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附件:
4月22日上午,以“珍愛地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大美僑鄉,硒‘旺’開平”為主題的廣東省第56個世界地球日主題宣傳活動在開平市城市南廣場啟動。活動吸引了眾多單位及市民群眾參與,成為近年來省內規模最大、形式最豐富的地學科普盛會。廣東省地質學會理事長、中國煤炭地質總局廣東煤炭地質局局長劉金森,開平市委副書記耿洪波,中國煤炭地質總局廣東煤炭地質局副局長刁海忠,廣東省地質局總工程師楊慧等參加啟動儀式。
本次活動由廣東省自然資源廳、廣東省科學技術協會、廣東省地質局聯合指導,由中國煤炭地質總局廣東煤炭地質局、廣東省地質學會、廣東省地質調查研究院、江門市自然資源局、廣東省科協地球科學與工程學會聯合體、廣東省科協天然富硒土地資源科技成果轉化聯合體等機構主辦,開平市人民政府、廣東省地質局江門地質調查中心、廣東省地質學會科普委員會承辦。
今年地球日活動的主題是“珍愛地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廣東省聚焦這一主題,結合硒產業這一未來健康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將主題活動舉辦地點放在富硒土地資源豐富的僑鄉開平,以“硒”為媒,將地質科學、生態保護與僑鄉文化深度融合,正是踐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的生動實踐。
廣東省地質學會理事長、中國煤炭地質總局廣東煤炭地質局局長劉金森:“廣東省地質學會是我省建會較早、會員較多、辦會經驗較豐富的學術性社團。在學術交流、科普宣傳、科技咨詢、承擔政府職能、人才教育培養和服務會員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作為地學工作者,我們責無旁貸,要大力普及地球科學知識,引導社會公眾樹立正確的生態觀,使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成為全社會的自覺行動。”
近年來,省地質學會與省地質調查研究院牽頭成立了省科協天然富硒聯合體,旨在推動我省富硒土地資源轉化為富硒產業工作,并在打造天然富硒產業方面取得顯著成效,實現了綜合產值從0到百億的飛躍,將“富硒產業振興鄉村”的大旗插在了嶺南大地。為進一步助力地方依托富硒土地資源優勢,做好富硒“土特產文章”,省地調院、省地質局佛山地調中心等35家單位通過科技創新,全國首創研發了《天然硒品認定與標識》團體標準。
活動發布了由省地質學會和省科協天然富硒聯合體共同編制審定的全國首部《天然硒品認定與標識管理辦法》,并啟動首批天然硒品認定申報工作,這是是廣東省地質部門繼填補國內天然硒品標準空白之后的又一創新成果,標志著廣東富硒產業規范化發展邁出了關鍵一步。
廣東省科協天然富硒聯合體副秘書長張高強:“廣東省地質部門歷經二十余年的地球化學調查,在全省范圍探明8.8萬平方千米的富硒土地。此前,省科協組織專家對馬岡鎮土壤及馬岡鵝進行抽樣檢測,結果顯示其含硒量顯著,符合天然硒品認定標準。在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進程中,富硒資源可發揮關鍵作用。經過對開平赤水、大沙等地樣本抽測,發這些地區產出的稻米、茶葉等農產品均為富硒產品,這對提升農產品品質、增強農產品效益意義重大。充分挖掘富硒土地資源價值,首要舉措在于吸引眾多游客前來體驗富硒美食,借此與旅游產業深度融合,開發地質大健康相關產品。”
活動現場,來自全省的30多家科普單位紛紛亮出他們的科普“伙伴”,擺設了勘查監測設備、巖礦標本、珠寶玉石知識科學普及、珠寶玉石鑒定、科普圖片等攤位,力求為開平的市民群眾帶來更生動豐富的科普體驗,讓生態文明環保理念深入人心。
廣東省地質局江門地質調查中心大疆行業解決方案工程師劉金諾:“本次活動我們帶來了大疆機場3以及經緯M350等先進設備,大疆機場3具備廣泛的應用場景,無論是城市管理,還是市民治安管理,均可借助其高效完成。同時,采用網格化布局模式,能夠實現對城市的全面覆蓋,從而為市民提供科學合理的治安規劃服務。” 廣東省水文環境地質調查中心所長于波:“本次活動旨在向廣大青少年普及生態保護修復的重要性及其深遠意義,引導他們了解如何守護地球家園,以及如何構建一個健康、穩定且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系統。讓我們攜手共進,打造從山頂到海洋的全方位生態保護修復宏大格局。”
活動中,主辦方還將象征著責任與使命的“保護地球小主人”旗幟授予開平市忠源紀念中學,激勵廣大青少年積極主動參與地球保護行動,成為推動環保事業發展的新生力量。
開平市忠源紀念中學學生司徒皓妍:“今日活動現場匯聚了眾多科普單位,都引起了我的濃厚興趣。此次活動意義非凡,它有力地呼吁著我們思考如何保護地球。其中,節約用水這一點是我們每個人皆可在日常生活中切實做到的。” 開平市忠源紀念中學學生陳紹華:“現場設置了很多科普攤位,為我們揭示了許多日常生活中鮮少接觸的知識。通過這次活動,我深受啟發,決心日后成為一名積極投身于環境保護事業的人,并且我會積極倡導周圍的人共同守護我們美麗的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