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附件:
開平灰塑,又稱“開平灰雕”,是以經特別處理的石灰作為主要材料,用批刀作筆,經塑造和上色,將人物、雀鳥、蟲魚、瑞獸、山水、花木等造型貼雕于建筑外墻,從而形成具有立體浮雕效果的裝飾物,是開平傳統建筑裝飾工藝。開平灰塑最早裝飾在建筑講究的廟宇、門樓、祠堂上,作為寓意吉祥的裝飾物。后來,隨著僑匯暢通、建筑業蓬勃發展,民眾對居住環境和建筑審美有了更高的要求,因灰塑工藝精湛、內涵豐富、保存耐久,而大量用于普通民房墻上作裝飾,現多見于開平鄉村古樓舊居建筑物上。2015年,開平灰塑被列入廣東省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開平地處亞熱帶,氣候炎熱而潮濕。為適應其氣候環境,本地灰塑藝人因地制宜,采用耐酸、耐堿、耐高溫的石灰作為主要材料,從選材用料到塑件的制作,形成了一套特殊而復雜的工藝。其制作過程復雜,材料準備過程考究。
首先將石灰用水泡成灰漿,將干稻草剪碎成段,然后將稻草段用石灰漿一層層浸泡,制成“草筋灰”,加上水泥、沙用作灰塑的底部用料。其次,將草筋灰浸泡20天左右,打磨成漿后加入糯米粉、紅糖等材料,混合便成“紙筋灰”,用作灰塑的表層材料;若需著色,便在“紙筋灰”中加入礦物顏料。材料制作好以后,方可在墻壁上施工,要根據圖案的造型需要,用鋼釘、銅線作筋線做坯,再用草筋灰一層一層塑形,最后用紙筋灰做成灰塑圖案的表層,經過細致的批修,一幅栩栩如生的灰塑便呈現眼前。
根據形態不同,開平灰塑可以分為平雕和立雕兩大類型。題材內容多為向往美好、寓意吉祥的瑞獅戲球、雙鳳朝陽、鳥語花香、八仙過海、福祿壽三仙獻瑞等圖案。廟宇、門樓、祠堂的灰雕應用主要是屋脊、檐角上的龍、鳳、麒麟等,都有辟邪鎮宅、永保平安的寓意;廬宅灰雕主要是在墻面上,以山水、花鳥、人物和戲劇故事為題材,如花鳥象征吉祥,松鶴象征長壽,和合神仙象征和諧處世的哲理;民居內的天神、灶君等神位,也會用上魚形等灰雕作裝飾,既有觀賞價值,又有年年有余之含義。由于開平是我國著名僑鄉,清末民初大量海外華僑返鄉,帶回了新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思想,也使得傳統的灰塑藝術融入了西方的元素,出現了西方巴洛克風格的山花圖案和飛機、火車、輪船、高樓大廈等新興景物,從而形成了開平灰塑中西結合的獨特藝術風格。
開平風采堂灰塑
灰塑工匠修葺開平風采堂灰塑(關炳輝攝)
開平赤坎蝦村耀華坊廬宅灰塑(關萬全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