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附件:
2025年上半年,開平市教育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和省市教育大會精神,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高質量發展為主線,以改革攻堅為抓手,以改革抓攻堅,以攻堅促改革,深入實施“讓開平教育強起來”五項工程和六大行動,現將相關情況總結如下。
一、全面推進“讓開平教育強起來”五項工程,落實落細各項教育工作
(一)黨建引領夯實“根基石”,凝心鑄魂抓思政
1.強班子。持續推進中小學校領導體制改革,繼續選優配強校級領導班子,提拔校級領導25人,平級調整14人,免去職務18人,較好落實中小學校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切實提升學校治理效能。
2.壯隊伍。通過省事業單位公開招聘、校園招聘等多元化渠道廣納賢才。上半年共舉辦8場專項招聘活動,共計可聘用98人,實現優質師資規模與質量雙提升,為教育教學注入鮮活力量。
3.抓思想。堅持不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扎實推進黨紀學習教育。深化中小學思政課程一體化建設,推出“金扣子”思政必修課、“碉樓下的藝術黨課”等精品思政課,并舉辦《僑鄉資源活思政 學科融合拓新徑》主題的創新思政教育模式成果展示。開展“傳承華僑精神,放飛青春夢想,立志做愛黨愛國愛鄉的時代新人”全市中小學生思政主題征文比賽以及“四史”專題教育活動,推動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進校園、進課堂、進頭腦。有序推進《僑印記·開平教育校史紀事》匯編工作,推動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展。開展“新時代好少年”評選宣傳、道德模范學習等活動,加強中小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扎實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一是認真組織學習研討,確保學有質量。教育局黨組帶頭舉辦讀書班,帶領160個基層黨組織借助“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形式,組織黨員干部深入學習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領導干部帶頭講黨課2次,黨支部書記講黨課68次,覆蓋黨員干部7610人次。二是廣泛征求意見,確保查有力度。通過教育系統“三同組”(同吃餐、同教學、同管理)、設立意見箱、召開專題座談會等方式,廣泛收集師生和群眾意見。截至目前,梳理出問題164個和整改整治措施175條。三是狠抓整改整治,確保改有實效。印發《開平市多部門聯合開展“校園餐”專項整治行動的實施方案》等4份文件,召開教育領域突出問題整治工作部署會,扎實推進“校園餐”“利用征訂教輔謀利”“利用購買校服謀利”“師德師風” 等問題的整改整治。開展專項檢查37次,發現問題9個并全部完成整改。教育系統“校園餐”投訴同比下降50%,滿意度同比上升5%。同時,對29名存在違紀行為的人員給予批評教育、責令檢查、誡勉等不同程度處理。
4.出成效。2025年1-5月,教育信訪件、12345政務投訴件辦結率和滿意度皆為100%,16項重點督辦項目均按計劃穩步推進,以扎實成效展現教育系統治理能力與服務水平的全面提升,為打造高質量教育強市奠定堅實基礎。
(二)樹立教育新理念“領航標”,賦能教育新發展
持續推進“讓開平教育強起來”五項工程,印發《“讓開平教育強起來”五項工程之“六大行動”實施方案》,通過“國歌高聲唱”行動、“我是小幫手”行動、“水滴石穿”書寫規范行動、“益教行動”“回校行動”“清涼行動”等六大行動的有效實施,進一步統籌優化配置教育資源,提升教育質量和水平。上半年,全市中小學開展了“國歌高聲唱”班際校園歌唱比賽90多場;踐行“我是小幫手”行動,聚焦勞動實踐與文明禮儀,引導學生參與校園清潔、社區服務活動達200多場,同時依托勞動教育周活動為契機引導學生在家做家務,累計參與學生達9萬多人;全市各小學于5月9日—6月6日開展漢字規范書寫海選活動,提升學生規范漢字書寫水平;舉辦以“童心繪夢,藝展未來”2025年開平市中小學生個人才藝大賽,將書法列為重要比賽項目,推動規范書寫行動的普及和發展;共有21所校外培訓機構參與“益教行動”,覆蓋21所中小學校(含分校),惠及學生約1500人次,開設編程、書法、聲樂、舞蹈、體育(含乒乓球、足球、跆拳道)、美術、播音主持7大類課程。
(三)全面筑牢校園“安全堤”,安全文明保平穩
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安全生產的重要論述,2025年至今全市沒有發生校園安全責任事故。一是深入開展“校園餐”整治行動。印發《開平市校園食品安全和膳食經費管理專項工作機制方案》,聯合各有關部門協同監督管理。下發《關于印發開平市教育局領導班子成員“校園餐”一崗雙責分工的通知》,進一步加強監管力度。同時強化負面清單管理,扣除違規的第三方食堂企業履約保證金3次,總計4萬元。二是進一步加強校園安保防范標準化建設,聯合公安部門開展“護校安園”檢查2次,重點深化“校園一鍵報警”“視頻監控公安聯網”“最小應急單元培訓”“落實防沖撞設施”等基礎建設。三是“守護學生舌尖上的安全”,聯合市監局共抽檢學校幼兒園及集體配送單位65家次,抽檢食品123批次。四是持續深化“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專項行動,深入開展青少年法治宣傳教育進校園活動89場。五是強化學生安全知識教育和應急避險能力培養,開展“防溺水”“交通安全”等專題主題班會應急救護知識進校園12場次,聯合應急管理等部門開展了“防災減災宣傳周”活動,并組織開展了“地震逃生演練”。六是注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全市中小學100%配備專兼職心理健康教師,全市在職在編教師持證人數達7477人。達維集團捐贈60萬元支持推進開平市中小學校心理健康“十百千”三年行動計劃,分批次將走進20所學校,培訓200名心理健康教師,幫助1000個家庭學生提升心理綜合素質。已開展心理健康教師培訓300人次;組織開展67場次專題教育、家長課堂等活動,提高學生家長心理健康教育素養;組織開展“身心健康4S工作法”系列活動30場。開展三場“同心筑夢”心理健康送教活動。開僑中學楊明、慶揚中學蔡翠華兩位教師榮獲“優秀志愿者”稱號;“心靈燈塔”(駐校社工)項目和“同心筑夢”(心理健康送教活動)項目獲評“優秀志愿服務項目”。開展了聯合廣東開放大學(廣東理工職業學院)舉辦的“教師與家長有效溝通技巧”專題研討。2025年有12名優秀的骨干教師擔任新一期開平市家庭教育講師團成員,擴大師資隊伍。
(四)科學統籌布局“均衡棋”,教育資源優配置
1.優化提質各學段學位建設。一是貫徹陽光招生原則,完善教育服務體系,平穩落實2025年義務教育階段的招生入學工作,得到社會各界的肯定。二是積極推動開平一中、開僑中學復辦初中工作。科學制定招生計劃,合理配置教育教學等軟硬件資源,對開平一中、開僑中學復辦初中工作推進中可能存在的風險隱患進行研判分析,完善招生方案,嚴格審核招生資料,落實招生工作,為順利落實開平一中、開僑中學復辦初中工作提供保障,確保開平一中、開僑中學于2025年9月招收首屆初中新生。三是調整各學段學校布局。積極推進沙塘學校塘浪分教點、百合鎮西江小學和塘口鎮文林小學的撤并。四是緊抓學位擴容工程。港口小學運動場工程目前已竣工驗收,逕頭小學擴建工程預計今年6月底完工,港口小學新建科學樓工程正在建設中,將新增學位共1620個;遷建開平市特殊教育學校建設項目已完成主體工程建設;新建開平市東匯城片區學校項目(一期)已經立項,目前正在編制設計方案;4個超長期特別國債高中建設項目正在施工中。完成學前教育“5088”目標任務,提升學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
2.創新提質各學段教育質量。一是重點抓好義務教育教學質量提升,發揮市教師發展中心核心教研作用,增強群眾對開平教育的信心。二是規范辦園行為,提高保教質量。上半年完成全市民辦幼兒園年檢工作,強化對幼兒園教職工資質和配備、收費行為、安全防護、衛生保健、保教質量、經費使用以及財務管理等方面的動態監管,規范辦園行為;成功申報省第三批城鄉學前教育一體化管理資源中心,獲得專項資金30萬,改善核心園與中心園辦園條件。成功申報省級學前教育教研基地示范點,完成方案、立項與掛牌,開展主題講座進行培訓,做好名園輻射、示范、引領作用,助力鄉村教師提升專業素養,全面促進城鄉教育一體化均衡優質發展。三是深化產教融合,推動職業教育取得新成效。充分發揮珠海理工職業技術學校的幫扶指導作用,進一步提升我市中職學生技能競賽水平,吳漢良理工學校喜獲省二等獎1項、省三等獎3項的成績;成功舉辦2025年江門市職業教育活動周啟動儀式,充分展示我市職業教育的成果與風采,在啟動儀式上進行授牌環節,2所高校共同指導我市2所中職學校成立開平市數智電商產業學院以及開平市智能制造產教融合實訓基地,產教融合進一步深化。四是推進基礎教育工作。建立結對幫扶機制,與鶴山、珠海兩市開展教育結對合作,江門一中與我市教倫、長師和忠源等三所高中開展校本研修對口幫扶,開平一中和開僑中學分別與6所普通高中開展結對幫扶等,推動基礎教育內涵發展。五是推進特殊教育與專門教育工作。做好重度殘疾兒童“送教上門”服務,全市義務教育階段的適齡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達100%。加強專門教育工作,按程序做好學生入讀江門市明德學校的審批工作,2025年共審批確認入讀學生5人。
3.想方設法改善辦學條件。一是加強基礎硬件設施建設。更新計算機130臺、多媒體教學平臺224套,提升學校裝備水平;2025年上半年已確定列入工程項目庫33個項目,預計投入約1005萬元,主要用于中小學校教學樓、教室、場室、學生宿舍及圍墻安全隱患維修、教室照明設備改造、學生衛生間改造、校園監控改造以及學校運動場地維護改造,改善學校辦學條件。目前第一批工程項目庫的項目已在辦理工程立項手續。下一步將繼續加強待列入工程項目庫項目的審核和入庫工作。二是落實扶困助學政策,惠及學生2730人,補助金額287.13萬元。三是調動社會力量關心支持教育,與開平市慈善會聯合成立開平市慈善會陽光教育基金,用于改善全市各學校辦學條件和獎教助學,目前已籌集資金848萬元。
4.穩妥推進“雙減”工作,推進教育強市建設。我市持續優化校內課后服務工作,春季學期參與午托配餐學生人數約16358人;從嚴規范校外培訓行為,營造良好教育生態。目前開平已有106家非學科類培訓機構根據“雙減”政策取得辦學許可證。
(五)深化教育改革“揚帆行”,強化督導促提質
1.深化教研教學改革,提升教學質量。一是改革教學評價體系。采用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激發學校辦學熱情,增強教師教學動力,推動教學質量穩步提升。二是采用申報制改革學校教學開放日,調動教學教研積極性,營造濃厚教研氛圍。三是強化教學常規視導。對全市50多所學校的教學計劃、課程設置、備課情況、課堂教學以及作業布置等進行評價和指導。四是用好少年科學院、“三名”工作室、區域教研共同體、學科教研基地等平臺,積極組織教師參加各類培訓和比賽,上半年共633人次獲獎,開展研修活動198次,課題研究216個,論文獲獎或發表932篇。
2.完善招生考試工作,保障教育公平。2025年上半年,共組織了9次國家、省、市教育統一考試,服務考生超過9萬人次,高標準實現“平安、健康、暖心”招考目標。市第三考點(長師中學考點)完成建設并通過省驗收,成功承辦了上半年省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和2025年全國普通高考,有效緩解我市考點的壓力,減少考生遠距離赴考的不便,進一步提升了開平市教育考試的便利性和公平性,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
3.落實“百校聯百縣”工作,合力推進人才培養。“雙百行動專班”聯合高校駐縣服務隊,以“抓實效、見成果”為導向,深化校地合作機制,推動多領域協同發展。專班組織開平市科技、教育等十余部門召開項目對接會,聚焦傳統產業升級等七大重點領域,2025年累計在庫項目43項,覆蓋全鏈條發展體系,實現多維度賦能區域高質量發展。在農文旅發展方面,重點打造“雙百行動”農文旅融創港。兩所高校以“規劃先行”為突破口,成立專項工作組,啟動《開平市水陸聯動農文旅發展規劃》和《“山水交融,紅色筑夢”——基于時空耦合理念百合鎮規劃設計》兩項編制工程,將高校智力優勢轉化為地方發展動能。科技賦能產業升級成效顯著,?打造“雙百行動”科技港,系統構建多領域專家智庫與產學研協同創新體系,通過精準對接企業需求,推動傳統產業智能化升級與科技成果轉化,打通“技術攻關—成果孵化—產業應用”全鏈條。4月,科技港舉辦首期專家座談會,吸引50多家企業代表參會,助力企業技術升級。此外,6月召開廣東省“雙百行動”鄉村產業發展高校聯盟交流會,500多家高校150余人參會,為開平農文旅發展注入新動力。開平市還與相關高校聯盟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深化政校企合作。江門職業技術學院——開平翠山湖學院召開“政校企”洽談對接會,通過中高職銜接等模式,暢通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對接通道,為開平產業升級和人才培育提供有力支撐。
4.推進社會實踐與文化交流,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一是推進研學實踐教育,提升綜合育人效能。充分挖掘我市研學資源,已成功創建8個江門市級、12個開平市級中小學生研學教育實踐基地;圍繞“紅色之旅”“生態之旅”“文化之旅”“鄉村振興系列體驗”等主題,精心篩選打造了5條具有僑鄉特色的示范性研學旅行精品線路,保障學生研學學有所獲、學有所得。2025年上半年,全市中小學校組織開展研學實踐活動142次,參與師生74892人次,研學實踐教育獲得學生和家長一致好評。二是加強區域交流,吸取優秀教育經驗。2025年我市有1所學校與香港1所學校締結了姊妹學校關系,共同舉辦了8場次的交流活動,參與師生達1600多名,協助安排“同根同心——香港初中及高小學生內地交流計劃”系列交流團赴開平市參觀交流活動,促進家鄉與港澳在教育、文化方面的合作交流,開闊了師生的視野。
5.發揮教育督導機能,促進學校規范辦學。一是積極推進全國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發展縣和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簡稱“雙創”)創建工作。二是完成并印發全市中小學(含分教點)教育工作“三同組”督導綜合體檢報告。三是順利完成2025年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工作。我市24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小學14所、初中10所)被抽為樣本校。監測對象包括四、八年級學生,相關學科教師、班主任、校長及縣(市、區)教育管理人員。主要監測語文、藝術(音樂、美術)、英語三科學習質量,以及課程開設、條件保障等影響因素和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四是完成上級教育督導部門部署的專項督導和常規性督導工作等,以督促改,不斷提升學校管理水平及辦學質量。
二、下一步工作計劃
(一)“一把手”以上率下,深入推進五項工程。深入推進教育“三同組”督導評價,推動學校將教育教學工作與五項工程、“六大行動”有機結合,激發教育系統內生動能,讓更多孩子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實現“讓開平教育強起來、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這一目標。
(二)“十五五”科學謀劃,指引教育發展方向。一是召開兩次黨組會議研究討論,理清開平教育未來五年的發展思路,提出科學性、開創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議和舉措,擬定開平教育發展“十五五”規劃修編工作計劃和開平市“十五五”時期教育發展路徑研究報告,引領教育發展。二是充分利用2024年廣東省普通高中、義務教育階段質量監測報告,對監測結果進行深入解讀,并加強運用,以補短板,提升我市辦學質量。完成義務教育階段和高中階段2025年廣東省教育質量監測工作。
(三)擴充公辦優質學位,推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一是科學制定招生計劃,妥善做好2025年義務教育學位安排工作。加快港口小學擴建項目、特殊教育學校遷建工程、4個超長期特別國債高中項目建設以及完成逕頭小學新建綜合樓工程建設,推進新建開平市東匯城片區學校項目(一期)前期工作。二是順利實施開平一中、開僑中學復辦初中相關工作,按計劃落實開平一中、開僑中學2025年秋季學期初中招生入學工作。三是繼續優化學校布局調整。完成沙塘學校塘浪分教點、百合鎮西江小學和塘口鎮文林小學的撤并。四是繼續鞏固學前教育“5088”建設成果,持續推進城鄉學前教育一體化管理資源中心建設項目。五是深入推動與高校的合作共建,我市2所中職學校與省內2所高職院校聯合培養學生,今年新增5個三二分段合作項目,新增招生170人,進一步擴大中高職貫通人才培養渠道。
(四)繼續進行資源優化和硬件設施建設。一是加強與財政局溝通,加快各項資金支付進度。提前謀劃項目,提高超長期特別國債等項目資金的申報成功率。二是加強信息化基礎設備設施建設,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小規模學校撤并工作,進一步優化校車服務、食堂服務等。
(五)弘揚教育家精神,強化教師隊伍建設。強化師德師風建設,完善師德考核方案,落實教師全員審查。做好教師招聘工作,常態化開展教師交流輪崗,深入實施教育結對幫扶,常態化組織新一輪“三名”工作室和全市19個教育集團的教研交流活動。
(六)加強德育工作,筑牢安全防線。持續深化“讓學生笑起來”工程,推進德育工作“一校一方案”“一校一品牌”建設。堅持多育并舉,切實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實效。進一步壓實學校安全管理主體責任,強化學生安全教育,提高師生安全意識和自護自救能力,嚴防各類安全事故發生。
(七)持續深化教育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在“校園餐”、利用購買校服謀利和教輔材料進校園等專項整治工作中,堅持問題導向,強化標本兼治。聚焦學校食堂、校外配餐公司提供的“校園餐”采購、加工制作、供應、管理、評價全過程,嚴查嚴懲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聚焦校服選用招標、采購驗收、信息公開、定價收費等關鍵環節,全面整治中小學校服采購過程中存在的設租尋租、利益輸送、賺取差價等違規謀利問題;嚴查在教輔材料選用、推薦、征訂代征訂等環節中涉及侵害學生利益的行為。進一步加強多部門合作推進專項整治,推動建立健全長效監管機制,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震懾氛圍,全力營造風清氣正的教育生態環境。
(八)持續鞏固“雙減”工作成果。結合學校辦學特色,豐富校內課后服務內容。著眼“減負提質增效”,繼續強化學生作業管理。促進校外培訓機構規范有序發展,加強部門聯動,整治違規培訓、隱形變異培訓,創建安全、有序的校外教育培訓環境。
(九)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提升全學段教學質量。一是深入貫徹新課程理念,全面推進教學改革,注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與綜合能力。二是堅持以教學常規管理為重要抓手,構建科學、規范、精細的教學常規管理體系。深入實施《開平市中小學校教學質量增值評價體系》,定期開展教學質量監測和評估。三是加強市教師發展中心教研團隊及干部隊伍建設,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師培訓活動,構建多層次、全方位的教師培訓體系。大力推進“三名工作室”建設,充分發揮名師、名班主任、名校長的示范引領作用。
(十)深入推進“百校聯百縣”,協同推進城鄉建設。校地雙方繼續加強溝通,積極合作,大力發揮高校技術、人才優勢,爭取在某個專業技術或領域上有所突破,最大程度實現成果轉化,推動產業升級。借助高校學科及專家團隊優勢、辦學特色為地方服務,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強”,形成可借鑒、可推廣的省級案例。積極推動“雙百行動”,依托廣州航海學院、江門職業技術學院2所高校的優勢資源,今年計劃聯合舉辦6期中職學校教師培訓班,預計培訓超500人次,有效促進職業教師專業能力提升。
(十一)推進智慧教育平臺應用與數字化轉型,提升教育數字化水平與融合實效。做好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全域全員全流程應用試點,落實城市教育數字化轉型任務。強化分類培訓與數字資源共建共享以提升教師數字素養,探索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應用,推動“互聯網+”教育多模態發展。統籌規劃學校數字化基座建設,加大投入升級網絡與教學平臺。促進數字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以智能化應用提效課堂,推動城鄉教育擴優提質。
(十二)實施基層黨建強基工程,強化教育系統黨建工作。以提供組織保障深入實施基層黨建強基工程,為教育發展提供組織保障。扎實開展好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狠抓教育領域突出問題整改整治,用心用情用功為群眾辦好實事,確保學習教育取得實實在在成效。加強頭雁隊伍培訓,提升履職能力。推進“四強”黨支部建設,提升教育系統黨的建設質量和水平。
開平市教育局
2025年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