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健康廣東、江門日報
開欄語
榜樣是一盞明燈,為我們指引方向;榜樣是一面旗幟,為我們凝聚向上的力量。為充分弘揚先進作用,引領社會風尚、傳播文明力量,引導全市廣大干部群眾及社會各界學先進、趕先進,開平市融媒體中心推出《榜樣開平》系列報道,推出榜樣人物、榜樣集體、榜樣事跡,讓這些榜樣成為看得見的鏡子,觸得到的旗幟,讓他們的故事激勵更多開平人,以榜樣的力量弘揚社會主旋律,為打造“先進制造強市、文化旅游名城、山水生態家園”凝聚強大精神力量。
來源 |健康廣東、江門日報 開欄語 榜樣是一盞明燈,為我們指引方向;榜樣是一面旗幟,為我們凝聚向上的力量。為充分弘揚先進作用,引領社會風尚、傳播文明力量,引導全市廣大干部群眾及社會各界學先進、趕先進,開平市融媒體中心推出《榜樣開平》系列報道,推出榜樣人物、榜樣集體、榜樣事跡,讓這些榜樣成為看得見的鏡子,觸得到的旗幟,讓他們的故事激勵更多開平人,以榜樣的力量弘揚社會主旋律,為打造“先進制造強市、文化旅游名城、山水生態家園”凝聚強大精神力量。 2022年中國醫師節慶祝大會暨廣東省醫師學術大會日前在廣州舉行,慶祝大會為我省50名醫師頒發了“2022年廣東醫師獎”,開平市中心醫院腎內科主任張海紅主任醫師獲得此獎項,也是江門地區唯一一個獲得此殊榮的醫師。 張海紅主任畢業于中山醫科大學,20余年來,一直堅持在臨床一線開展診療工作,救治了大量危重疑難病例。承擔繁重的臨床業務工作同時,仍然積極主持開展多項新技術、新項目,開展臨床研究工作。張海紅主任所主持腎內科是廣東省臨床重點專科,同時是中華醫學會免疫凈化與細胞治療專委會委員單位及廣東省醫學會腎臟病學會常務委員單位,也是開平市腎臟病(風濕免疫)區域性診療中心,綜合實力在地區一直位居前列。近年來,張海紅主任先后獲得南粵好醫生、嶺南名醫及十佳醫生等榮譽稱號。 從無到有,從有到優 張海紅主任坦言,在開平市中心醫院,腎內科是一個年輕的科室,在腎臟內科正式成立前,很多腎臟病患者在本地都無法得到規范的專業化診治服務。 學科帶頭人譚曉軍教授主持成立了腎內科,并根據學科的現狀及發展趨勢,制定了科室長期發展規劃,張海紅主任接過重擔,帶領團隊不懈努力,創建了開平市中心醫院首個臨床治療中心—血液凈化中心,建立本區域首個“腎病中心”。 合理優化結構 整合醫療技術優勢 根據地方腎臟疾病的特點 以慢性腎臟疾病的診治為專科特色 開展綜合性治療慢性腎病的臨床實踐 解決了腎內病(風濕免疫) 各種常見病及疑難病例的 診斷治療問題 使廣大腎病患者足不出縣 就能得到專業化的醫療服務 人才培養是學科發展的生命線。在醫院領導的關懷幫助下,張海紅主任、譚曉軍教授在開平市中心醫院最先實施 “首席醫師負責制”,推行人才精細化管理,為年輕人搭建施展才華的舞臺,根據每個人的技術特點和發展方向,安排外出學習交流,對于優秀人才委以重任。為科室建設注入源源不斷的新力量,一批年輕專家逐漸成長,在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慢病管理、血管通路、介入腎臟病五個亞專科各盡所長。 經過多年的發展,腎內科在臨床醫療、科研教學、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2013年,科室被廣東省衛生廳評定為廣東省臨床重點專科,實現了開平市省級重點專科零的突破,開創了江門地區縣級醫院獲省級重點專科的先河,確立了本地區有影響力的腎臟疾病專科品牌。 有實力,有溫度 張海紅主任在較早期就主導開展腎臟活檢病理檢查,堅持腎臟病理討論制度,持之以恒每周三主持進行腎臟病理集體討論,共同制定治療方案,可靠的病理資料對診斷治療、判斷預后起關鍵的作用。 秉承“跨學科合作,多學科融合”的理念 堅持“以病人為中心,手術微創化”的原則 2016年率先在江門地區開展經皮腔內血管成形術(PTA),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進行血管通路維護具里程碑意義。此后,在兄弟單位及學科的協作下,血管通路組陸續開展自體內瘺成形術、人工血管植入術、復雜內瘺重建術等系列高難度手術。讓透析患者的“生命線”得以延續,繼續順利維持高質量透析治療。 作為江門地區最早開展血液透析治療的中心,中心目前擁有國際先進的德國貝朗Dialog+、Fresenius-CRRT、意大利BELLCO、瑞士Baxter-APD等現代化血液凈化設備70余臺套,配置德國DWA雙反滲水處理系統、中央供液系統、彩色多普勒、紅外線內瘺治療儀等先進設備。 獨立開展各種血液凈化技術: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濾過、血液灌流、血漿置換、連續腎臟替代治療(CRRT)、人工肝、腹膜透析、腹水超濾回輸等。及國內最新血液凈化療法Supra-HFR血濾吸附、PHF雙腔血液透析濾過,并在本地區首家引進信息化管理系統。 如今,中心年透析超過5萬人次,治療人群囊括了從青少年到近百歲的尿毒癥患者,從單純腎衰竭人群到多臟器功能衰竭患者,治療質量的各項指標達到國內先進技術水平。 中心組建了優秀的醫護專業團隊,包括:新入透析管理小組、血管通路建立及維護團隊、透析并發癥干預小組、危重癥CRRT救治團隊等,為患者提供終生的治療規劃。 走進開平市中心醫院腎內科,安全、有序、干凈、溫馨是第一感覺。每間病房都明亮潔凈,嶄新的配有床剎的病床,舒適的移動小飯桌,各種預警跌倒、墜床等安全標識,豐富、生動的疾病宣傳材料;一位位白衣天使匆匆而有序地穿梭于各個病房,慢聲細語地解答病人的疑問…… 腎臟病的很多患者都是慢性病人,長期處于疾病的困擾中,有很強的自卑感,很難完全回歸社會。 張海紅主任說,學科帶頭人譚曉軍教授,一直教導同事們,一名好醫生必須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有“救死扶傷”的崇高使命,一個醫術高超但內心冷漠而的人,絕不可能成為一個好醫生。 所以,要學會“共情”——要從我們的病人,我們的病人家屬的角度去出發,換位思考,去感受他們,理解他們,去得到他們的信任。 因此,張海紅主任帶領下的腎內科向來倡導奉行醫學人文關懷,強化醫生的人文素養,重視對患者的心理疏導。在多年來的診療工作中,科室醫護人員跟很多患者建立了友情,患者和家屬發自肺腑的感謝錦旗,厚厚一沓,這是醫患和諧的見證也是對科室的肯定。 特魯多醫生著名的銘言 “有時治愈;常常幫助;總是安慰。” 是開平市中心醫院腎內科永恒的座右銘 醫教研全方位發展 作為科室發展的“三輛馬車”之一 開平市中心醫院腎內科 在科研方面也取得了不菲的成績 為改善基層醫院慢性腎臟病患者預后,張海紅主任、譚曉軍教授順應本地醫療的發展要求,自2010年起,主持開展改善慢性腎臟病預后的多項臨床研究,內容涵蓋糖尿病腎病、IgA腎病、痛風、尿毒癥等常見病的相關診療研究,研究結果具有良好的臨床價值、經濟和社會效益,延緩慢性腎臟病的進展,提高患者生存質量,減輕慢性腎臟病患者疾病的痛苦和經濟負擔。 其中“基層醫院改善慢性腎臟病預后相關臨床研究”系列臨床科研,發表國內雜志學報12篇論文,《BMC Nephrology》發表SCI論文(影響因子:2.395),論文榮獲中華醫學會腎臟病學術年會“優秀壁報”獎,并在第一屆全球華人腎臟病學術大會 (簡稱ICCN)進行口頭交流,2019年5月廣東省鑒定專家委員會通過科研成果鑒定:該系列研究達到國內先進水平,部分研究達國內領先水平。并獲得2021年度“無限創新”江門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醫教研全方位發展為科室注入新的動力,2020年廣東省血液凈化腹膜透析學組第一屆成立,開平市中心醫院腎內科成為廣東省24家醫療機構成員之一;2022年成為廣東省智慧腹膜透析中心示范單位,年輕骨干迅速成長,在全國血管通路PTA規范化視頻大賽,梁瓊仙醫生披荊斬棘,獲廣東省一等獎,全國總決賽(超聲組)三等獎;鄧衛醫師、區景運醫師、謝曉寧護長等多篇論文被評為省、市級優秀論文,在2021年艾力彼全國同級醫院專科30強,開平市中心醫院腎內科排名第10。 是成就,更是動力 開平市中心醫院腎內科團隊 仍在不斷前行
相關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