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八五”普法規劃實施以來,開平市持續加強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積極探索僑鄉文化與法治文化的融合發展路徑,創新激活法治文化陣地效能,開展形式多樣的群眾性法治文化活動,引導廣大市民群眾做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
一、打造普法名片,激活法治文化基因
開平市緊扣“僑”特色創新個性化普法產品,借力國潮動漫熱潮,融合司法行政工作職能與開平碉樓建筑特色,精心打造開平市普法IP形象——“僑小法”和“僑小律”,獲國家版權局登記認證。“僑小法”和“僑小律”以象征司法“正大光明”“清平公正”的中國古代神獸獬豸為創意原型進行擬人化設計,并將獬豸頭上的犄角與開平碉樓塔樓式建筑元素巧妙結合,創新性融入開平普法、法律援助標識和法治標語等元素,在IP命名上突出開平的“僑”屬性,是中國傳統法治文化與僑鄉建筑文化融合創新的產物。“僑小法”和“僑小律”正式“出道”以來, 開平市積極構建普法IP形象的“宣傳代言、活動賦能、數字傳播”應用場景,以“法治代言人”身份參演普法宣傳片,亮相各類群眾性法治文化活動,推動普法模式從單向式傳播向更具吸引力的互動式、服務式、場景式傳播轉變,有效提升群眾學法的參與感、體驗感、獲得感。

開平市普法IP形象“僑小法”“僑小律”發布儀式

“僑小法”“僑小律”亮相2024年開平市“憲法宣傳周”主題晚會
二、構建全域陣地,打造法治文化生活圈
開平市聚焦僑鄉人民學法用法需求,以示范創建為引領,以陣地建設為支撐,持續推動法治文化陣地建設提質擴面增效。制定印發法治文化陣地建設與管理工作方案,推動陣地布局體系化、建設規范化、管理精細化、使用常態化、效應品牌化。截至目前,開平市已成功創建1個國家級、12個省級“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1個省級“法治文化主題公園”以及1個省級“青少年法治教育實踐基地”。結合“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創建,建設鎮村級法治文化陣地23個,實現市、鎮(街道)、村(社區)三級法治文化陣地全覆蓋。因地制宜打造“蒼江法治文化廣場”青少年學法主陣地,累計開展各類法治主題活動1000余場(次),服務人數超12萬人(次),獲評2022年江門市法治文化“十佳”特色品牌。為進一步豐富學法載體,開平市創新整合現有法治文化陣地、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僑鄉特色旅游景點及縣鎮兩級優品展示館資源,創新推出兩幅城鄉學法漫步打卡地圖,引導市民群眾以“City Walk”的方式,參與集“法、僑、農、旅”于一體的城鄉互動學法打卡活動,借助僑鄉文旅和開平優品的“金字招牌”,提升學法體驗感和豐富度,不斷拓展開平特色“法治文化生活圈”。開平《法治City Walk視頻》作品獲評第二屆廣東司法行政系統視頻大賽優秀獎。


開平市城區版“法治City Walk”漫游地圖

開平市鎮街版“法治City Walk”漫游地圖
三、探索多元路徑,浸潤法治文化場景
開平市積極開辟法治宣傳新路徑,探索“普法+”的多元融合模式。通過解鎖“普法+非遺”“普法+動漫”“普法+僑”等多樣化普法形式,依托豐富多彩的群眾性法治文化活動創新提升法治宣傳覆蓋面和滲透力。借力體育賽事號召力和全民健身熱度,創新舉辦“憲法宣傳周”主題騎行活動,拓展“禁毒+體育”普法模式,推動法治宣傳走到群眾身邊,凝聚社會共治合力。緊抓“民法典宣傳月”“憲法宣傳周”等重要普法節點,以部門聯動組建“普法集市”,引導市民群眾走進“長長集市”,養成“常常學法”的良好習慣,通過“一站式”打卡,收獲“一籃子”法律知識。積極推進“普法+文藝”“普法+影視”的創新實踐,創作了開平民歌《文明條例齊遵守》,創新攝制《憲法伴我們成長》《國家》歌曲MV、《人民律師》《公證于心》普法微電影等法治文化作品,將法治理念融入文藝作品創作,用生動的影像和旋律講述開平法治故事,切實提高法治文化吸引力、傳播力和影響力。


下一步,開平市將持續深耕法治文化沃土,以普法之力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不斷優化市、鎮(街道)、村(社區)三級法治文化陣地功能,立足僑鄉推動陣地特色化升級改造,打造沉浸式法治文化體驗空間,強化法治題材文藝作品創作,構建全媒體法治傳播體系,推動法治精神融入群眾日常生活,為建設更高水平的法治開平、平安開平注入更強勁的支撐力量。
相關圖片:
相關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