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理論本質在于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習近平總書記對這一理念作出了科學闡述:“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準確理解這一理念的科學內涵,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把握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從孕育到展開環環相扣的辯證思維邏輯。 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認為,要正確分析矛盾,在對立中把握統一、在統一中把握對立。關于如何實現辯證統一,馬克思指出,當矛盾統一體作為正題設立自己的時候,就分化出相互矛盾的思想,在其自身內設立起反題,但辯證的運動進一步發展,“對立面互相均衡,互相中和,互相抵消。這兩個彼此矛盾思想的融合,就形成一個新的思想,即它們的合題”。 “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是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這一矛盾的“正題”。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作為矛盾的兩個方面,內含于社會主義建設的母題之中。“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駁斥了兩種極端的機械發展思維,一種是以犧牲經濟發展為代價致力于保護生態環境的思維;一種是以舍棄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發展的思維。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構想的歷史圖景中,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都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二者不是非此即彼的對立物,而是能夠和諧共存、并行不悖的統一體。 “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是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這一矛盾進一步發展所呈現出的“反題”。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在歷史發展中不斷展開,經濟發展對自然資源的過度索求造成生態環境惡化,人與自然之間的相對平衡狀態被打破。“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從實現人的全面發展以及人類社會整體和長遠利益出發,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因為“綠水青山可帶來金山銀山,但金山銀山卻買不到綠水青山”,必須堅決否棄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社會進步的發展模式,以及以眼前利益換取長遠利益的思維方法。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是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矛盾的最高階段,即矛盾雙方由對立走向統一的“合題”。將綠水青山等同于金山銀山是一個具有戰略意義的判斷,指出了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內在一致性,從根本上把握了人與自然動態性統一的辯證關系。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中,自然資源不再是單純服務于經濟發展的材料和客體,它本身就是財富,保護、開發和利用好自然資源就是積蓄財富、發展經濟。經濟生態化與生態經濟化的轉換思維,觸發了矛盾雙方由對立走向統一的條件,使矛盾雙方在朝向對立面的轉換進程中達成了和諧統一。
相關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