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附件:
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如火如荼的時代背景下,開平市作為珠三角連接粵西和大西南的關鍵節點,積極把握歷史機遇,以交通“硬聯通”為基石、規則機制“軟聯通”為紐帶、產業協作“深融合”為引擎、“僑”資源“強賦能”為助力,全方位加速融入大灣區建設,在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賽道上奮勇前行,書寫著屬于新時代開平的精彩篇章。
完善基礎設施“硬聯通”
筑牢開平發展基石
在粵港澳大灣區蓬勃發展的時代浪潮中,交通基礎設施作為經濟發展的強勁引擎,正持續重塑區域經濟版圖,改寫城市發展軌跡。完善的基礎設施“硬聯通”,成為開平深度融入大灣區建設的重要支撐。
開平地處珠三角連接粵西和大西南的關鍵節點,近年來積極推進綜合交通網絡建設,全力優化對接深中通道、黃茅海跨海通道的城市交通路網,加速融入大灣區“1小時生活圈”。
地面交通網絡建設成果斐然。江羅、高恩、中開、開春、開陽高速緊密交織,與江湛鐵路相互配合,構建起穩固的區域交通骨架;省道、環城公路如毛細血管般延展,輸送著人流與物流。國道G325線改建工程亦正如火如荼進行著,工程完成后,將極大優化開平交通布局,提升珠三角至粵西的交通運輸服務能力,促進江門東西部聯動發展,帶動大型產業集聚區“北組團”各工業園區互聯互通,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
水上交通建設穩步推進。為將港口資源優勢轉化為城市發展優勢,開平市于2022年啟動三埠港搬遷工程,全力打造現代化“新三埠港”。目前,項目已進入建設沖刺階段,建成后,將由原來單一的港口碼頭,升級成為配套倉儲、保稅區、電商及物流園等現代化港口設施的內河綜合大港,全面打造成為“內河大港+現代物流+臨港工業”三位一體的開平港口經濟區,成為珠江西岸重要的航運物流節點,為開平市激活臨港經濟新動力,搶抓更多“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機遇。
交通格局的重塑引發了“蝴蝶效應”,全方位釋放開平區位優勢,打通了開平對接大灣區核心城市的快速通道,人流、物流、信息流在大灣區城市間往來效率的大幅提升,為開平市吸引更多投資和產業轉移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提升規則機制“軟聯通”
優化開平營商環境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強調“完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開平市在著力完善基礎設施“硬聯通”的同時,還高度重視提升規則機制“軟聯通”水平,全方位優化營商環境,促進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深入實施“灣區通”工程,升級跨境政務服務。作為廣東省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縣級試點,開平市以推進“灣區通”工程為引領,不斷深化“僑都賦能”工程。圍繞市場一體化,設立跨境辦事專區,優化升級港澳跨境通辦政務服務和華僑華人綜合服務窗口服務。同時,組織全市相關部門依托廣東省政務服務事項管理系統做好政務服務事項“跨境通辦”要素的標識,極大地便利了港澳同胞、海外僑胞在內地的生活與工作。
響應政策升級設施,推動區域協同發展。開平市積極響應“澳車北上”“港車北上”等政策落地,對全市90個關鍵路口的交通監控設施進行了全面升級,為港澳車輛的順暢通行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此外,開平還同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落地、國家級知識產權快速維權中心建設。海鴻電氣參與制定開平首份“灣區標準”《智能配電房技術規范》,推動技術標準互認,進一步為區域產業協同奠定基礎。
一系列規則機制“軟聯通”舉措在開平市落地見效,全方位優化了當地營商環境。這是開平積極落實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構建一流營商環境”要求的務實之舉,也為“十五五”規劃期間區域協同發展筑牢了根基。隨著“軟聯通”水平持續提升,開平市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吸引力與競爭力亦將大幅增強,成為企業和人才的“強磁場”,吸引更多新力量前來投資興業、創新創業,助力開平在灣區建設中破浪前行。
深化港澳產業協作
打造開平特色產業集群
產業協作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要內容。在“十五五”規劃前瞻布局下,區域協同、產業融合更成為發展新趨勢。
在此背景下,開平以“融”為志,深化與港澳產業協作,創新采用“反向飛地”模式,搭建起與廣深港澳等核心城市資源連接的穩固橋梁,有力推動資源優化配置與互利共贏,成為開平融入大灣區的重要支撐。
開平產業基礎扎實,近年來持續壯大生物醫藥與健康、高端裝備制造等產業集群,還開辟出氫能源等特色產業新賽道。在氫能產業領域,依托氫能行業獨角獸企業中科富海在氫液化、液氫儲運等方面的領先技術,開平以氫儲運裝備制造為核心,凝聚上下游、省內外氫能專精特新企業,全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獨具特色的氫能裝備制造產業,發展勢頭強勁。在水暖衛浴領域,開平充分發揮產業基礎優勢,積極推進水口鎮、月山鎮在八鎮聯動區域內大力發展水暖衛?。ê褰穑┑戎鲗Мa業,與港澳企業在品牌建設、市場拓展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推動產業品牌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發展,全力打造“錯位競爭+互補協作”的產業集群。
此外,開平充分利用“港澳藥械通”政策,加強與澳門中醫藥產業合作,推動開平生物醫藥產業做大做強。建好用好粵港澳大灣區(江門開平)優質農產品供應及出口基地,對接大灣區農產品標準體系,完善農產品加工、倉儲、流通、銷售等體系建設。強化開平和澳門“世遺”資源聯動發展,聯合港澳開發“優游計劃”精品旅游線路,打造“一程多站”旅游產品。
這種產業協作模式,既促進了開平市自身產業升級發展,亦為大灣區產業協同發展提供了有益探索。未來,開平將繼續乘勢而上,深化與港澳產業協作的廣度與深度,以創新驅動引領產業新飛躍,為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強勁動能。
做好新時代“僑”的文章
凝聚開平發展合力
開放是促進改革、推動發展的關鍵“引擎”。開平作為全國著名僑鄉,對外開放是其鮮明標識,豐富的“僑資源”更是獨特優勢。在此背景下,做好新時代“僑”的文章,成為開平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積極投身并推動大灣區建設的重要突破口。
做好新時代“僑”的文章,提升為僑服務工作水平是關鍵。近年來,開平深入推進便利華僑華人投資試點專項改革,進一步簡化華僑華人投資審批條件。同時,持續擦亮“僑才薈”人才服務品牌,完善人才“一站式”服務專區,為僑胞提供政策咨詢、項目對接等一站式服務,并通過舉辦各類人才交流活動,搭建僑胞與本地企業、科研機構的合作平臺,促進人才、技術、資金等要素集聚,吸引了越來越多港澳臺同胞和僑胞前來就業創業、居住生活。
為更好凝聚僑心僑力僑智,開平市還深入實施“港澳融合”工程。深化與香港方面教育領域合作;與澳門供應商聯合會建立合作關系,成功將馬岡瀨粉、馬岡鵝等開平優品推出到澳門市場;合作建立粵港澳大灣區的港澳融合試點,加強開平與澳門的經濟雙向交流合作;成立華僑華人港澳臺同胞公共法律服務中心,致力為僑胞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務。
從優化投資服務到搭建人才合作平臺,從推動港澳融合到強化法律保障,開平始終堅持落實“大僑務”格局,用心用情做好新時代“僑”的文章。未來,開平將持續發力,以“僑”為橋,全方位凝聚僑心僑力僑智,在大灣區建設中書寫更精彩的開放發展篇章。
擁抱“大橋經濟”,競逐大灣區浪潮,憑借在交通、機制、產業、僑務等多維度的協同共進、精準發力,一個更具發展活力、更具綜合競爭力的開平正以昂揚之姿闊步邁向“十五五”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