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潭江河堤兩岸, 流連于千帆云影的浪漫景致; 駐足新昌舊街小巷, 感受城區車水馬龍的秩序井然; 置身荻海余氏風采堂, 體會歷久彌新的文化底蘊; 走進社區人群之間, 感悟鄰里和睦、崇德向善的美好氛圍…… 在三埠街道, 文明已經成為街道的 內在氣質、生活底色, 賦予城市發展源源不斷的力量。 久久為功,創建文明城市;接力前行,構筑文明高地。當前,三埠街道正以城市文明創建工作作為產業融合、產城融合、城鄉融合的切入口,從短板入手、在細節突破、向頑疾“動刀”,全面美化、亮化、活化城市整體環境,撬動市民精神文明素質提升、城鄉品質提升、治理能力提升,讓崇德向善、開放包容、和諧有序的文明之光,照耀三埠街道發展之路。
全民創建,凝聚各方強大合力
文明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為人民。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這一論斷充分闡釋了中國式現代化發展進程中兩個文明的辯證關系:沒有物質文明的高度發達,現代化就沒有動力和根基,現代化無從談起;沒有精神文明的繁榮昌盛,現代化就會缺乏深度厚度、缺乏內在靈魂,只能是蒼白的物質發展。
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關耀東帶領志愿者開展創文志愿服務活動
在三埠街道,助推我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是一件惠澤20萬市民群眾的民生實事和發展大事。今年以來,在街道各部門、各村(社區)、市直創文駐點幫扶單位和廣大干部群眾齊心協力下,全民精準發力、攻堅克難,緊張有序推進文明城市創建工作。
在開平市召開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工作動員大會的當天下午,三埠街道立即召開開平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工作推進會。街道黨工委書記陳振奎指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是一項系統工程,三埠街道作為主戰場、主陣地、主力軍之一,必須舉全街之力、集全街之智,高標準、高質量、高效率完成創建任務。
創建文明城市動員大會
街道隨即成立創文指揮部,以項目化管理、清單式推進、銷號制落實的方式抓好問題整改,建立健全 “1+1+11”工作體系(1個由黨工委書記擔任組長的創文領導小組,1個由紀工委書記擔任組長的督查工作組,11個由街道黨工委班子成員掛點社區的工作組),將力量和資源擰成一股繩,合力推進創建工作。
全民參與、人人共建。從機關結對單位到街道社區,從黨員干部到百姓群眾,齊心協力深化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成為每一個人不約而同的目標,成為每一個“我”為之努力的夢想。
街道主要領導親身力行、率先示范多次深入轄區老舊小區、背街小巷、農貿市場,實地查看市容環境、秩序管理、設施配套等情況。分管領導以駐點直聯方式,帶領直聯組成員每周一次到掛鉤直聯社區進行創文實地整改和入戶宣傳。市直單位志愿者通過每周到結對社區進行問卷調查、環境整治等方式,為創建文明城市貢獻網格力量。街道全民行動,全面提升文明城市建設能力水平。
創文工作階段總結會
三埠街道作為創文主戰場,發動廣大干部群眾爭當“巡查員”、當好“宣傳員”、做好“勸導員”,為文明城市創建工作貢獻三埠街道力量。截至目前,三埠街道11個社區共開展實地摸排、文明宣傳等1300多次,參與出動排查、宣傳人員共12000多人次。
在當好巡查員方面,三埠街道今年3月以來持續開展創文大排查。下發《三埠街道創文直聯組主要工作職責》《創文網格結對單位主要工作職責》,定好任務設標準,壓實街道直聯干部和市直單位志愿者責任,聚焦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居民樓道、老舊小區、農貿市場等,力爭做到排查全覆蓋、無死角、無盲區。對巡查中發現的問題,直聯干部和結對單位網格員第一時間填表上報,確保問題及時解決,力促文明創建工作走深走實、對賬銷號。
開展創文宣傳推廣活動
在當好宣傳員方面,三埠街道發動廣大干部和志愿者、網格員在小區和城鄉結合部開展文明知識宣傳,用腳步丈量。他們一方面走街串巷宣傳文明創建理念,張貼文明停車溫馨告示、開展創文問卷調查;另一方面利用微信朋友圈、工作群等轉發文明城市創建知識。
開展文明勸導整改活動
在當好勸導員方面,廣大黨員干部和志愿者化身“文明勸導員”,積極引導居民群眾文明出行,對亂停亂放的車輛貼出文明告示,并對行人擅闖紅燈、車輛不禮讓行人、亂扔垃圾等不文明行為進行勸導,形成“崇尚文明、講究禮儀、遵守秩序”的新風尚。
開展“文明大家談”進社區活動
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擰成一股繩。半年多來,在志愿者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市民主動參與到創建活動中,一波波文明城市創建熱潮,讓三埠街道的環境更加干凈整潔、生活更舒適,越來越多的小區、背街小巷發生了可喜變化,文明理念在這片土地生根發芽,綻放出芬芳馥郁的文明之花。
老舊小區墻繪圖
全域創建,繪就城市文明底色
找準定位,精準發力。三埠街道聚集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從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改起,將發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廣大人民群眾,讓廣大市民生活得更便利、更舒心、更幸福。
生活品質持續升級——
三埠街道全面加強農貿市場日常管理,推出“清、拆、補、洗、管”五項措施,以逕頭市場升級改造為示范帶動全街道農貿市場改造熱潮,讓街道農貿市場環境煥然一新;持續推動老舊小區改造,新增老舊小區改造面積10萬平方米,完成300多棟老舊小區樓本體改造、市場周邊改造和下水管道疏通改造,并對居民樓進行墻繪美化,讓街角方寸之地,盡顯城市文明之美。
衛東渠修繕圖
老舊小區整改效果圖
交通出行更為有序——
聚焦城區背街小巷“停車難”“亂停車”問題,三埠街道新劃設8多萬個停車位,新劃2萬多個摩托車、電動車和共享單車停放框,并在居民樓消防通道等位置劃設禁停交通線,大力城區緩解“停車難”問題。
創文劃設交通線
治理精度不斷提升——
緊抓治理末梢,下好繡花功夫,三埠街道從產城融合、產業融合、城鄉融合的治理角度切入,結合“百千萬工程”持續推動核心城區高質量發展,有效改善人居環境;2021年以來,大力實施“民生實事”“創文微實事”“黨員微心愿”工程,多方籌集安排資金超7000萬元,實施數百個“家門口”惠民項目,將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責任清單”辦成了三埠街道市民的“幸福清單”。
開展“雙節”前食品安全檢查
生態宜居的環境,是一座城市文明程度的直接體現。近年來,三埠街道綠化覆蓋率持續提升,轄區新昌公園、鳳鶴灣濕地公園、松園、衛民公園、象山公園等環境持續改善、綠化面積不斷提升。以鳳鶴灣濕地公園為例,三埠街道投入近1000萬對其土地進行平整,增設各類綠植,維護性開發濕地資源,配套設置黨群服務中心、各類健身器材和小型足球場等設施,帶動鳳朝村、鶴灣村兩條自然村開展文明墻繪、健身器材配套設置和衛生環境日常保潔等工作開展。生態文明成果串珠成鏈,打造出一片三埠街道特有的綠色靚麗風景線,市民幸福指數持續提升。
象山公園
找準自身區位優勢特色、抓住關鍵點位持續發力、創新運用文明創建載體、充分發揮黨員群眾力量……三埠街道全域深入開展文明城市創建活動,讓文明之光照亮城市、文明風尚感染人心。
全方位創建,文明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深入推動創文新局面,離不開精神文明層面的涵養。近年來,三埠街道廣泛開展黨的二十大宣講教育、持續推進黨史理論基層理論宣講、“強國復興有我”群眾性主題宣傳教育和“文明大家談”活動,利用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省廉政教育基地——風采堂,開展“碉樓下的課堂”等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讓黨的理論宣講教育進基層、接地氣、聚人氣。
端午節文明實踐活動
久久為功,方能深入人心。三埠街道按照“五有”標準,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所1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18個,實現街道、村(社區)全覆蓋;組建理論政策宣講、文化文藝服務、扶危幫困等各類志愿服務隊,成功培育注冊志愿者3000多人,與市委辦、市教育局等5個文明單位簽訂新時代文明實踐結對共建協議書后隨即開展一場“獻禮祖國七十四華誕”的愛國主題活動,為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注入新動能、增添新活力。
“獻禮祖國七十四 歌贊中華迎華誕”主題宣教活動
一群好人,滿城春風。
三埠街道好人劉悅光,持續10多年為街道困難黨員、群眾無償捐獻糧油;好人“托舉哥”黃海潮為救卡在防盜網的小孩,不顧個人安危爬上陽臺,持續托舉小孩直到救援來到為止;好人魏光強多年來一直投身慈善事業,贈予“三埠街道老友記幸福飯堂”一年用米、主動牽線承接康園項目的學生資助免費午餐等等。好人們的善舉善行,溫暖人心,點亮文明之光。
開平好人黃海潮托舉小孩
開平好人魏光強為三埠街道核酸檢測點捐贈物資
在三埠街道,幾乎每一位市民都能感受到創文帶來的實實在在的變化,一點一滴累積起了市民對城市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如今的三埠街道,越來越多的市民以善行義舉奉獻大愛,市民家園意識、公民道德素養和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升。一個個凡人善舉,匯聚成文明之光,讓三埠街道舊城重煥文明新顏。
三埠街道以文明行動,重塑城市之魂,照亮前行之路。在精神文明創建的新征程上,三埠街道將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按照我市創文部署要求,在鞏固創建成果、提升創建水平、保持創建常態上下功夫,為街道高質量發展建設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和強大精神力量!
文明城市屬于每位市民的榮耀,
創建文明城市
不能是“獨角戲”,必須是“大合唱”。
讓我們擰成“一股繩”、堅定“一條心”,
讓我們用自己的行動,
將我們的城市變得更宜居,
將我們生活變得更幸福!
相關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