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附件:
潭江河畔,一座百年古鎮正煥發新生:騎樓巷道重現商埠繁華,非遺展演激活文化記憶,鄉村振興繪就幸福圖景。這份生機勃勃的城鄉協奏曲背后,凝聚著一位基層黨委書記數年如一日的堅守與創新。作為2025年度廣東省先進工作者,赤坎鎮黨委書記梁杰釗以黨建為筆、以改革為墨,在僑鄉大地上書寫了歷史街區活化利用的“赤坎樣本”,蹚出了一條文旅賦能鄉村振興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梁杰釗說道:“作為基層黨委書記,我深刻認識到抓基層黨建是抓好一切工作的基礎。必須把黨建與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將黨建工作成效轉化為推動鄉村振興、基層治理、民生改善等各項事業發展的強大動力?!?/span>
黨建,是鎮黨委書記要抓的“主業”。面對赤坎華僑古鎮項目這一開平建埠以來引進的最大文旅項目,梁杰釗帶領赤坎鎮黨委班子創新打造“直聯+”黨建品牌,劃分9個黨小組統籌推進征收、建設、招商等關鍵環節,高質量推進赤坎華僑古鎮項目建設。同時,通過打造“碉樓下的黨課”“頭雁論壇”等特色品牌,進一步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將黨建引領的凝聚力轉化為發展勢能。
在赤坎華僑古鎮即將建成運營的時候,赤坎鎮直聯組黨員干部進村入戶,直接聯系古鎮周邊村落群眾,聽取群眾對未來發展的愿望和意見建議。群眾普遍反映,希望加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更好地承接古鎮文旅發展溢出效應,促進村集體經濟發展和增加個人收入水平。赤坎鎮積極回應群眾呼聲,以赤坎華僑古鎮為重要節點,高標準建設“世遺風韻”鄉村振興示范帶赤坎段,對古鎮周邊35條自然村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和農房風貌提升。
面對600多座騎樓中眾多文保單位的保護難題,梁杰釗成功探索出“房屋隨土地一并出讓”模式——通過“毛地出讓、整體移交”,將文保建筑委托投資方修繕管理,既保留歷史肌理,又引入現代業態。自2023年1月啟動試運營以來,赤坎華僑古鎮已接待中外游客超600萬人次,老房子里的新故事正不斷上演。
赤坎鎮立足省“百千萬工程”典型鎮培育,實施“一核一區一帶”規劃布局,以文旅產業賦能鄉村振興,做到興產業、優環境,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在推進“百千萬工程”過程中,梁杰釗帶頭落實“一核一區一帶”發展清單,以古鎮為核心、以新區為載體、以示范帶為紐帶,全面激活鄉村經濟。
經過兩年的試運營,赤坎華僑古鎮運營管理逐步向好,今年第一季度接待游客115.8萬人次,同比增長25%,實現營收8810萬元,同比增長110%。圓滿完成美麗圩鎮“七個一”項目建設,2023年度“百千萬工程”考核獲評省優秀等次。赤坎鎮所在的“世遺風韻”鄉村振興示范帶入選省十大鄉村振興示范帶。2025年,赤坎鎮將緊抓“大橋經濟”重大歷史機遇,主動融入開平-臺山省整縣農文旅融合發展試點建設,切實抓好“百千萬工程”典型鎮村建設,推動鎮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塑造農文旅融合發展新優勢,全力打造美麗圩鎮,譜寫鄉村振興新篇章。
鄉村振興戰場上,梁杰釗善用“古鎮流量”反哺鄉村,推動紅溪、石溪、永堅、樹溪村等典型村組團發展,成功引入開平不夜城、鷹村田園綜合體、僑小館酒店等一批優質農文旅項目,帶動全鎮村組兩級收入同比增長10%。
從華僑文化的守護者到鄉村振興的領路人,梁杰釗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新時代黨員干部的擔當。在他看來,赤坎的突破在于堅持黨建引領,在于對歷史文化的尊重與傳承,更在于勇于創新的實踐精神。
當夜幕降臨,赤坎華僑古鎮的騎樓燈火次第點亮,映照出僑鄉大地的萬千氣象。這片土地上,一位先進工作者的創新足跡,正化作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力,書寫著“百千萬工程”的赤坎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