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社區)法律顧問扎根基層一線,運用自身扎實的法律專業知識為群眾釋疑解惑、調處矛盾糾紛、護航鄉村振興,在基層法治建設與維護社會穩定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自廣東省全面開展“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工作以來,開平市司法局聚焦完善服務機制、強化資源配置、搭建宣傳平臺,持續深耕法治為民“最后一公里”,推動了全市村(社區)實現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全覆蓋。為進一步發揮先進法律工作者的模范帶頭作用,增進廣大群眾對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工作的了解與認同,開平市司法局推出“駐村律師在身邊”宣傳專題,以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扎根基層、服務群眾的生動實踐為切入口,激勵更多法律工作者投身“百千萬工程”,為基層法治建設注入源頭活水。
鄧燕紅,廣東彥行律師事務所律師,現任開平市三埠街中山社區居民委員會、赤水鎮東山村民委員會和赤水鎮東山墟社區居民委員會法律顧問。自加入駐村律師隊伍以來,鄧燕紅始終秉持“法治為民”的服務理念,積極為轄區居民提供法律服務,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法律人的社會責任與擔當,贏得了群眾的廣泛贊譽。
?一、信念如磐:做基層法治的“守門人”
作為扎根基層的法律顧問,鄧燕紅始終將“群眾利益無小事”作為服務信條。她每月駐點村居,化身“法律翻譯官”,將復雜的專業法律知識轉化為通俗易懂的語言,耐心為村民解答鄰里糾紛、土地承包、家事繼承等各類法律問題。手機24小時待命的工作模式,讓她成為村民隨叫隨到的“法律急診醫生”,隨時應答群眾法律咨詢。在代理某起交通事故賠償案期間,鄧律師多次深入勘察事故現場,收集關鍵證據,并悉心指導受害人整理醫療票據、誤工證明等材料,最終通過精準的訴訟策略為當事人爭取到28萬元賠償款。針對家暴案件中受害者普遍存在的“不敢訴、不會訴”困境,她創新建立“證據固定+保護令申請+心理干預”的三步工作法,連夜協助受害者完成傷情鑒定并啟動司法救濟程序,聯合市婦聯開展“法律+心理”雙介入幫扶,運用法律武器與人文關懷為弱勢群體筑起了“事心雙解”的法治屏障。
?二、專業賦能:當基層治理的“智囊團”
鄧燕紅律師憑借扎實的法律功底和精準的策略思維,多次助力基層破解法律難題,為群眾挽回巨額經濟損失。在2022年處理某塑料廠拖欠廠房租金案件時,她精準厘清合同關系,鎖定實際控制人責任,采取“震懾——施壓——調解”工作方法,先發律師函警示違約后果,再通過訴訟保全凍結賬戶,最終促成庭外和解,僅用45天成功追回了17萬元的欠款并實現廠房續租,達成雙贏局面。在清理某公司長達30年歷史壞賬時,面對94.6萬元本金及利息的“死賬”,她敏銳抓住不動產登記政策“窗口期”,提出“債務清償+產權確權”聯動解決方案。歷經6個月攻堅,通過梳理10余份舊案卷、起草8份法律文書、組織多方協調,不僅成功追回本金利息,更依法主張獲得260萬元延遲履行利息,最終實現近360萬元債權清收。“鄧律師真是法條活用了得!”社區干部如是贊嘆。
鄧燕紅律師深知,提升群眾的法治意識是解決基層法律問題的根本。因此,她十分注重普法宣傳工作,在村居值班期間,因地制宜創新普法形式,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法律知識普及活動。她創新“場景化”普法模式,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關于高利貸的法律條款編成情景短劇,組織村民自導自演借貸糾紛案例,讓村民在參與中理解法規。她針對家庭防護薄弱環節,設計可視化法治課堂,用漫畫圖解向家長普及兒童防性侵知識。她緊抓集體經濟組織法修訂契機,帶著法規手冊走街串巷,既為干部解讀民主決策程序,又教村民運用新法維護集體權益。“法律不是掛在墻上的,得用起來才能護住大家”,鄧燕紅律師通過“沉浸式普法+靶向式輔導”,讓法治思維在基層落地生根。
在擔任駐村律師的日夜里,鄧燕紅律師堅守“人民律師為人民”的宗旨,從守護群眾“錢袋子”到筑牢家庭“防護墻”,從化解陳年積案到培育法治思維,她以自己的專業知識架起了法治與民生的橋梁,以實際行動書寫著新時代法律工作者服務大局、為民擔當的生動“答卷”,以法治之力在基層沃土中綻放出鏗鏘玫瑰。?
相關圖片:
相關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