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來,伴隨著改革發展歷程,開平市農業經濟正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農業基礎不斷加強,特色產業發展強勁,農業供給能力全面提升,農業農村現代化邁出新步伐,一幅“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新畫卷正在僑鄉大地悄然展開。2022年,開平農業總產值為110.13億元,全年增速7.4%。農業機械化水平處于全省前列。
農業產業興旺發展
30年來,開平市積極探索發展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新路子,農業內部結構不斷優化,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斷加大,設施配套不斷完善,農業生產條件不斷改善。
近年來,開平市高度重視農業農村發展,構建“三高農業”育種與科技、生態種植、立體養殖的生態循環農業體系。圖為赤水裕茂農場
大沙鎮全鎮茶園面積為3.5萬畝,2015年被授予“廣東十大茶鄉”稱號。圖為大沙茶園
2020年開平市被命名為國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圖為潭江與百足山
糧食安全根基穩固 30年來,開平市嚴守耕地紅線,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切實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目前,開平市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 40.24 萬畝。鎮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服務站和質量檢測室實現全覆蓋。共有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1家、省級農業龍頭企業15家、江門市級農業龍頭企業34家、縣級農業龍頭企業57家;農民專業合作示范社25個、家庭農場69個。 2002年11月7日,祖籍百合厚山著名水稻生態育種家、廣東省農科院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士黃耀祥回鄉考察,決定在開平建立“超優勢稻”培育基地。圖為自力村水稻 2022年11月,開平市舉辦首屆大沙河水庫“捕魚節” 魚菜共生項目是供港澳蔬菜生產基地和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圖為魚菜共生循環農業植物工廠 2022年4月,開平被評為全國農產品數字化百強縣。圖為鴨蛋檢測及分選系統 開平市重視培育鄉村新產業、新業態發展,目前開平市的四大特色優勢農業產業為馬岡鵝、茶葉、禽蛋和大米 2022年,粵港澳大灣區(江門開平)優質農產品供應及出口基地落成 近年來,開平市堅決守住耕地保護紅線。截至2021年12月31日,開平市耕地23892.92公頃。圖為自力村稻田 鄉村振興碲疾步穩 近年來,開平市積極創建省級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示范鎮村,通過以村帶村,以點帶面的形式,以人居環境整治為抓手,聯結自身濃厚的文化氛圍,逐步打造美麗鄉村精品線路,探索適合自身發展的“開平路徑”,取得了良好的進展。 開平市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邑美僑鄉 世遺風韻”鄉村振興示范帶,被評為全國休閑農業重點縣。圖為塘口舊墟 2022年9月,開平市代表江門市參加省第三屆鄉村振興大擂臺,以小組第1名晉級決賽 2022年12月,孔雀湖成為國家濕地公園 塘口鎮強亞村2020年入選第二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2021年被評為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2022年建成江門市鄉村振興培訓中心 近年來,開平市大力推進農村戶廁無害化改造、農村公廁及鄉村旅游廁所建設,切實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圖為自力村旅游廁所 近年來,開平市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提升,加快新農村的建設工作。圖為龍勝鎮現龍村新貌 區域品牌動能澎湃 2022年3月,開平市啟動了行政區品牌“開平優品”培育建設工作,通過行政區品牌建設探索區域品牌創新發展新路徑,引領帶動鄉村振興,推動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促進實現共同富裕。 2022年3月28日,創建全國首個鎮級行政區品牌“馬岡優品” “大沙優品” “塘口優品” “蜆岡優品” “赤水優品” “金雞優品” 生態環保綠美僑鄉 30年來,開平始終保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推進開平實現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高質量發展雙贏。近年來,以“兩山”理念為指導,堅持生態環保、鄉村振興、全域旅游、工業提質協同推進,實現生態環境和經濟社會和諧發展;以綠美開平生態建設為引領,全力創建縣級國家森林城市。 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入選全國50個成功案例,鎮海灌區成為全省兩個國家級節水型灌區之一。 截至2022年底止,全市森林面積7.66萬公頃,林業用地面積7.34萬公頃,森林覆蓋率46.18%,森林蓄積量439.71萬立方米。圖為梁金山林區 開平市水庫共計114宗,集雨面積共558.7平方千米,設計總庫容為5.39億立方米,正常庫容為3.51億立方米,灌溉面積為39.52萬畝。圖為大沙河水庫 1988年氣象局觀測場與2022年開平國家氣象觀測場 近年來,開平市全面落實河長制湖長制,進一步改善潭江流域水質。圖為潭江水口段 2022年開平市氣象科普園被評為國家級氣象科普教育基地 精準扶貧強村富民 近年來,開平市實施精準扶貧,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加快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通過強化舉措、狠抓落實,持續抓好農業穩產保供和農民增收,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保持農村社會和諧穩定,確保農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2020年,開平市實現全面脫貧。圖為塘口鎮舉辦2020年精準扶貧產業幫扶項目收益分紅大會 開平大沙鎮大塘面村曾經是當地的貧困村,如今已實現從水庫移民村到“網紅旅游村”的蛻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