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附件:
每年的夏季到來后
小龍蝦就會成為夜宵市場的
“流量擔當”
最近
在開平市長沙街道三聯村
一批批??小龍蝦起籠出水
被打包運往全國各地?
提前搶灘市場!
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灑向大地
三聯村的“稻蝦共生”
養殖基地早已忙碌起來
村民穿梭在稻田之間
熟練地收地籠
隨著籠子浮出水面
一只只肥碩飽滿
色澤鮮亮的小龍蝦躍入眼簾
這些小龍蝦經過稱重、加冰保鮮、打包裝箱后,將迅速運往湖北、湖南等省份,提前兩個月“搶鮮”登陸市場,以錯峰供應搶占價格先機,成為春季餐飲市場的“流量擔當”。
廣東中今農專業農業合作社養殖負責人王緒國:“我們小龍蝦采捕量穩定維持在2000至3000斤區間,采捕的小龍蝦早期主要銷往江浙滬地區。其中,炮頭規格小龍蝦市場價格約110元/斤,中青、大青規格小龍蝦價格大致在40至70元/斤。每天我們安排專車將小龍蝦運送至湖北交易中心,同時也向各城市進行分銷。鑒于小龍蝦具有畏熱、畏光的生理特性,要盡早采捕,保障其成活率和質量 。”
三聯村地處潭江邊,水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優良,發展“稻蝦共生”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近年來,三聯村黨支部積極探索“鄉賢+產業”發展模式,統籌村組優質土地資源,引進鄉賢投資設立的廣東中今農專業農業合作社,大力發展“稻蝦共生”生態農業項目,引導村民在稻田中科學套養小龍蝦,同時借助技術力量,不斷完善“一年一季稻一茬蝦”的生產模式,通過調控放苗時間、優化養殖密度等,實現小龍蝦錯峰上市,既滿足市場需求,又讓村民收入翻番,走出了一條“一水兩用、一田雙收”的致富新路。
開平市長沙街道三聯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張振雄:“小龍蝦養殖周期為每年12月至次年5月,小龍蝦養殖結束,6月份我們會開展水稻種植。至12月水稻收獲后,隨即啟動新一輪小龍蝦養殖工作 。”
2024年,三聯村建成450多畝“稻蝦共生”養殖基地,小龍蝦年產量突破10萬斤、年產值超500萬元,水稻年產量約28萬公斤,“稻蝦”養殖基地初具規模,幫助部分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特色產業的繁榮發展有效促進村集體經濟增收,2024年三聯村集體經濟收入達180萬元,增長超12%。
產業發展提速,基礎設施同步升級。自“百千萬工程”深入實施以來,三聯村始終以黨建為引領,凝聚鄉賢力量,匯聚社會資源,打出“硬件提升+風貌煥新”組合拳,硬化村道暢通“產業動脈”,優化停車區域破解“出行難題”,新增特色墻繪扮靚“鄉村顏值”,升級改造娛樂設施豐富“精神糧倉”,實現人居環境“內外兼修”。一系列實實在在的舉措,為“稻蝦共生”產業發展注入強勁動能,讓鄉村振興成果“看得見、摸得著”,切實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歸屬感,一幅“產業興、鄉村美”的生動畫卷正徐徐展開。
開平市長沙街道三聯村委會西社村村民葉伯:“近幾年這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曾經周邊環境狀況欠佳,如今不僅交通出行變得便捷,不少因小龍蝦聲名遠道而來的訪客,也對新修的道路給予了認可。隨著小龍蝦養殖規模的擴大,我相信這里可以發展為旅游景點,吸引更多游客前來游玩 。”
接下來,三聯村將堅持黨建引領賦能鄉村振興,以“稻蝦共生”特色產業為核心,抓好產業高質量發展,著力優化鄉村環境、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努力實現“產業增效益、農村增活力、村民增收入”的目標,奮力譜寫鄉村振興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