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有效遏制紅火蟻在我鎮擴散蔓延,保護森林資源、生態環境安全和人民群眾身體健康,龍勝鎮在轄區重點林地開展防控工作,切實做好紅火蟻阻截防治。
龍勝鎮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及護林員隊伍,對轄區內苗圃、新造林地、生態公益林、古樹公園周邊、道路沿線林地等進行網格化排查,全面掌握紅火蟻發生的區域、數量和蟻巢分布點。同時,工作隊選用高效低毒、環境友好的專用餌劑,利用工蟻的搬運習性將餌劑帶入巢穴內部,有效滅殺蟻后及幼蟻,實現“整巢消殺”的防控目標。 

工作人員通過發放宣傳手冊、張貼海報等方式,廣泛普及紅火蟻的危害、蟻巢辨識、防控措施、叮咬后科學處理辦法等知識,讓群眾了解其“可防可控可治”特性,消除恐慌心理,有效提升群眾自我防范意識和防治能力。
截至目前,龍勝鎮已派發宣傳單張160余份,發放殺蟻餌劑60余箱、超300公斤,成功防治發生蟻患林地50多畝,有效壓低紅火蟻種群密度。下一步,龍勝鎮將持續強化紅火蟻監測與防治力度,加大科普宣傳廣度深度,不斷提升應急處置能力,以扎實有效的防控成果保障生態環境和人民群眾健康安全。 紅火蟻知識科普 紅火蟻外形似普通螞蟻,具有多種形態,成熟蟻巢中有蟻后、雄蟻、兵蟻和工蟻,還有具有翅的雌、雄繁殖蟻,工蟻體長僅2.5 - 4毫米,體呈棕紅色至棕褐色,腹部末端長有尖銳的螫針,極具攻擊性。其成熟蟻巢外觀呈高10-40厘米,直徑30-50厘米堆狀隆起的疏松土丘,內部為蜂窩狀結構,且無明顯出入口,這與普通螞蟻巢穴有著顯著區別。 威脅人體健康:一旦受到干擾,紅火蟻便會群起發動攻擊,用螫針蜇刺。被叮咬者皮膚會瞬間產生劇烈灼痛,隨后出現紅腫、水泡甚至膿包。部分人群還可能引發嚴重過敏反應,如呼吸困難、休克等,危及生命安全。 破壞生態平衡:在生態環境中,紅火蟻肆意捕食昆蟲、蚯蚓及小型脊椎動物的卵和幼體,嚴重威脅本地生物多樣性,打破原有的生態平衡,對生態系統造成難以估量的破壞。 影響農林生產:在農林領域,紅火蟻會啃食農作物和苗木的種子、果實、幼芽、嫩莖,直接導致農業和林業生產遭受經濟損失。此外,它們還會破壞灌溉系統和電器設備,增加生產運營成本。 傳播擴散迅猛:紅火蟻繁殖能力驚人,可借助帶土苗木、草皮、園藝產品、垃圾以及運輸工具等實現遠距離傳播。一旦在新環境中定殖,根除難度極大,防控形勢嚴峻。


相關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