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附件:
2023年以來,赤坎鎮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省委“1310”具體部署,立足城鄉融合發展省級試點中心鎮建設,大抓人居環境建設,以赤坎華僑古鎮為核心,以美麗圩鎮建設和鄉村建設行動為抓手,全力推進美麗圩鎮和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培育僑鄉文旅產業賦能的省“百千萬工程”典型鎮。2023年,赤坎鎮、赤坎鎮紅溪村入選廣東省“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首批典型鎮村名單;赤坎華僑古鎮周邊樹溪、紅溪、永堅三個行政村入選廣東省“百鎮千村”鄉村治理示范村;赤坎鎮榮獲“廣東省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工作先進集體”稱號,獲江門市抓黨建促鄉村振興鎮(街)“擂臺賽”一等獎。
聚焦赤坎新區建設,打造美麗圩鎮新樣板
以“保老城再現古鎮輝煌,建新區融合產業發展”為總體思路,高標準建設赤坎新區,用心答好環境綜合整治優先題、風貌管控必答題、美麗圩鎮建設加分題、綠化美化基礎題。全力推進美麗圩鎮“七個一”項目建設,持續開展圩鎮風貌塑造和僑鄉文化建筑營造,扎實推進赤坎鎮典型鎮建設規劃,建立美麗圩鎮建設項目分布“一張圖”,2023-2025年謀劃項目達70多個,已完成德業路美麗示范主街、公福亭至鎮政府路段兩側房屋外立面提升樣板工程、赤坎規劃展示服務中心(圩鎮客廳)等項目建設,加快推進國道G325線紅溪段美麗鄉鎮入口通道、鄰里中心首層農貿市場、潭江碧道古鎮東側河段改造提升、文體服務中心綠美生態小公園等項目建設。全心全意增進民生福祉,已完成安置房(一、二、三期)、開平市第二人民醫院、赤坎鎮中心衛生院、中心小學、中心幼兒園、古鎮大道、污水處理廠擴容及新區污水管網(一期)工程等項目建設,加快推進新區崇文路和尚義路、赤坎大道、新區污水管網(二期)等工程建設,有效改善群眾居住生活、醫療服務、子女教育等條件,切實增強群眾滿意度獲得感。大抓公共服務和社會治理,建成赤坎華僑古鎮黨群服務中心(一期)、君子河黨群服務中心等綜合服務平臺,切實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引進夜經濟項目,打造具有鮮明地域特色和古風文化氛圍的主題街區。
赤坎鎮鄰里中心(中心市場)
聚焦農房風貌提升,繪就和美鄉村新畫卷
“邑美僑鄉 世遺風韻”鄉村振興示范帶(赤坎段)已完成投資1.4億元,古鎮周邊35條自然村的美麗鄉村已建設完成,累計完成“三清三拆”850間、農房風貌提升424間、“四小園”建設174個、雨污分流和巷道改造7.9公里,實現人居環境靚起來、鄉村治理強起來、文明新風撲面來的良性循環,助推開平市成功入選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創建名單。推動綠美生態建設,利用四旁、五邊見縫插綠,在古鎮周邊區域新增種植樹木超3600棵,主要包括海南紅豆、香樟、紫薇、異木棉、小葉欖仁等樹種。高標準、高水平開展鎮村規劃和建設,圍繞強化既有農房安全整治、加強新建農房質量管控、塑造農房特色風貌、建設綠色農房等方面制定《開平市赤坎鎮農房風貌管控提升和綠色農房建設實施方案》,分階段、分批次推進農房風貌管控提升工作。邀請廣東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加快推進《赤坎鎮存量農房外立面改造提升及新建農房風貌管控技術指引》編制工作,聘請華南理工大學、五邑大學等兩支高校設計團隊對古鎮周邊35條自然村的村莊定位、資源、特色等進行研究,對特色產業、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進行布局,分類打造一批干凈整潔村、美麗宜居村、特色精品村。以留住“僑味”“鄉愁”為目標,保存好赤坎僑鄉特有的傳統村落、傳統建筑的鄉村特色風貌,堅持修舊如舊,先后編制完成《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廣東省開平市赤坎鎮保護規劃(2021-2035年)》《開平赤坎歷史文化名鎮空間格局演變及價值特色評估》,特聘中國工程院何鏡堂院士等18位專家學者為江門市開平古建筑與世界文化遺產研究院首批專家顧問,合理利用舊石、舊磚、舊梁等老建筑構件,加大對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村落、特色傳統民居的保護修復力度,對鄉村公共空間、基礎設施、綠化景觀等方面進行改造提升。
赤坎鎮鄉村振興示范帶項目前后對比圖
聚焦企業結對幫扶,推動鎮村建設新變化
突出開平“中國建筑之鄉”優勢,廣泛動員發動社會力量,積極引導開平市建筑產業聯盟(企業)深度參與“百千萬工程”。嚴格對標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和省“百千萬工程”典型縣建設要求,找準企業與“百千萬工程”的結合點,組建幫扶建設項目庫,積極打造一批建筑業企業投身“百千萬工程”示范樣板,其中引導3家建筑業企業與赤坎鎮村開展結對幫扶,以公益性幫扶方式落實資金600萬元,實施結對幫扶項目3個,德業路路面升級改造工程二期、江南公路X557路燈安裝工程等2個項目已完成建設,新建村委會廣安村鄉村振興項目正加快推進方案設計工作。
德業路路面升級改造工程二期(上圖1、上圖2)
江南公路X557路燈安裝工程(下圖1、下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