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附件:
7月8日,“地下700米深處的超級工程——江門中微子實驗室建設實錄攝影展”在開平市譚逢敬藝術院正式拉開帷幕。
江門中微子實驗室是我國科研領域的“國之重器”,作為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由中國科學院與廣東省人民政府合作共建,于2013年正式立項啟動,由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承擔,匯聚全球17個國家和地區科研力量共同建設,在廣東江門開平市金雞鎮地下700米的花崗巖層中精心構筑,歷經十二年艱苦建設,這座凝聚無數心血的實驗室將于今年8月投入科學運行。
該裝置的建成標志著
我國在中微子研究領域實現重大跨越
進入國際領先行列
不僅是中國綜合國力提升的有力體現
更是中國人民開拓創新、勇攀高峰精神的生動寫照
在開幕式上,開平中微子研究中心主任李小男感慨萬千:“中微子實驗的建成,是中外科學家協同攻堅的成果,也離不開廣東省各級政府的鼎力支持。此次攝影展意義非凡,不僅記錄了國家大科學工程的發展軌跡,還為青少年提供了豐富的教育素材?;乜催@些照片,十年前的場景歷歷在目。地下工程困難重重,但好在有科學家和政府支持,才得以順利完成,令人欣慰?!?/span>
本次展覽展出的攝影作品均由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職員劉悅湘
耗時12年全程跟蹤拍攝
拍攝照片總量達十幾萬張
劉悅湘用鏡頭精彩定格了工程建設中的關鍵瞬間:隧道掘進的艱難歷程、探測器安裝的精細場景、4.5萬只國產光電倍增管的創新應用、2萬噸高純度液體閃爍體研制的技術突破,以及跨度達49.5米的巨型實驗大廳和直徑達35.4米的有機玻璃球核心探測器建設的震撼過程,生動詮釋了科研和工程建設團隊“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韌勁和“勇攀高峰、敢為人先”的魄力,集中展現了中國智慧與全球協同創新的深度融合。這些影像以真實的力量,致敬所有投身于這項宏偉工程的科技工作者與建設者,呈現了新時代我國在科技創新領域所匯聚的磅礴力量。
地下700米仰望星空流星劃過
斜井人車行駛在建設中的斜井
地下平段施工工況地下水涌水嚴重,也是限制施工進度的關鍵因素
中心探測器進行關燈測試
球內的星空
現場安裝工作收尾階段中外科學家忙碌中紀念合影
據劉悅湘介紹,展覽涵蓋了2015年至2021年年末的基建建設,以及2022年至2024年年末的實驗設備安裝階段,這是整個實驗建設的關鍵節點。他通過60余張照片,展現了大科學裝置建設的歷程與艱辛。在拍攝過程中,無論是基建期間的高溫高濕環境,還是實驗安裝過程中的狹小空間,都為拍攝帶來了極大挑戰。
本次展覽由廣東省攝影家協會、中共江門市委宣傳部、中共開平市委組織部、中共開平市委宣傳部、中共開平市直屬機關工作委員會、開平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開平中微子研究中心聯合舉辦,共展出60余幅珍貴紀實攝影作品,全景式展現江門中微子實驗裝置的建設歷程,凸顯我國科研工作者和工程建設者攻堅克難、追求卓越的奮斗精神,以及中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的輝煌成就。
廣東省攝影家協會副主席、江門市攝影家協會主席林學良在觀展后表示:“這60幅照片令人震撼,作者劉悅湘用12年時間跟蹤拍攝,留下珍貴影像,從多方面反映我國科技的先進性,看了讓人深感自豪。”
第十五屆中國攝影金像獎獲得者、茂名市攝影家協會主席李好也對展覽給予高度評價:“這些作品很特別,場景獨特,平時難以見到,影像極具力量,拍得出色。在地下拍攝的‘國之重器’大項目,全世界矚目,我被其獨一無二的震撼深深吸引。”
隨著江門中微子實驗室的投入使用,開平市在科學研究領域邁出堅實步伐,助力江門以“科技引領”工程為引擎,全力邁向“國家創新型城市”的目標,開啟嶄新篇章。
本次攝影展將一直持續至8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