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有效應對18號超強臺風“樺加沙”,減少強降雨、大風及次生災害風險,保障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全市各級應急救援隊伍進入戰備狀態,啟動臺風防御應急響應機制,市應急救援大隊9月21日起,全員進入“戰時狀態”,實行24小時全員在崗備勤,以“隨時待命、聞險即動”為標準,確保接到險情指令后能在最短時間內集結出動,堅決守住臺風防御第一道防線。 臺風來臨前,大隊組織技術員對所有防汛搶險物資開展拉網式排查。重點針對橡皮艇、救生衣、救生圈等直接關乎生命安全的救援裝備,以及油鋸、應急照明燈、應急通訊設備等核心工具,逐一進行測試、檢修與保養,確保每件裝備性能穩定、隨時可用;同時核對物資儲備數量,對短缺物資及時補充。9月22日上午,為筑牢基層臺風防御基礎,大隊抽調骨干力量前往三埠、長沙街道,為基層救援隊伍開展防汛裝備專項培訓。通過現場展示油鋸、橡皮艇等關鍵裝備,結合詳細講解與實操示范,以“幫傳帶”模式切實提升基層隊伍抗臺風實戰能力。 9月23日,國家消防救援局廣東機動隊伍臨時緊急增派韶關駐防分隊50人到我市,加上在赤水機場駐防的江門駐防分隊共增援110人,其中安排20人駐防新昌島,50人駐守人武部,40人駐守赤水機場,協助開展群眾轉移、路障清理等防臺核心工作。24日凌晨,長沙街道梁金山1.5萬平方米垃圾場存在雨水沖刷引發塌方及污染的雙重風險,市應急管理局立即聯合國家消防救援局廣東機動隊伍50名指戰員,攜帶發電機、照明燈等裝備冒雨趕赴現場開展處置。面對場地凹凸難行、氣味刺鼻及中途風雨加劇的復雜環境,全體人員連續奮戰,通過鋪蓋布、裝沙袋、搬運壓實加固等作業,于凌晨4時圓滿完成任務,成功化解污染風險。 在力量部署上,市應急救援大隊根據市三防指揮部安排,結合氣象部門臺風路徑預測,以及各鎮(街)地理環境、低洼地段、地質災害隱患點分布情況,組建8支應急分隊。各分隊攜帶橡皮艇、油鋸、救生衣、救生圈等防汛裝備,在三埠街道、長沙街道、水口鎮等臺風影響高風險區域開展靠前駐防,實時跟蹤臺風動態、排查周邊風險。9月24日,累計承接險情緊急任務15次,出動90人次,清理倒伏樹木120棵,疏通道路12條。 在本次“樺加沙”臺風應對過程中,各級應急救援隊伍持續以最高標準、最嚴要求落實防御措施,最大限度減少臺風“樺加沙”引發的次生災害影響,用專業守護平安,以擔當踐行使命,堅決打贏臺風防御攻堅戰,守住人民群眾的安全防線。
相關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