岡優品”品牌培育、“僑心游”研學發展等重點任務,積極建言獻策,推動項目落地。在凝聚僑力方面,積極推動黃氏宗親成立江夏堂鄉親聯誼會,活化黃氏宗祠?僑心館,依托獨有的建筑特色修繕和保護,充分展示華僑文化,并發動廣大海內外宗親捐款捐物,開展獎學助學。到目前為止,捐贈金額和物品合計人民幣300多萬元。同時,活化僑舊墟老街,打造“蜆岡煲仔飯劇場?僑文化僑心館”,該研學基地獲評首批“開平市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及“江門市中小學生研學教育基地”。開業以來接待游客超9萬人次,研學團40批次超1.5萬人次,舉辦活動20余場,有效激活本地消費市場,推動蜆岡鎮農旅公司和強鎮富民公司創收約1335萬元,顯著帶動鎮村經濟發展,為農文旅融合注入強勁動能。

△人大代表依托“民感器”“100% 交朋友”行動深入基層征集民意
在推進“百千萬工程”與農文旅融合進程中,蜆岡鎮人大以全過程人民民主為引領,廣聚民智、深耕實踐,交出亮眼成績單。從民生工程落地到特色文旅項目發展,每一項成果都彰顯著人大履職的擔當與作為。展望未來,蜆岡鎮人大將持續錨定高質量發展目標,創新履職路徑、強化監督效能,以更有力的舉措推動鄉村振興與產業升級,奮力繪就經濟繁榮、生態宜居、民生幸福的新蜆岡畫卷,為區域發展注入持久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