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附件:
今年以來,開平市持續開展城鄉環境提升行動,多措并舉加大人居環境整治力度,不斷提升城鄉管理水平,完善城鄉功能,讓城鄉“顏值”與“氣質”兼具,全力助力開平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和爭創“百千萬工程”示范縣。
城鄉環境衛生大提升
城市“顏值”向美而生
道路兩旁的垃圾少了,公共區域無衛生死角、地面路面無積塵,垃圾得到及時的清運,這是廣大群眾的切實感受。
今年7月,開平市實施新一輪的環衛、園林服務一體化項目,服務面積、服務事項、服務范圍均有所提高,城區環衛、園林作業的效率進一步提高,有效改善了城區環衛保潔、園林綠化水平和提高市容市貌質量。據統計,截至8月底,已實施環境衛生專項整治1352次、清洗主次干道988條次、打撈水上漂浮物約828噸。采取“集中清除+日常阻截+網格結對”的方式,堅持疏堵結合、標本兼治整治城市“小廣告”亂張貼的頑疾,今年以來,已清理“牛皮癬”約3.1萬張。
此外,實行領導包干制,發動城管系統全體干部下沉一線,采取“定時、定員、定崗、定責、定區域”的“五定”管理模式,撲下身子深入大街小巷,對29條城區主次干道、5個綜合性公園、38間公廁等各類市容問題開展“地毯式”排查,堅持做到邊查邊改、立行立改。同時,從20個網格小組里分別抽調人員,交叉到相互的區域進行互查、互評、互比、互學、互促。
同時,各鎮以爭創省“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示范縣為抓手,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清潔行動,建立農村人居環境衛生保潔長效機制,確保鎮域環境整潔美觀,生活垃圾處理率達到100%。
老舊小區升級改造
“改”出幸福新生活
一個個老舊小區華麗變身,一棟棟老居民樓換新顏,老舊小區“梳妝打扮”,配套設施“改頭換面”。開平市以群眾滿意為標準,充分聽取居民意見,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廣大群眾收獲了滿滿的幸福感。
今年以來,開平市重點推進僑園、祥龍等13個老舊小區的改造,計劃總投資14170萬元,改造樓棟數2266棟,受惠居民達9761戶,通過對樓道內外墻翻新、雨水污水管安裝、混凝土路面鋪設,道路井蓋打鑿提升、人行道翻新、瀝青鋪設、街線槽安裝、更換外立面、施畫停車位等等的設施提升改造,帶動居民公共意識、素質的提升,改善人居環境,提升群眾的幸福感。
同時,強化建管結合,在施工過程中積極聽取群眾智慧和意見,收集民意,積極探索開放式社區和無物業管理小區居民自治機制,促成小區業主委員會選舉,協調跟進小區物管與業主之間矛盾,積極引導居民參與共建共治共享,打造并推廣示范小區管理模式,實現小區軟硬件的同步提升。
推進專項整治行動
人居環境大提升
推進水環境整治
持續改善人居環境
投入資金約535萬元完成衛東渠“三清”工程、河涌改造工程、生態治理工程;思始渠龍頭段清淤工程完成50%。持續推進河長制工作、常態化開展環保巡查、水質檢測,加強對河涌及兩岸環境的維護,鞏固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成效。
纜線規范整治在行動
為群眾辦實事
按照“整治存量、規范增量”的工作思路,強力推進城區纜線規范整治工作,分步分批完成城區纜線捆扎、剪線、入槽和整治任務。今年以來,開平市共投入資金642萬元,在日常推進23個老舊小區改造“三線”整治項目的基礎上,處理老舊小區改造以外的“三線”線路共2040公里,進一步改善了人居環境、提升城市品質。
整治建筑外立面
為城市提升新形象
今年以來,開平市開展臨街建筑外立面集中整治行動,對破舊外立面進行整治、修繕、粉刷、維護和美化,完成規范了主次干道及集貿市場周邊店面招牌,清理破舊遮陽棚、布幕、燈箱,拆除違章廣告牌、廢舊空調架,進一步提升城區市容市貌。按照“摸底取量+臺賬”的工作方式推進居民樓外墻剝落、污損隱患排查和拆除工作,目前已完成巡查摸底取量,并完成20%建筑外立面拆除,進一步優化了人居環境,提升居民出行安全。
整治違章建筑
共筑平安文明家園
進一步落實違章建筑防控責任,健全日常監管機制、快速處置機制,切實做到違章建筑及時發現、及時制止、及時拆除。針對群眾反映意見較多的杜岡市場,長沙街道召開杜岡市場周邊環境整治行動現場會,對杜岡市場周邊環境進行集中整治,出動人員120多人次,拆除違章建筑物2500多平方米,空間擴寬明顯,同時還加強杜岡市場周邊環境衛生保潔力度,規范施劃停車標線等,做到還路于民、還潔于民,得到了群眾的紛紛點贊。
路暢了、燈亮了、水清了、景美了……隨著城鄉環境提升行動的深入實施,開平市城鄉環境更加宜居、功能更加完善、形象更加靚麗,“顏值”與“品質”日益兼具,群眾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