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附件:
隨著“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深入推進,開平市塘口鎮依托世界文化遺產和5A景區兩張金字招牌,推動農文旅融合創新發展,不斷完善鄉村基礎設施配套,推進人居環境整治,也為塘口的“村咖”厚植了沃土。
近日,塘口鎮喜訊不斷,熱鬧非凡:江門在塘口鎮創新推出“IE公社”項目,打造人才集聚的“強磁場”,通過“一根網線連天下”的“無界創客”招募計劃,吸引各類青年人才匯聚江門、匯聚開平;江門以網絡文學為支點,在塘口建設“僑鄉新大眾文藝社”,打造“數字文化小鎮”,讓網絡文學的“輕資產”轉化為開平農文旅融合的“硬實力”;塘口僑BA(籃球小將)活動舉行,以體育文化為媒,搭建起粵港澳大灣區少年兒童交流平臺……這都是在“三年初見成效”的關鍵之年,開平市推動“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提質增效的實踐成果。
“百千萬工程” 引領下的美麗蛻變
塘口鎮擁有享譽海內外的世界文化遺產“自力村碉樓群與村落”和華僑園林“立園”,各式在冊碉樓536座,是知名的碉樓之鄉。放眼望去,稻田綠野間,碉樓林立,碉樓與田園的古今生活美學對話,涌動著農文旅產業的勃勃生機。在塘口裡村,一座碉樓民宿,更是讓游客從“看景”到“入景”。
開平里苑·稻香碉樓民宿店長楊志偉:“當初選擇落地塘口,主要是看中了塘口豐富的文旅資源。碉樓作為開平獨特的人文景觀,在打造民宿產業上具有獨特的建筑景觀優勢。民宿落地后,吸納鄰里鄉親成為里苑民宿的保潔員、服務員、廚師,帶動婦女群眾通過銷售土特產和編制手工特色產品提高收入。”
裡村村地處赤馬線、開平市“邑美僑鄉世遺風韻”鄉村振興示范帶、世遺廊道交會處。依托村內豐富的文旅資源,裡村村盤活村內閑置土地,成立經濟聯合社,創新“村集體+企業+農戶”的運營模式,打造文旅項目,推動特色歷史文化和鄉村旅游深度融合。
多元化發展為裡村村注入新動能,美麗鄉村的建設也讓村民樂享其中、幸福滿足。灰墻青瓦的農房,干凈整潔的巷道,“僑”味十足的灰雕護欄,優美宜居的庭院,一幅嶄新的鄉村畫卷映入眼簾。村民練叔欣喜地說,如今的鄉村生活是一年比一年好。
村民李韶練:“我們村是有400多年歷史的古村了,以前的村場只有3米寬,巷道也是凹凸不平的,村里的農房也是破爛不堪,大樹下乘涼也沒有能坐的地方,只能自己搬凳子出來。后來村場改造擴寬到6米,巷道全部硬底化,明渠變暗渠。如今環境煥然一新,村里90多歲的村民都感嘆,感謝黨和政府讓我們看到現在農村的巨變。”
裡村神步村改造前
裡村神步村改造后
近年來,裡村積極探索黨建引領基層高效能治理的有效路徑,全面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常態化開展村莊清潔大行動,為助力農文旅深度融合,推動鄉村經濟的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塘口鎮裡村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周子龍:“在基層治理中,我們探索實行以‘黨建+積分制’為核心的基層社會治理模式,設立‘道德銀行’,村民以戶為代表,一戶一本‘積分存折’積攢道德積分,按季度定期兌換物品和精神獎勵,激發村民參與基層治理的熱情。”
河道改造前
河道改造后
融合發展 開啟鄉村振興新路子
“百千萬工程”正在改變開平鄉村面貌,越來越多“新鮮事”在塘口不斷涌現:新業態網紅店開起來了、鄉村旅游更有吸引力。目前,塘口鎮已吸引2000余名“新塘口人”扎根,帶動2000多名本地人就業。通過文旅深度融合,形成了人才回流—發展—反哺的良性循環。2020年,在外謀生的方秀廉也回到了家鄉塘口強亞祖宅村。
村民方秀廉:“對我來說,變化最大的就是錢包鼓起來了。村里開起了幾家民宿,提供了很多就業機會。以前我為了養家糊口跑到外地工作,現在在家門口就能找到工作,游客多了,生意好了,大家的生活都好起來了。”
強亞村委會改造前
強亞村委會改造后
強亞村是世界文化遺產——自力村碉樓群所在地。在推進“百千萬工程”過程中,強亞村以世遺文化和華僑文化為基礎,融合田園風光與鄉土文化,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鄉村發展模式。梳理文旅特色資源,對閑置碉樓及民房等資源進行招商發展,推動文旅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同時,積極探索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產業經濟模式,增強自身“造血”功能,推動鄉村高質量發展,帶領村民共建共享美麗鄉村建設成果。
塘口鎮強亞村“兩委”干部甄潔玲:“全鎮第一個成立‘強村富民公司’,村小組全部入股,結束‘單打獨斗’。通過盤活閑置土地和房屋,引入文園主題餐飲、百香果采摘園等,依托‘塘口優品’行政區域品牌,助力村民致富增收。文旅項目每年為集體增收超200萬元。發揮‘三鄉人’作用,引導鄉親返鄉建設‘庭院式’休閑民宿——五十三度竹下和‘田園式’鄉村民宿——泉嶺旅舍,‘新鄉人’經營‘明星’家庭農場——慧園,帶動村民就業超100人次。”
強亞大道改造前
強亞大道改造后
近年來,塘口鎮圍繞建強歷史文化特色鎮目標,全力推進“百千萬工程”,不僅顯著提升了鎮域環境的“顏值”,更在實質上增強了鎮域發展的“品質”,為鎮域高質量發展繪制了一幅嶄新的圖景。
塘口鎮黨委副書記曹雪芬表示,在“百千萬工程”實施三年以來,塘口鎮爭當試點、爭創示范,以頭號力度推進“頭號工程”,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其中,強亞村入選 “百千萬工程” 首批典型村,塘口鎮入選第二批典型鎮培育對象,北義、潭溪、宅群、裡村、以敬入選第二批典型村培育對象。塘口鎮依托世界文化遺產和5A景區兩張金字招牌,主動融入開平市世遺風韻農文旅融合發展產業園建設,全力打造廣東省鄉村旅游集聚區,通過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盤活閑置土地資源,成功引進并打造眾多優質文旅項目,目前建成并對外運營項目超50個、民宿(酒店)達21 家,如先鋒天下糧倉書店、懶貓名宿、無名營造社、鄉遇民宿等已成為塘口熱門打卡點,2024年游客人次超250萬人次。
塘口舊墟改造前
塘口舊墟改造后
瞄準“鎮突破、村做活”,圍繞“一村一產業”因地制宜壯大村集體經濟。通過成立強村富民公司、吸納青年人才來塘創業、聯動“塘口優品”等方式,培育強亞百香果、岡陵蔬菜、潭溪玉米等項目,實現村集體增收。2024年塘口鎮村集體經濟收入超50萬元的村3個、超30萬元的村3個,其中強亞村2024年集體經濟總收入超58萬,同比增長78%。
塘口圩鎮客廳改造前
塘口圩鎮客廳改造后
站在新的起點,塘口鎮將繼續以“百千萬工程”為引領,錨定高質量發展目標,深入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將發展成果更多轉化為民生福祉,繪就更加絢麗的鄉村振興新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