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附件:
在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之際,開平發布推出系列推文《奮進強國路 闊步新征程》,通過教育、交通、城市環境、鄉村振興、醫療衛生、文旅、就業等方面的變化,充分展現開平民生事業蓬勃發展,民生不斷改善,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高的喜人現象。
邑美僑鄉,世遺風韻。近年來,開平市文旅產業發展按下“快捷”鍵,一系列創新舉措和戰略部署的提出,一批批自帶流量的文旅項目相繼落地,讓開平這座擁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和獨特文化IP的城市,展現了前所未有的生機活力與發展機遇,掀起了“文旅興市”的新高潮。
何樹炯 攝

奮進強國路,闊步新征程。為推進文旅事業長足發展,開平市“硬核舉措”不斷,積極盤點文化家底,探索文旅融合之道,致力以創新引領、服務加持,為開平文旅事業打下蓬勃發展的堅實根基,形成了優勢疊加的良好局面。

關福禎是地道的開平赤坎人,今年75歲的他,在退休后與伙伴們一起組了個專注玩廣東音樂、唱開平民歌的樂隊,每逢節假日便會到開平各大景區開展“巡演”。在他看來,如今的赤坎華僑古鎮,經過活化升級后,儼然成為了開平文旅的新地標。
關福禎:以前這片空地是靠近赤坎華僑古鎮的,后來為了適應形勢發展文旅產業,擴大了周圍的樓房來做宿舍、做旅店,讓游客一進來就能感受到赤坎華僑古鎮的魅力。改造后,我經常都會帶朋友過來,作為土生土長的赤坎人,每到一處都可以向朋友介紹,以前這里是怎樣的,現在變成這么漂亮了。

展示文化、傳播文化、發展文化是旅游發展的最大原動力。致力本土文化宣傳工作數十年的關福禎認為,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密不可分,而開平著力融合世遺風韻,打響“僑”文化品牌,賦能文旅發展的舉措,大大增強了他宣傳的底氣。
關福禎:碉樓是我們華僑文化的一部分,申報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后,開平市的旅游業就興旺起來了,并且帶動了飲食、酒店住宿等各行業都興旺起來,現在人們的收入也越來越好。再加上赤坎華僑古鎮的建設開放,我們的底氣就更足了。

除了世界文化遺產“開平碉樓與村落”和中國歷史文化名鎮赤坎華僑古鎮這兩大“引擎”馬力十足,近年來,開平市還堅持以文化IP引領,賦能品牌價值提升,以項目招引,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以創新驅動,激發市場澎湃動能,深入推進全市農文旅融合發展。
開平市人大常委會黨組成員、副主任候選人,開平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 譚意軍:近年來,開平市在文旅產業發展上主要有三方面的舉措,一是大力開展文旅招商。我們創新發布了開平市文旅產業招商地圖2.0版本、“開平優品”文旅文創招商地圖等;二是策劃承辦重大文旅品牌活動。成功組織承辦了中國(江門)僑鄉華人嘉年華,舉辦了四屆“設計激活世遺”國際文創大賽,以及今年的“5.19中國旅游日”廣東省主會場活動等,活動的舉辦大大激發了開平的知名度,吸引了廣大游客前來開平旅游。第三方面是爭創示范爭當試點。牽頭做好整縣推進農文旅融合發展省級試點工作,獲省“百千萬工程”指揮辦認可。依托廣東省十大鄉村振興示范帶“世遺風韻”鄉村振興示范帶,把塘口、赤坎、百合、蜆岡4鎮的資源整合,借鑒工業園區實體化建設運營模式,開展開平市農文旅融合發展示范產業園的規劃、建設和運營。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農促旅,以旅興農。近年來,開平農文旅領域成績喜人。開平市被列入首批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省級試點單位,是廣東省文物保護和利用示范區;開平邑美僑路示范路、沈海高速梁金山服務區入選省“交旅融合發展”十佳案例名單。赤坎鎮入選省“百千萬工程”首批典型鎮,塘口鎮入選廣東省文化和旅游特色鎮(創先級)培育名單;研學游、紅色游、休閑游、美食游等精品“優游”線路熱度持續走高;行政區品牌“開平優品”矩陣不斷拓展,品牌效應不斷擴大。
譚意軍:赤坎華僑古鎮、江澳·塘口青年文創基地、先鋒天下糧倉書店等一批批文旅項目正式落地,一幅幅農文旅融合的“施工圖”正在變成“實景圖”,成為了文化賦能農文旅融合發展的典型樣板,帶動全市游客量和旅游收入節節攀升。 站在新中國成立75周年的新起點,開平將把握機遇、乘勢而上求突破,奮發圖強、增效提質開新局。緊抓“大橋經濟”“黃金內灣”等重要歷史發展機遇,立足資源稟賦,強化頂層規劃,切實把資源優勢轉化為文旅勝勢,不斷塑強開平文旅品牌,奮力譜寫新征程上,開平“文旅興市”的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