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是全面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重大決策的重要一年,做好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總的要求是: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工作全局,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精神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精神,圍繞穩定低生育水平、統籌解決人口問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這個中心任務,謀全局,抓大事,深化改革,健全機制,開創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新局面,以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十七大勝利召開。
一、全面落實全國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會議精神,掀起深入學習宣傳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的高潮
(一)制定下發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的實施意見和宣傳提綱,通過各種載體,利用各種活動,在全國掀起宣傳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和全國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會議的高潮,提高全社會對新時期人口問題重要性、緊迫性和艱巨性的認識。認真組織籌備好省部級黨政領導干部人口和計劃生育專題研討班,推動各級開展對干部的教育培訓活動,把廣大干部特別是各級黨政主要領導的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共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上來。(辦公廳牽頭)
(二)協調中辦、國辦開展對中共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貫徹落實情況的專項督查活動,推動各地把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納入黨委、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指導各省(區、市)及時制定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的實施意見,出臺加強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的各項具體政策措施,把中共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精神落到實處、落到基層。 (辦公廳牽頭)
(三)充分發揮國家人口計生委兼職委員單位的作用,完善經常性的工作制度和重大政策的協商制度,積極協調相關部門按照中共中央重大決策要求,落實計劃生育工作職責,堅持人口和計劃生育目標管理責任制,促進人口問題的綜合治理。 (辦公廳牽頭)
二、探索建立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決策與調控機制,將人口發展戰略和規劃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
(四)加強人口發展戰略研究。組織實施好"生態屏障、功能區劃與人口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與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生育政策前瞻性研究"等重大課題項目。加強區域人口發展戰略研究工作的交流和指導,完善人口發展戰略研究的長效機制。加強人口專家委員會工作 。(發規司牽頭)
(五)加強《人口發展“十一五”和2020年規劃》的宣傳和落實,協調相關部門,將人口控制指標作為評價考核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約束性指標之一。指導各地貫徹好《全國"十一五"人口和計劃生育事業發展規劃》。加強對兩個重要規劃實施的監測、評估、督導和對重大工程項目的動態跟蹤及實施效果評估,對規劃適時進行修訂和完善 。(發規司負責)
(六)貫徹落實《全國"十一五"人口和計劃生育信息化建設綱要》,加強人口宏觀管理與決策信息系統項目建設的管理和評估,抓好七個試點省的配套建設。完善電子政務系統建設和中國人口網資源整合能力,推進基層育齡婦女信息系統建設和應用,加強信息化標準體系和安全保障體系建設,建立人口計生系統區劃代碼的基礎數據變更維護機制,深化區劃代碼規范化應用 。(發規司牽頭)
三、加快建立穩定低生育水平的長效工作機制,推進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法治化
(七)全面深化人口和計劃生育綜合改革,切實把工作重心轉到研究戰略、制定規則、創造環境、依法行政上來,推動建立"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優質服務、政策推動、綜合治理"的長效工作機制。加強對綜合改革試點單位的指導,加強系統內部項目活動之間的整合,加強實證研究和理論研究,總結和推廣試點經驗 。(辦公廳牽頭)
(八)深入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及其配套法規和地方條例。貫徹落實"五五"普法規劃和《人口和計劃生育系統依法行政"十一五"規劃》,全面推進人口和計劃生育依法行政工作,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嚴格執法程序,建立和完善行政爭議解決機制,指導地方修訂完善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加強行政執法監督檢查,繼續推進人口和計劃生育便民維權活動。積極推進計劃生育村(居)民自治 。(政法司牽頭)
(九)以統計制度改革推動社會監督機制的建立和基層工作創新。建立統計監測系統和相應的制度規范,探索統計工作的社會監督機制。繼續加強人口和計劃生育基層工作調查。加強和改進目標管理責任制, 逐步形成科學有效的目標管理責任考核評估制度。對信訪工作規范化管理試點進行驗收評估,推進信訪工作長效機制建設 。(發規司、辦公廳、監察局負責)
四、強化人口和計劃生育管理服務體系,實施新農村新家庭計劃
(十)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把農村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切實納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總體部署,做好相關支農、惠農政策與計劃生育政策的協調,采取有力措施,遏制部分農村地區生育水平反彈的勢頭。召開全國農村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會議 。(辦公廳、政法司、宣教司負責)
(十一)強化人口和計劃生育管理服務體系, 繼續做好機構和隊伍穩定的工作,大力推動行政部門、服務機構、自治組織、群眾團體目標一致、上下互動、信息共享、運轉高效的科學管理格局的形成。落實《"十一五"期間農村基層計劃生育服務體系建設規劃》,切實加強基層基礎工作,加強縣鄉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站規范化和標準化建設。啟動第三期流動服務車項目,組織召開全國計劃生育流動服務車項目表彰會議 。(財務司、科技司、人事司負責)
(十二)實施新農村新家庭計劃,加強宣傳教育,堅持依法管理,深化優質服務,完善利益導向,切實解決群眾在生產、生活和生育中遇到的實際困難。舉辦"人口發展與公共服務高層論壇 "。(宣教司牽頭)
五、推進計劃生育生殖健康科技創新,努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質
(十三)繼續深入開展創建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縣(市、區)活動,實施計劃生育生殖健康促進工程,開展計劃生育科技大練兵活動。努力提高綜合避孕率和長效避孕率,提高群眾的生殖健康水平。推進國家生殖健康產業服務中心及產業基地建設,籌備組建部委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中心。加強科技專家委員會工作,籌組生殖健康產業協會,舉辦第四屆全國計劃生育生殖健康新技術新產品博覽會 。(科技司牽頭)
(十四)全面啟動出生缺陷一級干預,大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質。加強出生缺陷干預能力建設,研究制定出生缺陷干預工作規范。聯合有關部門,對影響出生缺陷的生物遺傳、社會環境、不良生活方式等重大危險因素進行研究、評估和干預。指導"避孕藥具不良反應監測"試點工作,加強避孕藥具質量監控。召開全國出生缺陷干預工作經驗交流會 。(科技司負責)
(十五)推進"中國人口早期教育暨獨生子女培養示范區"試點工作,普及嬰幼兒撫養和家庭教育的科學知識,強化獨生子女社會行為教育和培養。探索建立以素質教育為核心,以嬰幼兒、家長及看護人員為對象,以改善嬰幼兒的生存環境為途徑,以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的早期教育服務和獨生子女培養模式 。(人事司牽頭)
六、深入開展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和"關愛女孩行動",綜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問題
(十六)堅持"大宣傳、大聯合、出精品"的方針,深入開展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廣泛宣傳計劃生育、男女平等、少生優生等文明婚育觀念,普及保護婦女兒童權益的法律法規知識,大力加強生育文明建設。推動各省(區、市)在主要媒體開辦人口和計劃生育宣傳欄目,完善公益性宣傳機制。繼續加強黨校系統人口理論教學和科研工作 。(宣教司負責)
(十七)扎實推進"關愛女孩行動",以消除性別歧視為重點,推動制定有利于女孩和婦女健康發展的社會經濟政策,促進男女平等就業和共同參與社會經濟活動。爭取在扶貧濟困、慈善救助、貼息貸款、就業安排、項目扶持中,對計劃生育女兒戶予以傾斜。協調有關部門,開展"關愛女孩行動"督查活動。推動"幸福工程"、"春蕾計劃"、"志愿者行動"等社會公益活動 。(宣教司牽頭)
(十八)協調有關部門,建立B 超檢查和人工終止妊娠登記、孕情檢測、孕產過程管理等制度,完善執業資質認證和B超使用準入制度。加強有關立法調研和協調,推動各地制定地方性法規。建立綜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的跨省協作機制,在出生人口性別比嚴重偏高的地區開展集中治理活動 。(宣教司、政法司、科技司負責)
七、建立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統一管理、優質服務新體制,維護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合法權益
(十九)落實《人口計生委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流動人口、農民工計劃生育服務和管理工作的意見》,積極推動各地落實流動人口計劃生育以流入地為主、流出地和流入地協調配合的服務管理體制。按照"屬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務"的原則,推動各地將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服務納入流入地經常性工作范圍,免費辦理《流動人口婚育證明》。完善現行的流動人口計劃生育政策法規,指導各地探索建立不同類型的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服務工作模式。召開全國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工作座談會 。(政法司牽頭)
(二十)加強對流入(出)人口大省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服務工作的督查,推進建立以流入地為主的目標管理雙向考核制度。督促各地把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服務經費納入地方財政預算,提供與戶籍人口同等的免費服務 。(政法司牽頭)
(二十一)進一步加強和完善全國流動人口計劃生育信息交換平臺建設,積極參與國務院農民工辦有關農民工統計信息工作。建立全國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統計信息制度和工作評估標準,總結推廣流入(出)人口大省流動人口計劃生育信息交換"點對點"試點工作經驗,積極推進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區域管理和協作。發揮社區居民自治組織、計劃生育協會等非政府組織的作用,探索構建以城市社區為依托的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綜合管理服務平臺 。(政法司、發規司負責)
八、全面推行農村計劃生育兩項制度,完善政府為主、社會補充的人口和計劃生育利益導向政策體系
(二十二)全面推行農村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工程,落實獨生子女父母獎勵、計劃生育免費基本技術服務制度。探索建立獨生子女傷殘死亡家庭扶助、長效節育措施獎勵、節育手術保險、城市計劃生育夫婦年老一次性獎勵等制度。對符合社會救助條件的計劃生育家庭,爭取通過城鄉最低生活保障、醫療救助以及農村五保戶供養、特困戶生活救助等制度予以幫助 。(財務司、政法司負責)
(二十三)積極協調財政部門制定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提出的"十一五"期間財政投入目標的具體意見,建立穩定增長的財政保障機制。積極協調中央和省級財政加大對農村地區、西部地區的轉移支付力度。加強對中央財政專項資金管理,提高專項經費的使用效益和管理水平。研究改進社會撫養費征收和管理工作 。(財務司、政法司負責)
(二十四)繼續深入推進計劃生育"三結合"。協調有關部門,在就業培訓、合作醫療、扶貧開發、宅基地劃分、改水改廁、沼氣應用、新技術推廣等方面,完善對計劃生育家庭特別是農村獨生子女和雙女戶家庭的優先優惠政策 。(辦公廳、政法司、財務司負責)
九、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強人口和計劃生育隊伍職業化建設
(二十五)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強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進一步做好委機關干部競爭上崗、輪崗交流和直屬掛靠單位領導班子補充調整工作,加大培養選拔優秀年輕干部的力度。研究建立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機關公務員和直屬單位領導班子考核評價體系,研究制定直屬掛靠單位領導班子管理規定。做好離退休干部工作 。(人事司負責)
(二十六)制定《人口計生委關于建設職業化干部隊伍的意見》,指導各地人口計生部門按照各類人員的職業化標準進行職業教育、崗位培訓和繼續教育,全面推進能力建設。召開全國人口計生系統能力建設研討會。以設立生殖健康咨詢師為突破口,推進人口和計劃生育干部隊伍職業化建設。深入開展爭做新時期最可愛的人活動 。(人事司負責)
(二十七)認真落實"十一五"人口和計劃生育教育培訓工作規劃,出版發行人口計生系統公務員培訓教材,組織好全系統的教育培訓。重點加強對縣級人口計生委主任和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站站長的培訓。積極做好中組部"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相關工作 。(人事司負責)
十、深化人口與發展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樹立負責任人口大國的良好形象
(二十八)遵循國際人口與發展大會《行動綱領》和聯合國千年宣言精神,積極參與國際人口與發展領域的有關活動和國際規則的制定。積極做好對外宣傳工作和中外媒體采訪的接待工作。做好相關國家議員、政府官員和有關國際機構人員來華訪問的邀請接待工作。籌備好全國人口計生系統外事工作會議 。(國合司負責)
(二十九)繼續發揮人口與發展南南伙伴組織主席國的作用,以更加務實的姿態推動人口與發展南南合作。籌集資金,整合資源,認真落實與伙伴組織簽訂的合作備忘錄。爭取將與非洲國家在人口和生殖健康領域的合作納入中非論壇后續行動計劃合作框架。繼續做好為南南國家舉辦的援外培訓班工作 。(國合司負責)
(三十)加強與聯合國人口基金、日本國際協力機構等國際機構和組織的合作,做好聯合國人口基金計劃生育生殖健康第六周期項目、中日合作中國生殖健康家庭保健培訓中心項目、中西部生殖健康家庭保健能力建設項目、貴州省全民參與式綜合扶貧試點項目、艾滋病預防等國際合作項目,促進國際項目與國內工作的結合 。(國合司負責)
十一、積極轉變政府職能,充分發揮計劃生育協會等群眾團體的生力軍作用
(三十一)貫徹落實中央有關事業單位改革的精神,以推進聘用制和崗位管理為重點,深化直屬掛靠單位改革,建立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的政事、政企、政社的良性互動關系。建立以結果導向為主的考核評估機制,進一步調動直屬掛靠單位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人事司、辦公廳負責)
(三十二)配合做好計劃生育協會機關工作人員參照公務員管理工作。支持計劃生育協會等群眾團體發揮網絡、人才等方面的優勢,拓展服務領域,增加和擴大服務項目。協助開展"生育關懷行動",加強陣地建設,為基層協會開展服務、活動提供平臺和載體。(人事司、辦公廳負責)
(三十三)充分發揮中國人口學會、人口福利基金會和人口文化促進會等群眾團體的作用,發揮社會中介組織和志愿者的積極作用。政府要加強宏觀調控、政策推動、科學管理、優質服務的職能,促進群眾團體在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辦公廳牽頭)
十二、深入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加強和諧機關建設
(三十四)貫徹中央紀委七次全會和國務院第五次廉政工作會議精神,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并舉、注重預防的方針,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組織開展行政效能監察,全面推進委機關黨風廉政建設。加強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領域的紀律建設,開展對領導干部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政務公開工作等專項檢查。繼續開展行風建設和民主評議政風、行風活動,切實解決損害群眾利益的問題。組織好計劃生育有獎舉報制度試點工作,嚴肅查處黨員干部違法生育、領導干部失職瀆職以及人口計生干部違紀和職務犯罪案件。組織開展人口計生系統作風建設先進單位、先進個人評選表彰活動 。(監察局牽頭)
(三十五)深入開展"學黨章、守紀律、樹形象"活動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深化"八個一"系列黨建主題活動。加強作風建設和經常性思想政治教育,組織開展對支部書記的集中培訓,推動機關黨建工作不斷深入 。(機關黨委牽頭)
(三十六)努力創建學習型、服務型的和諧機關。促進廣大干部職工學習工作化,工作學習化。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組織的作用,豐富機關文化生活,創造團結、向上、健康的工作環境 。(機關黨委、人事司負責)
人口計生委辦公廳
相關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