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附件:
5月9日上午,由中共江門市委宣傳部、花城出版社、中共開平市委宣傳部、開平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聯合主辦,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共開平市金雞鎮委員會協辦的長篇報告文學《JUNO 地層深處的捕光者》(暫定名)改稿會在江門中微子實驗室舉行。北京專家代表梁鴻鷹、李朝全、楊平、佟鑫,廣東省專家代表謝有順、田瑛、鮑十、王威廉,江門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陳冀,開平中微子研究中心主任李小男,花城出版社編輯團隊,以及江門市、開平市有關部門負責同志,以現場出席和書面發言相結合的形式參與此次改稿會。會議由花城出版社社長、《花城》雜志主編張懿主持。
中微子是解密宇宙演化的關鍵粒子,對它的研究一直是國際粒子物理研究的熱點。近百年來,全世界關于中微子研究的突破已經獲得四次諾貝爾物理學獎。江門中微子實驗室是由中國科學院和廣東省共同建設的大科學裝置,它利用反應堆中微子振蕩確定中微子質量順序,是繼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子實驗后,中國主持的第二個大型中微子實驗,對人類了解物質微觀的基本結構和宏觀宇宙的起源與演化具有重要意義。該項目被中國科學院列入“戰略性先導專項”,自動工建設以來,受到全世界物理學界的廣泛關注。
江門中微子實驗室建于江門開平市金雞鎮打石山地下700米。自2008年提出構想、2013年立項,到2015年正式動工,江門中微子實驗室的建設走過17年的風雨之路,將于2025年8月正式運行取數。這一實驗的啟動標志著我國中微子實驗研究從起步到跨越的轉變,也標志著我國的中微子實驗和研究昂首走在了世界領先的位置。
江門、開平兩級宣傳部門和文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文化思想,將江門中微子實驗室這一“國之重器”作為文藝精品創作的核心題材,共同組織謀劃推進報告文學《JUNO 地層深處的捕光者》(暫定名)的創作工作,邀請江門本土著名作家尹繼紅老師傾力創作,歷時3年追蹤,10多次深入地下700米的中微子實驗室,采訪近百位科學家和建設者后創作的長篇報告文學,通過深度而全面的記錄,為“新大眾文藝”提供新腳本,為時代留下記憶,成為弘揚中國精神、科學精神,凝聚奮進力量的重要載體。
改稿會上,專家學者們憑借深厚的專業素養對作品進行客觀中肯的解析和點評,肯定作品對記錄中國攀登科學高峰的征程、反映中國科技尖端領域發展情況、凸顯大國重器的主題、展現科研人員敬業奉獻的精神等方面具有重要價值。
在對文本仔細梳理后,專家學者從謀篇布局、人物塑造、素材取舍、細節刻畫等多角度對作品需要完善的地方指出明確方向。專家學者建議,修改書名,讓作品得以更廣泛地傳播;加強作品科普性,填補大眾對中微子等科學知識的空白以及進行中微子實驗的意義;人物群像塑造要有所取舍,主次分明,也要豐滿人物的形象與情感;增加情節的沖突矛盾,提升作品的可讀性;進一步優化情感渲染、細節描寫、文字措辭等,使其更好地兼備科學性與文學性。
陳冀表示,近年來,江門廣大文藝工作者深入基層、深耕本土,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打造了一批扎根人民、反映時代的文藝佳作。圍繞江門中微子實驗室這一重大工程創作的報告文學《JUNO 地層深處的捕光者》(暫定名),是江門鑄就時代文藝精品的又一具體行動。專家們為作品進行的指點,將使作品思想深度更厚重、藝術表現更精湛、感染力更持久。期待《JUNO 地層深處的捕光者》(暫定名)能成為新時代大眾文藝的標桿之作,為后續多種形式的文藝創新提供優質“母本”。
她表示,江門不僅有“國之重器”,還有風物西江,是一座香氣飄飄的味道城市、風景如畫的美麗城市、底蘊深厚的人文城市。江門將以建設“僑鄉新大眾文藝社”為契機,以優越的創作環境和扶持政策,為海內外文藝創作者提供從創作到變現的全程支持,助力廣大新大眾文藝創作者在江門實現文藝創作夢,講好新時代僑鄉故事、中國故事。
此次改稿會,對《JUNO地層深處的捕光者》(暫定名)的提升打磨具有重要指導意義。作者尹繼紅表示將充分吸收專家建議,進一步完善作品,努力打造出既深植僑鄉文化基因又彰顯科技強國時代強音的文學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