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廣東省委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是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對推進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作出的戰略部署。 2024年是“百千萬工程”加力提速推進、實現全面突破的關鍵一年,三埠街道各村(社區)、各部門堅決以“頭號工程”的力度和勢頭推動“百千萬工程”走深走實。近期,三埠街道推出“奮勇爭先百千萬,加力提速新征程”——“百千萬工程”三埠實踐系列報道,展現當地全面實施“百千萬工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實景畫卷。
“頭號工程”加力提速 第一站,我們走進簕沖村 近年來,簕沖村堅持走集體發展的道路,以新型城鎮化建設為契機,不斷完善開發區的配套設施,加強對集體土地和物業的開發力度,現擁有集體物業7萬平方米,知名民營企業羅賽洛公司、榮誠公司企業等200余家入駐。陸續引入農貿市場、旅業、幼兒園等經營業態,形成以工業為主體、商業服務業作配套的工商業集聚區。 簕沖村獲評2022年“廣東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和2023年“廣東省鄉村治理示范村”,村集體經濟總收入由2020年的861萬元躍升到2023年的1003萬元,是三埠首個超千萬元村,加快盤活土地,招商引資項目,實現了集體村民“雙增收”。 位于簕沖村的三埠港搬遷項目,總投資10.1億元,是省、江門、開平市三級重點項目,村民對該項目期盼已久,項目計劃2024年完成水工結構、地基處理、道路堆場,將于2025年年底竣工驗收。該項目推動三埠港升級為配套倉儲、保稅區、電商及物流園等現代化港口設施的內河綜合港,打造“內河大港+現代物流+臨港工業”三位一體的港口經濟區。緊抓新港口碼頭落地東風,該村依托征地留用地資源,使集體經濟發展再上一臺階,未來可期。 簕沖村黨支部書記張巧玲表示,作為第二批省“百千萬工程”典型村推薦對象,在“百千萬工程”工作中,該村將搶抓機遇,堅持黨建引領,以發展集體經濟和基層治理為抓手,奮力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今年,簕沖村實施“百千萬工程”,首要任務是謀劃利用已有土地資源,打造集體經濟新增長點。一是推進下園地塊商業樓項目加快建設落成。據了解,該項目占地面積約3962平方米,建筑面積約6000平方米的四層商業樓,以多功能出租方案設計建設,項目擬建成集商業、辦公于一體的商業綜合體。二是大力盤活北門扶洞55畝地塊,招引與新港口碼頭作配套的產業,提高環城路周邊的商業氛圍。三是計劃將位于簕沖大道路的一處自有物業整棟出租,引入超級市場等業態,高效推進村集體收益,助力鄉村振興。 張巧玲表示,考慮到該村企業數量多,消費群體多,在品質生活、休閑娛樂等方面有很大的需求,所以該村開發建設商業綜合體,謀劃“15分鐘便民服務圈”,提升對轄區企業的服務質量,進一步激活簕沖工商業集聚區,實現多渠道增加集體收入。 此外,該村通過三埠港搬遷及港口經濟區項目征地獲得項目范圍內的69.44畝征地留用地,為村集體的發展儲備了城區極度稀缺的建設用地資源,將通過與國資用地連片開發的方式進行統一招商引資,保障集體資產保值增值,也為未來引進先進制造業、優質企業創造優勢。 奮力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還必須清理好“家門口”的一畝三分地。聚焦三埠街道“百千萬工程”典型村培育評價指標,簕沖村在村容村貌提升行動、綠美三埠建設等工作上下功夫,大力實施“美麗庭院”建設行動,規范門口雜物、綠植擺放秩序,優化公共綠化環境,將庭院美化和公共區域同步串點成線、連線成景;清理鳳儀村邊角地雜物并將其硬底化改造,打造公共休閑“乘涼角”;大力完成村道、橋梁、排澇站等基礎設施建設,自籌投入124萬元完成“省十大民生實事”——簕沖市場整體升級改造,徹底解決農貿市場“臟亂差”問題,得到轄區內村民的高度評價;投入18萬元打造集文化、宣傳、休閑、健身于一體的法治文化陣地“民法典口袋公園”,使村民在休憩時獲得法律知識,提升法治宣傳效果,營造全體村民知法、懂法、守法的濃厚法治氛圍。 機遇難得,未來已來。張巧玲表示,該村將充分發揮自身獨特地理優勢,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推動集體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提高精細化管理水平,增強村的管理效能,以更加宜居的環境為街道經濟多元化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助力三埠“百千萬工程”工作再上新臺階,增進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相關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