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中國應急管理報》第2168期期刊發題為《力量跟著汛情走 救援搶在成災前 廣東有力有序應對臺風“韋帕”》的文章,專題報道臺風“韋帕”攜雨兩次登陸廣東的過程中,廣東相關地區嚴陣以待、爭分奪秒,扎實做好防臺風準備,落實各項防臺風措施,突出抓好“人”的安全,有力有序應對此次臺風暴雨天氣。 7月20日,臺風“韋帕”攜雨兩次登陸廣東。該省相關地區嚴陣以待、爭分奪秒,扎實做好防臺風準備,落實各項防臺風措施,突出抓好“人”的安全,堅決徹底轉移海島、地質災害隱患點、城市低洼地帶等危險區域人員,切實做到應轉盡轉、應轉早轉、應轉快轉,有力有序應對此次臺風暴雨天氣。 提前部署 做足準備 針對此次臺風帶來的風雨浪潮影響及其次生災害,7月20日,廣東省減災委員會啟動Ⅳ級救災應急響應,廣東省防總派出10個工作組赴重點地市督導防風工作。 各地各部門迅速部署防御措施。廣州市三防總指揮部早在19日就啟動防風三級響應。廣州市防總組織各區各部門,持續強化針對臺風“韋帕”的風險隱患排查整改工作,出動檢查人員9997人(次),發現并整改隱患415處;向可能成災的區域,預置(出動)搶險人員11035人、搶險設備5891臺(套)。 珠海、陽江、江門、茂名4市和15個區縣啟動防風Ⅰ級應急響應。陽江市發布臺風紅色預警信號,要求所有建筑工地、高空作業、戶外作業全部停工。該市交通運輸部門及時排查風險隱患,截至20日8時,累計派出公路巡查組273個1593人次,檢查點位561處,及時排除76處路障。 中山市應急管理局派出3個工作組前往火炬高新區、翠亨新區、神灣鎮等地,檢查救災物資倉庫儲備、值班值守及部分企業防臺風專項應急預案落實情況,對船舶臨時停靠點、水閘、地質災害風險點和企業車間、倉庫等重點部位開展排查。 深圳市三防辦全面部署臺風防范措施,組織做好指揮調度、監測預警、搶險救援等各項工作,共出動巡查人員12140人次、車輛4331車次,重點排查在建工地、危險邊坡、老舊危房等重點區域、重點部位37641處次。 在江門市,應急管理、消防救援等部門組成搶險隊,加強對重點船舶、重點水域等的安全管理,防范短時強降雨造成的城市內澇風險,動態管控小山塘水庫、中小河流等安全風險。連日來,該市共摸排轉移超5萬人,7266艘涉漁船舶全部回港避風,2724名漁排、蠔排、海洋牧場作業人員上岸避險。 廣東省強化應急處理突發險情準備,共預置水利工程搶險小分隊79支2165人,其中針對性向珠江口以西主要受影響7市前置搶險隊伍21支624人,配備搶險機械設備168臺(套)。 及時轉移 妥當安置 轉移避險是減少臺風等極端天氣下人員傷亡最直接有效的手段。20日19時,廣東省減災委啟動Ⅳ級救災應急響應。各地、各有關部門把災害應急救助工作作為當前首要任務,緊急轉移安置危險區域人員,確保受災群眾有飯吃、有衣穿、有水喝、有地方住、有病能得到及時治療,全力保障受災群眾基本生活。 在珠海市金灣區,網格員和黨員干部深入居民社區,進行拉網式巡查,通過“一對一”勸導、動態跟蹤等方式,督促人員轉移至安全場所避風。在巡查中,紅旗鎮三板社區工作人員發現101歲的蔡婆婆和女兒仍滯留在危險的瓦房里,遂小心翼翼地將她們轉移到安全地帶。截至20日傍晚,珠海累計轉移危險區域人員近6.5萬人,所有應急避難場所妥善安置群眾8306人。 臺風“韋帕”來勢兇猛。為保障漁船漁民安全,該省各地全面落實防臺風“六個百分百”措施。江門市對船只回港、人員上岸等情況進行再檢查再落實,提前轉移危險區域群眾。截至20日14時,該市7000余艘漁船全部回港避風,5萬余人全部安全轉移、安置。 陽江海事部門集中力量組織海上風電平臺人員轉移撤離。早在18日,陽江轄區21個海上風電平臺1083名作業人員已全部安全撤離至陸地。陽西近5000艘漁船全部回港避風。休漁的900余艘漁船已加固錨纜、落實防風措施,船上人員均已撤離上岸。養殖戶完成漁排及附屬設施加固,區直各單位人員下沉掛點村(社區),督導防風工作,推進海上作業人員、地質災害點及低洼區域人員的安全轉移。 如何妥善安置轉移群眾?廣東各地有部署、有行動,向受災群眾提供充足的生活用品,用心用情做好安撫轉移工作。 20日晚上,在江門市臺山市海宴鎮望頭村安置點內,燈火通明。轉移安置在此的蘇女士捧著盒飯吃得正香:“今晚的菜有榨菜炒肉片、菜花等,味道不錯。”除了提供必要的食物及生活醫療必需品外,望頭村響應安置點群眾的訴求,安排專人值守,防止人員在臺風預警信號解除前回流。連日來,該村黨員干部和網格員通過廣播、微信等方式,提醒村民注意防御臺風,反復排查村里的風險隱患點。 受臺風造成的大風天氣影響,廣州市南沙區龍穴街道出現樹木倒伏現象。該區開放228處庇護場所,轉移安置近2.3萬人。在南沙一中體育館內,大約200人前來避風,現場應急物資充足,保障人員到位。街道工作人員、志愿者為群眾派發面包、水、盒飯,現場秩序井然。 截至20日13時,廣東省累計轉移人員669162人,其中海上轉移人員12036人,陸上轉移人員657126人。 預置力量 搶險救援 針對臺風路徑不確定性,廣東省消防救援總隊部署廣州、深圳、珠海、惠州等11個支隊共1.42萬余名消防指戰員、3000余輛消防車、660余艘舟艇前置一線,調派廣州、深圳、訓保支隊和總隊直屬特勤大隊共427名消防指戰員、110輛消防車、39艘舟艇以及26輛排澇車赴茂名、陽江等地進行增援。 “臺風生成后,全體指戰員和專職隊隊員、文員24小時在崗在位,3支抗洪搶險突擊隊、45支抗洪搶險小分隊、3支應急通信保障分隊做好隨時出動準備,所有車輛裝備上車上架。”陽江市消防救援支隊支隊長龍國鋒介紹,為更好應對臺風,總隊增援的126人、10艘舟艇、10套大型排澇車已預置到陽江市區、陽西縣城和陽春南部山區等三個重點地區,支隊本級40人6艘舟艇前置到陽春永寧、陽西新墟等重點鎮街,確保力量跟著汛情走、救援搶在成災前。 20日凌晨,臺風“韋帕”裹挾12級狂風突襲珠海,瞬間吹倒樹木、廣告牌、工地圍擋等。拱北口岸附近一棵粗壯的大榕樹被連根拔起,重重砸中路邊一輛私家車,瞬間阻斷馬路。接報后,拱北消防救援站救援人員第一時間抵達。經無人機勘查,樹冠枝葉覆蓋面積近15平方米,樹干與車身呈45度,隨時可能出現二次滑動。2名消防員攀上樹干,用救援繩交叉捆綁,形成“三角穩定”吊點,啟動搶險救援車吊臂,進行機器清障。 “有漁船停泊在坦洲大涌裕豐圍,因風勢迅猛,部分漁民被困船上,無法上岸避險。”中山市坦洲消防救援大隊接到報警。坦洲消防救援大隊迅速趕赴現場,只見漁船在驚濤中劇烈搖擺,不斷撞擊著海堤。消防員利用高空橫渡技術,在船與岸邊搭建救援通道,對被困漁船上的人員進行逐個轉移。最后,5名漁民成功被救出。 受臺風影響,廣東多地發生停電,電力設施亟須排查維護。廣東電網公司在全省集結2.4萬人的搶修隊伍,統籌安排1200余人的搶修支援隊伍,分批次趕赴湛江、陽江,為災后搶修復電提供有力支撐。 目前,臺風“韋帕”對廣東的影響逐漸減弱。廣東省防汛防旱防風總指揮部已將防風Ⅱ級應急響應調整為防風Ⅳ級應急響應,各地各部門將繼續加強值班值守和會商研判,做好臺風、強降雨及可能引發的次生災害防御工作的同時,抓緊開展救災復產,組織修復受損交通、電力、通信等基礎設施,盡快恢復災區正常生產生活秩序。
相關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