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南海之濱,有著這樣一塊神奇的土地: ?。保福埃岸嘧跉v史傳統文化與萬國風情于一體的碉樓,她們歷經了300多輪寒暑易節,在從治到亂,從亂到治的反復交替中,以自己特有的風姿,一座一座相繼拔地而起,巍然屹立于16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之上。 如今,她們,與青山綠水,與僑鄉文化,與現代化的城市群落,與純樸民風,與尋常的百姓生活融為一體——構成了一座集華僑之鄉、建筑之鄉、文化藝術之鄉、碉樓之鄉之盛譽,別具特色的嶺南山水園林僑鄉旅游城市。 ——這,就是正在以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碉樓為品牌、以僑鄉風情為主韻的,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的中國著名僑鄉——廣東省開平市。(一)發揮優勢繪藍圖 開平,地處中國充滿經濟活力的珠江三角洲西南部、中國第一僑鄉江門市的中心位置。開平全市總面積165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8萬,旅居世界67個國家和地區的僑胞75萬人,有“海內海外兩開平”之說;開平1649年建縣,1993年撤縣設市,現轄15個鎮和3個辦事處。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城區由三埠、長沙、沙岡三個辦事處鼎足構成,面積108平方公里,人口24萬多。潭江、蒼江、茭江相伴,三水穿城而過,被分隔的每個埠就像耀眼明珠,奇妙地鑲嵌在逶迤的三江之上。

自力村碉樓群
作為一座嶺南河港園林旅游城市,開平市處于南亞熱帶季風海洋性氣候區,年均氣溫21.5攝氏度,年降雨量
2100毫米,冬暖夏涼的海洋性氣候尤為明顯。 優美的自然環境,獨特的人文景觀,方便的水陸交通造就了開平這個粵中大商埠和貨物集散重地。中國紡織產業基地市、中國水龍頭生產基地市、中國食品工業強市和中國曲藝之鄉等四張含金量極高的城市名片,有力地承托著新興的僑鄉旅游產業。 開平的旅游資源十分豐富,文物景點星羅棋布,門類齊全,品味高雅。開平碉樓已被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開平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和其它文物景點多達19處,初步開發的旅游景區、景點60多處。其中,分布開平城鄉各地的1833座碉樓更是開平華僑文化的結晶,是建筑藝術中外合璧的完美融合,極具觀賞和研究價值,其建筑之精美,風格之多樣,保存之完好,分布之集中,在國內是獨一無二的,被譽為“活生生的近代建筑博物館”、“令人震撼的藝術長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亨利博士考察了開平碉樓,認為“這種建筑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原國家文物局張文彬局長考察開平碉樓后,深有感觸地說:“開平碉樓令人震撼,堪稱僑鄉奇觀。我們應該保護好、利用好、開發好!”目前開平碉樓正在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并得到廣東省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在2002年以省長令的形式立法進行保護。此外,還有被稱之為“中國華僑園林一絕”的國家AAAA級景區開平立園;有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開平南樓及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司徒美堂故居和周文雍陳鐵軍烈士陵園,以及開元塔、金山公園、孔雀湖風景旅游區等60余處景點,所有這些都已成為海內外游客的好去處。



開平的民俗風情和風俗文化也獨具風格,自成一體。從開平八音鑼鼓到民間曲藝,從水口泮村舞燈到全民賽龍舟,從缽仔糕到赤坎豆腐角都極具開平特色。獨特的僑鄉文化使紛至沓來的海內外游客流連忘返。 開平人文薈萃,風光秀麗
物華天寶,人杰地靈。作為中國著名僑鄉,誕生和培育了為新中國成立作出重大貢獻的全國著名僑領司徒美堂先生,有為家鄉建設作出卓越貢獻的香港名賢利國偉、胡耀坤先生等為代表的一大批哲人賢達;開平還是全國曲藝之鄉、文化之鄉和廣東省文明城市。深厚的僑鄉文化孕育了全國八大藝術家之一的著名畫家羅工柳,著名粵曲藝術家紅線女,著名書畫家黃篤維,著名高胡演奏家余其偉等文化藝術精英。

中國華僑園林一絕的立園自1999年參與江門市創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活動以來,開平的游客不斷增加,旅游業得到迅速發展。為了進一步提高開平旅游城市的品位,開平市委、市政府于2001年5月正式提出開平市(單列)開展創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活動。在國家、省和江門市旅游局的關心指導下,市委、市政府把創優作為推動旅游產業和整個城市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加以組織實施,在各個方面已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二)鎖定目標齊創優 開平市委、市政府從一開始就把創優確定為政府主導型活動。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和市政協聯席會專題討論和確定創優方案,成立了創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組委會,市委書記任總顧問,市長任主任,成員由各單位第一把手組成。組委會下設辦公室,負責創優日常具體工作。 市委書記趙瑞彰強調開平創優不但要成功,而且還要創出一個良好的生活和經濟發展環境來,成為貫徹落實胡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的具體行動,增創開平的新優勢! 市長施昭平把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稱號比作是一塊含金量極高的金字招牌,號召全市上下齊心協力,全力以赴,在“創”字上做文章,在“建”字上高標準,在“改”字上動腦筋,在“管”字上下功夫,在“促”字上求效益。 為了確保每項“創優”工作落到實處,市創優辦把創優任務具體分解到32個責任單位;
32家責任單位相應成立了由主要領導掛帥的創優工作機構。全市形成了上下齊動、左右聯動、齊抓共管的創優工作格局。 為使創優活動深入人心,實現全民創優的目的,各新聞媒體、新聞單位積極行動,按要求普遍制訂創優宣傳活動計劃,開辟專欄(題)節目,切實做到“報紙有文、電視有形、電臺有聲、網站有信息”。市創優辦編發了45期簡報,及時報道創優工作動態,期間,還編輯出版了精致的《開平旅游手冊》,大大方便了游客,也為創優營造了良好氛圍。 創優以來,開平市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群眾性活動。市創優辦做到“周周有布置,月月有活動”,組織了“開平碉樓旅游文化節”、“我為創優出力量萬人簽名活動”、創優(環保)“小制作、小建議、小攝影”、“開平人游開平”和“開平是我家,創優齊參加”等大型宣傳活動;旅游局組織全市旅游行業在旅游購物街等開展了創優大型宣傳咨詢活動。宣傳部、旅游局、開平電視臺、開平電臺、開平報社聯合開展了“開平市十大旅游形象大使”評選活動。市交通局組織全市出租車司機積極參與創優活動,三百多輛出租車都張貼了“做文明使者,創優秀旅游城市”的宣傳口號,用實際行動支持和參與創優。 (三)旅游環境大整治 為不斷豐富和挖掘我市旅游資源,市委、市政府投入巨資修葺完善了立園、開元塔、南樓和周文雍陳鐵軍烈士陵園等景點,提高了景點的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為游客提供一個安全舒適的旅游環境。 為了營造一個良好的旅游大環境,樹立開平旅游的良好形象,開平市下大力氣抓旅游相關企業人員的培訓,形成了包括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和職業培訓的多層次、多形式的旅游人才教育體系。據統計,僅旅游局、勞動局、交通局、安全辦等先后舉辦各類培訓班50多期(次),培訓旅游從業人員3000多人次。 同時,市創優領導小組制定了《旅游市場五大整治活動方案》,市旅游、公安、工商、物價等10個部門按照“協同作戰、分工負責”的原則,制定本單位檢查整治計劃,認真履行定任務、定人員、定時間、定要求、包完成的“四定一包”工作職責,緊密配合,互相支持,共同營造舒適、開心的旅游環境。 市創優領導小組就我市城區和景區公廁改造工作進行現場辦公。先后投資數百萬元在市區和各旅游景區(點)興建、改造了20多座公廁,使之達到旅游廁所的標準。同時對各旅游飯店和公共場所的公共信息圖形符號,嚴格按國家標準進行規范設置。 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視旅游宣傳促銷工作,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強化旅游宣傳。舉辦了“開平碉樓文化旅游節”、“中銀杯”、“奔達杯”龍舟錦標賽暨招商洽談會、旅游產品展銷會等各種大型活動;積極組織旅游單位參加國際、國內旅游交易會。通過一系列的海內外宣傳促銷活動,提高了開平旅游在主要目標市場的知名度,到開平參觀的海內外游客也隨之逐年上升。

赤坎古鎮
(四)城市功能大提升 交通,是旅游業發展的動脈。開平市在“創優”工作中,實施了全市公路建設史上規模最大的“四縱兩橫”大會戰,先后投入29億元完成了高銅公路、百大公路、蜆東公路的改建,開陽高速公路和325國道開平段的大修工程仍在緊張施工。按高等級標準全面擴建了市區通往各鎮的公路,實現了半小時交通生活圈的目標。 景點,是旅游業的生命內核。一批景點在日夜奮戰中相繼建成。市投資2000多萬元,在潭江北岸建成了“九景連堤第一景”——世紀之舟;全面整修潭江兩岸燈飾;吸引外商投資了1億元建成了旅游購物街及空中花園;投資7500萬元興建城市文化廣場;投資數千萬元修葺開平碉樓,逐步形成具有僑鄉特色的碉樓文化。 提高,是創優的基礎。創優以來,全市各地按照開平旅游發展規劃總體布局的要求,抓緊重點項目的開發建設,開平旅游產品由單純的觀光型逐步向集觀光、度假、商務、購物、探親、會議于一體的旅游產品體系轉變。 美化,是創優的形象。市政府把創優工作同塑造城市形象工作結合起來,一手抓整治,一手抓營造,全面推進硬化、綠化、亮化和凈化,市容市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近兩年,開平市新鋪水泥道路23萬平方米,鋪設彩色錦磚人行道30萬平方米,新安裝路燈200盞,新增排水道近6公里,僅直接用于城區道路建設資金多達4億多元,6條主干道,19條次干道,113條大街小巷得以新建或改造,城市道路狀況明顯改善。 近年來,開平市加大了城市園林綠化的步伐,新建和改造了325國道花壇、良園路、三江大道、逕堤路兩側綠地等一批綠化精品和園林設施。2年來,城市建成區綠地總面積增長33.3%;綠化覆蓋總面積增長30.1%;綠化覆蓋率增長8.4%;公共綠地增長60%;人均公共綠地面積增長59%。城市亮化工程也有新起色,特別對市區亮化路段、亮化層次、亮化重點進行了合理規劃,沿江兩岸、東興大道、幕沙路和三江大道等重點地段都裝上了璀璨亮麗的各種燈飾。 潭江、蒼江、茭江是開平三條綠色腰帶,水質一直保持著省2級水質的標準,得到省的充分肯定,被譽為“潭江保護模式”。市公用事業局抓緊城市環境衛生管理,堅持每天兩大掃,全天保清潔,并在市區主要街道重新配置了500個規范的果皮箱,市區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市園林處每月更新8萬多盆鮮花,三埠城區一年四季鮮花常開。 開平的“旅游購物步行街”已初具規模,先后建成了“旅游購物街”、“新華步行街”和“光明東路飲食一條街”。
其中,旅游購物街全長0.8公里,共分三層,首層擁有各類經營門面近400家,頂層為空中花園。 市委、市政府通過多種形式的管理和教育手段進行兩個文明建設,市民綜合素質明顯提高。在獲得“全省雙擁模范城”之后,我市又被評為“全國衛生城市”、“省精神文明先進城市”。三年來,我市共涌現出2個“全國精神文明先進單位”,近20個“省級文明先進單位”100多個江門市級“文明先進單位”。 (五)碉樓文化放異彩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通過一系列重在實效的創優活動,開平的旅游經濟、城市建設、文明水平、環境面貌、服務水平、城市人民的精神風貌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一個充滿濃郁碉樓文化色彩的現代化僑鄉旅游城市已呈現在世人面前。 創優以來,開平旅游旺季更旺,淡季不淡,旅游總收入不斷增長,有效帶動第三產業的發展。2002年全年接待國內外旅游者149.37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4.90%,其中國內旅游者128.37萬人次,國際旅游者21.00萬人次。在接待國內外旅游者中旅游飯店住宿旅客19.10萬人次。全市旅游總收入5.76億元,比去年增長20.00%,其中旅游外匯1430萬美元,旅游商品收入1.52億元,旅游商品創匯311.30萬美元。 市委書記趙瑞彰指出:爭創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給開平帶來了可喜的變化,帶來了新的氛圍,帶來了不斷向上的新精神。一是城市美麗了,二是開平的知名度提高了,三是開平的品位迅速向外界推開。同時,通過創優,黨委和政府的凝聚力增強了,市民的榮譽感、責任感增強了,文明水平提高了??傊?,創優對于推動開平經濟和社會的和諧協調發展,起到了重大和積極的作用。希望黨委和政府及部門還要嚴格按照確定的目標,高標準,嚴要求,齊心協力,抓緊落實,確保創優成功! 潭江水長歸大海,開平旅游聯五洲。二十一世紀的歷史巨輪滿載著68萬開平人,75萬開平海外僑胞的殷切期盼,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乘著黨的“十六大”強勁東風,朝著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的目標破浪前進。胡錦濤總書記視察廣東發表的重要講話,增創新優勢,當好排頭兵,更是激勵著開平人民百尺竿頭,不斷進取,全力以赴把開平建成一個百業興旺,環境優美,持續發展,人民幸福,社會和諧,具有獨特碉樓文化特色的優秀旅游城市!


南樓紀念公園 金山公園
通過創建,我市的道路綠化、公共綠地、居住區綠地、單位附屬綠地、苗圃建設、防護綠地、生態林地等園林綠化項目的建設日見成效。現在,我市有各類公園近10個,小游園、街頭綠地幾十處,總面積達100多公頃,生產綠地面積、城市建成區范圍內的防護綠地總面積顯著增加。近年,我市還大刀闊斧地對道路綠化進行改造,東興大道、三江大道、良園路等一批道路綠化樣板工程和精品工程的先后竣工,讓我市的主干道綠化逐步呈現出多樣化、層次化和色彩化的效果,我市次干道也實現綠隨路建,有路皆綠,綠美結合。目前,我市道路綠地總面積為32.45公頃,道路綠化覆蓋總面積51.17公頃。市園林部門在建設過程中做到嚴格把關,科學管理,精心維護,同一條主干道,在立地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做到喬、灌、草,高、中、低相結合,使各條道路的綠化各具特色,各成景觀而又與周圍環境和諧地融為一體。公共綠地布局也日趨合理。我市采用市場化的運作方式,先后建成了南樓紀念公園、開元公園、立園等充分體現城市歷史文化底蘊的公園,改造了周文雍陳鐵軍烈士陵園及市區幾個公園,不僅為市民增添了集文化娛樂、休閑和游覽于一體的場所,還美化了城市景觀,增加了綠地。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視下,立園、在園、江華園、僑園等大量的碉樓和華僑私家園林得以修復和發展,煥發出奪目的光彩,成為我市園林發展史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市還大力改造臭水溝、木屋區,使其變成精品綠地,成為城市當中另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街頭綠地也成了我市綠化建設中的一道精致的“調味品”,不但有效地增加市區的綠化面積,而且使新舊城區綠地分布更加合理。通過創建國家園林城市,全民綠化、美化意識逐漸增強,許多機關、企業主動自覺地增加了其附屬綠地的建設,全市單位附屬綠地上了臺階。 一個依山傍水、綠樹成蔭、鳥語花香、城園結合的園林城市就這樣一步一步地走向人們的生活,成為人們生活工作中的一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