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附件:
自深入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以來,開平市月山鎮大崗村發揮農業發展優勢,立足當地資源稟賦,不斷完善提升大崗蔬菜基地建設,積極探索農文旅融合發展新路徑,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
走進大崗村的千畝蔬菜基地,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綠油油的時令蔬菜長勢喜人,菜農們在田間穿梭,將蔬菜采摘、分揀、入箱和裝車,為銷往珠三角市場作準備。
蔬菜種植戶周永友:我來自廣西,現在主要種植玉米和紹菜、瓜豆、辣椒、茄子等。種植包菜的產量一般可以達到畝產6000斤至7000斤,西蘭花產量可以達到畝產1000斤至2000斤。
月山鎮駐大崗村選調生、主任助理曹曉穎:大崗蔬菜基地總種植面積大概有1300多畝,年均產量超8000噸,基地主要種植指天椒、包菜、菜心、西蘭花等。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大崗村立足村情實際,積極探索“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2023年11月,村集體成立強村富民公司——開平市崗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引導外來種菜大戶一起整合逾1300畝土地,構建了“產供銷一條龍”體系,大力發展蔬菜產業。當下,大崗村的蔬菜產業已顯成效,2024年基地年產蔬菜超8000噸,產出的菜心、包菜等蔬菜產品,暢銷深圳、廣州、珠海等城市。此外,基地從管護到銷售各環節所需的勞動力,也為周邊村民提供了就近務工的機會,直接帶動周邊200多名村民就業,人均月收入提高至3500元至5000元,有效實現了農業增效、村民增收。
產業興旺塑“形”,而鄉村治理鑄“魂”。近年來,大崗村通過河涌擴道清淤、植樹造林、綠道建設、民房風貌管控等舉措,積極實施鄉村“微改造”。如今,七彩大崗生態林沿河道鋪展、七彩綠道延伸至村口,既美化了環境又為村民提供了休閑散步的好去處,“四小園”點綴房前屋后,人居環境得到了顯著優化,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此外,大崗村還聯動政村企力量,與江門市有關單位聯手打造“檢銀村共建”新模式,助力綠美大崗建設,鄉村振興成色更足了。
曹曉穎:我們把河道清淤擴寬,種植了兩百多棵水杉,打造成七彩大崗水杉林、七彩綠道。還與江門蓬江區檢察院、中信銀行江門分行開展共建活動,種植了一百多棵紫花風鈴木、杜鵑花。
農文旅融合,是鄉村振興的一把“金鑰匙”。借助廣東省“典型村”培育點的發展契機,大崗村正以月山鎮“村墟一體化”規劃為藍本,通過盤活、修復村內八角樓、二七墟老街等文化資源,擴寬瀝化村道,不斷完善村級基礎設施,初步完成了村莊升級改造。接下來大崗村將在月山鎮黨委、政府的引領下逐步將傳統文化與現代業態有機融合,實現鄉村農文旅融合發展。
曹曉穎:我們依托四百年八角樓文化遺產,升級了二七舊墟,還投入了40多萬元重新鋪設瀝青路,規畫停車線,同時升級打造周邊商戶,計劃打造“村墟一體化”“農文旅一體化”示范帶。
未來,大崗村將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更加創新的思路,在產業發展、鄉村治理、鄉村旅游等方面持續發力,推動村莊實現經濟、文化、生態的全面振興,以農文旅融合書寫鄉村振興新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