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報!
近日,根據農業農村部
《關于公布2023年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創建名單的通知》
開平市入選2023年
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創建名單
近年來,開平市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重要論述精神,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和江門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結合“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建設,全力推進鄉村振興事業新跨越。開平市先后被評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全國休閑農業重點縣、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全國“平安農機”示范縣等稱號,成功舉辦首屆“廣東十大美麗鄉村、廣東美麗鄉村精品線路”發布會、廣東省絲苗米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等系列活動。2021年,開平市委榮獲廣東省鄉村振興先進集體稱號;2022年,開平市代表江門市參加省第三屆“鄉村振興大擂臺”,榮獲“九強獎”“產業振興類單項獎”。
聚焦品牌建設
累計打造“三品一標一品牌”55個,擁有“馬岡肉鵝”“大沙茶”2個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產品和“大沙天露茶”“潭碧冬瓜”2個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2022年以來,先后創建全國首個鎮級行政區品牌“馬岡優品”和粵港澳大灣區首個縣級行政區品牌“開平優品”,已初步形成“1+N”的縣、鎮兩級行政區品牌矩陣,區域品牌規模不斷擴大,經濟效益不斷提升,目前縣、鎮兩級行政區品牌產品銷售額已超過4000萬元。今年5月,成功舉辦全國第一屆區域品牌博覽會和全省地理標志農產品保護工程項目現場會,進一步打響品牌知名度。

聚焦華僑文化
作為華僑之鄉,開平市旅居海外華僑華人、港澳臺同胞約103萬人,遍布世界90個國家和地區,涌現出致公黨創始人——司徒美堂等一批愛國愛鄉的杰出僑領。華僑文化資源豐富,獲評全國文化先進市,擁有全省唯一的世界文化遺產——“開平碉樓與村落”和中國歷史文化名鎮—赤坎鎮。近年來,開平市充分發揮“僑”文化優勢,深入推進“僑都賦能”工程,積極推動文旅產業深度融合,連續9年被評為廣東旅游綜合競爭力十強縣(市),連續3年被評為中國縣域旅游競爭力百強縣市,創建江門首個國家5A級旅游景區——開平碉樓文化旅游區,入選第二批廣東省全域旅游示范區名單,高標準承辦中國(江門)僑鄉華人嘉年華活動,著力打造文化交流“僑窗口”。以赤坎華僑古鎮為核心建設“世遺風韻”鄉村振興示范帶,爭創省十大鄉村振興示范帶,全力把赤坎華僑古鎮打造成集嶺南文化、華僑文化、鄉村文化、休閑文化于一體的展示平臺,建成廣東乃至全國有重大影響力的文旅新地標、全省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的重點項目和典型范例,傳播中華傳統文化的新載體。

聚焦農業增效
全面落實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黨政同責,2022年,全市農林牧漁總產值109.26億元,同比增長7.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完成糧食播種面積66.1萬畝,糧食總產達23.5萬噸,均實現穩中有增。重點發展絲苗米、馬岡鵝、禽蛋、茶葉四大特色優勢產業,創建家禽、茶葉、絲苗米3個省級農業產業園,2個鎮被認定為全國“一村一品”示范鎮,4個鎮被認定為省級“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專業鎮。累計培育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 1家、省級14家、江門市級33家,國家級農民專業示范社3家、省級10家、江門市級12家,省級示范家庭農場17家、江門市級31家。

聚焦農村增美
先后舉辦第三屆全國美麗農村路建設與產業融合發展研討會暨廣東開平示范案例觀摩會、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縣現場會等活動,“兩山”基地建設經驗做法入選全國實踐典范案例。完成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任務,全市81%的村莊達到美麗宜居村標準,新建改建農村公廁1061座,建立農村人居環境衛生保潔長效機制。完成2157個自然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覆蓋率84.56%。如期完成村內干路硬底化建設任務,被評為省級“四好農村路”示范縣和全國示范縣創建單位。推進萬里碧道建設,成功通過水利部、財政部組織的2023—2024年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縣競爭性遴選,獲8000萬元中央資金支持。深入實施綠美開平生態建設七大工程,做深做實林長制工作,孔雀湖成為國家濕地公園。規劃新建3條鄉村振興示范帶,實現示范帶鄉鎮全覆蓋。
聚焦鄉村善治 堅持黨建引領,深入推進省黨建引領鄉村治理試點縣建設,出臺黨建引領鄉村治理十二條,以茅岡村中組部組織振興試點建設為重點,建成一批紅色村、世遺村、生態村、華僑村、優品村五種鄉村治理示范標桿。積極構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累計創建3個省級鄉村治理示范鎮、23個省級鄉村治理示范村和2個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 8個省級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積極推廣積分制和清單制管理,全面提升“頭雁”工程質量,以“四張問題清單”工作法抓好軟弱渙散黨組織整頓,持續擦亮“總有黨員在身邊”黨建品牌。深化農村綜合改革,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盤活村集體土地資源和閑置資產,開展股份合作型、村組聯營型、產業賦能型等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成功舉辦省農業農村政策與改革工作會議暨農村承包地流轉工作推進會,全域推廣農村承包地“兩預兩委托”連片流轉模式,健全規范農村“三資”管理,全市所有行政村經營性收入全部突破10萬元。 

聚焦城鄉融合
通過建立美麗小城鎮發展機制、完善城鄉統籌規劃制度等措施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在赤坎鎮開展城鄉融合發展省級試點,簡化審批程序,主動下放部分項目立項權限;在塘口鎮開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全面釋放鄉村振興發展活力。今年6月,與省農科院簽署關于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和“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科技支撐框架協議,成為首個與省農科院簽訂實施“百千萬工程”框架協議的合作單位。強化人才支撐,多渠道優化人才結構。優先考慮“三農”干部配備,選優配強“三農”干部隊伍;吸引港澳青年人才和開平籍青年人才返鄉創業就業,建成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家、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9家、博士工作站10家。強化用地保障,嚴格落實縣級每年安排新增建設用地指標保障鄉村振興用地占比不少于10%。強化資金保障,嚴格落實縣級財政每年在土地出讓總收入中5%—10%用于鄉村振興。

今年以來,省委、省政府兩位主要領導先后蒞臨開平指導工作,表示支持開平爭創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充分體現了省委、省政府對開平工作的高度重視、親切關懷和殷切期望。下一步,開平市將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精神和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調研指示精神,以創建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為契機,搶抓機遇、乘勢而上、競標爭先,按照構建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和實現“活力僑鄉”“人文僑鄉”“綠美僑鄉”“英才僑鄉”“和諧僑鄉”五個僑鄉高標準開展建設,奮力推進全域鄉村振興,實現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