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凝聚基層黨建“向心力”,共繪平安鄉村“同心圓” 強化基層黨組織建設,提升黨員隊伍的凝聚力和戰斗力,為平安鄉村建設提供堅實的組織保障。一是強化隊伍建設。選優配強村黨組織書記,發揮“領頭雁”作用,打造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高強、作風優良的基層干部隊伍;堅持民主集中制,規范村級議事制度,完善支部、黨員聯系群眾機制,推行黨員積分制,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帶領村民積極參與鄉村治理,凝聚推動平安鄉村建設的強大合力。二是強化陣地建設。以“1+3+N”布局打造“十五分鐘便民服務圈”,升級黨群服務中心,立足于水庫移民特色村落特點,建成水庫移民主題黨建公園、黨建長廊和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設置黨員教育站,凸顯“一心向黨,紅色豐收”黨建主題。三是強化宣傳教育。積極利用公眾號、小視頻、“喇叭村村響”等多元化宣傳渠道,常態化開展榕樹下講堂、法治宣講等教育活動,大力向村民宣傳黨的政策,進一步凝聚黨心、民心。 二、打好基層治理“組合拳”,煥發平安鄉村“新氣象” 一是科技賦能。推動鄉村治理數字化,與深圳壹點科技公司合作共建數字紅豐鄉村管理平臺,一站式實現防止返貧監測、長者關愛、村民就業、便民服務等鄉村治理事項,成為全省首批數字鄉村試點村;強化治安防控。以推進“雪亮工程”建設為契機,在各自然村安裝視頻監控設備26套,實現視頻網格覆蓋率100%,同時,依托“無人機高空巡視+網格員地面巡查”的隱患排查模式,逐步構建起全方位、立體化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二是服務暖心。由黨員干部和熱心村民共同組建紅豐愛心服務隊,定期對村內65歲以上長者提供健康監測、慰問聊天、幫做家務、協助農耕、代買生活用品等服務,并建立長者健康檔案,拍攝服務視頻上傳至數字鄉村管理平臺,讓在外親屬可以隨時隨地通過配套的APP了解家中長者的情況。愛心服務隊成立以來,已對村內134名長者實行跟進探訪,累計服務時長3000多小時。三是實事惠民。聚焦村民關心的“急、難、愁、盼”問題,連續三年制定村級民生實事十項清單,實行清單化管理,做到項目到人,責任到人,今年已完成7項,其他3項按進度開展中,進一步提升鄉村治理成效,不斷提升群眾幸福感和滿意度。 三、弘揚鄉風文明“新風尚”,提振平安鄉村“精氣神” 扎實推進移風易俗。充分發揮紅白理事會、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禁毒禁賭會等組織作用,開展移風易俗宣傳教育,堅決整治封建迷信、不孝敬老人、賭博等突出問題,持續推進治理高價彩禮、整治人居環境、促進鄉風文明等各項工作,形成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推行道德積分制,以家庭為單位建立“道德銀行”賬戶,推出“積分存折”,實現一戶一碼管理,以積分量化規范村民行為,通過兌換實物進行激勵,在實現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的同時,不斷提高村民參與基層治理的積極性。 四、探索經濟發展“新路徑”,提升平安鄉村“續航力” 圍繞“馬岡優品”行政區品牌建設,成立開平市首家強村富民公司,持續激活鄉村產業。通過發展強村富民項目,為家庭婦女、低收入農戶等群體提供本地就業崗位,有效解決農村閑置勞動力“家門口”就業問題,幫助村民實現務農、顧家、工作“三不誤”,在推動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同時,也為密切村民與村民,村民與村黨組織、村集體之間的關系,調動村民支持、參與鄉村治理找到了切入點,實現村黨組織、村集體經濟、村民間的有效聯動,促進經濟發展和鄉村治理相互提升,推動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的不斷完善。馬岡鎮紅豐村堅持黨建引領基層治理,聚焦平安穩定,深入開展平安鄉村建設,推動形成講信修睦、親仁善鄰的和美鄉村新風尚,不斷提升鄉村治理水平,助力“百千萬工程”高質量發展,先后獲評廣東省“百千萬工程”首批典型村、廣東省鄉村治理“百鎮千村”示范村、江門市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示范村等榮譽稱號。
相關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