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勝鎮全力深化“1+6+N”基層社會治理工作體系建設,以提高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提升基層治理“軟硬件”建設,推動治理機制、治理手段和治理方式轉變,有效防范化解了各類風險隱患,助力基層治理現代化走深走實,實現“積小勝為大勝,為龍勝謀隆盛”,全力保駕護航轄區高質量發展。

一、黨建引領,點燃基層治理“紅色引擎”
依托“總有黨員在身邊”黨建品牌優勢,將黨建工作嵌入基層治理全過程,構建黨組織引領、黨員示范、群眾參與的基層治理新格局,推動黨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全面提升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推動治理機制從“有效”向“長效”轉變。堅持黨建引領,聚焦矛盾糾紛前端化解,創新“黨建+調解”工作模式,將黨建優勢融入矛盾糾紛調解工作,推動矛盾糾紛預防在先、發現在前、處置在小,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將網格作為基層治理的最小單元,持續完善“黨建+智慧網格”建設,建立駐點直聯工作制度,壓實“班子+團隊”的駐點責任,推動設立“無職黨員崗位”,設置網格服務站點,結合“直聯工作”發動黨員參與矛盾糾紛排查和調處,快速了解和精準把握矛盾糾紛動向,推動網格服務管理靶向發力。今年以來,共排查網格事件805宗,辦結率為100%。
二、科技賦能,筑牢基層治理“智慧防線”
以科技支撐提升基層治理現代化水平是當今社會發展的趨勢和需要。以深化“雪亮工程”為抓手,加大治安監控硬件設備投入,升級視頻監控平臺,推進治安防控立體化信息化,全面提升治安管控能力,推動治理手段從“人工”向“智能”轉變。在龍勝鎮轄區內已安裝“雪亮工程”900多個綜治攝像頭的基礎上,在居住人口密集、外來人員較多、社情民情相對復雜的墟鎮新增安裝100個智能AI攝像頭,基本實現鎮域內主要交通干道和重點場所的監控全覆蓋,借助一雙雙“智慧眼睛”讓群眾感受到“看得見的安全”。工作人員拿起手機打開應用,方寸屏幕間,圩鎮的各處環境一覽無余。隨意點擊一處,區域內的房屋、道路、車輛通行等情況一目了然,進一步筑牢治安防控防線,有效地彌補傳統巡視模式的不足,補齊治安防控的短板。智能AI攝像頭除了具備人面識別、車輛識別、異常情況自動報警等功能外,還有語音廣播功能,可以在指定的區域定時播放平安建設、防疫、防火、禁毒等公益廣播,提升宣傳效果。今年以來,AI智慧監控有效協助派出所化解矛盾糾紛10宗。

三、“三治”融合,激發基層治理“內生動力”
因地制宜、積極探索,完善自治為基礎、法治為保障、德治為先導的“三治”融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激發治理“內生動力”,推動治理方式從“被動”向“主動”轉變。一是巧用積分制度。以調動村民參與鄉村治理的積極性為切入點推行“小勝”積分制,以點帶面、以德積分、以分兌物,激發村民參與鄉村治理動力,實現鄉村治理工作從“讓我做”到“主動做”再到“爭著做”,最大程度凝聚村民參與基層治理的合力,提升自治水平。二是活用法治資源。依托法治文化公園、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等陣地作用,統籌整合公共法律服務資源,實現“一村一法律顧問”全覆蓋,培育“法律明白人”92人,同時全面推進“八五”普法規劃,積極開展禁毒拒毒、婦女維權、民法典宣傳等各種主題的法律宣傳活動,營造良好的法治氛圍。2023年至今,轄區社會面平安穩定,沒有發生影響安全穩定的重大事件、個人極端案事件和重大輿情事件。三是善用傳統文化。積極推進移風易俗工作,指導各村委會成立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禁毒禁賭會等村民自治組織,充分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推進鄉風文明建設;組織開展“文明戶”“文明家庭”等評選活動,大力弘揚尊老愛幼、家庭和睦、團結鄰里等傳統美德,引導群眾摒棄陳規陋習,樹立文明新風尚。

相關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