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群體安置幫教是平安建設的基礎性工程。近年來,開平市司法局持續健全完善安置幫教“雙列管”工作機制,聚焦“穩控、調解、幫扶、共建”四大核心任務,通過精準施策、多元聯動、長效賦能,全力破解安置幫教難點堵點,為特殊群體鋪就“回歸之路”,為平安開平建設注入法治動能。
一、雙管聯控夯實基礎,織密動態管控“安全網”
開平市司法局以安置幫教“雙列管”機制為抓手,建立“一人一檔、分類管理、動態跟蹤”工作體系,確保管控措施精準化、規范化、法治化。一是精準摸排,分級管控。聯合公安、民政等部門及村(居)委員會對全市安置幫教對象開展“拉網式”排查,重點篩查戶籍地與居住地分離的“雙列管”人員。根據犯罪類型、現實表現、社會關系等劃分風險等級,實施“紅黃藍”三色動態預警管理,確保人員底數清、情況明。對涉黑涉惡、人戶分離等重點對象落實“雙列管”,確保戶籍地與居住地雙重監管無縫銜接。二是科技賦能,智慧監管。依托“全國安置幫教信息管理系統”,完善人員信息錄入與核查機制,實現人員信息實時錄入與動態更新,提升銜接率與幫教率,確保“應錄盡錄、應管盡管”。各司法所每月上報“雙列管”對象流動情況(如遷居、就業變更等),由市司法局統一管理電子臺賬,確保“戶籍地-居住地”數據同步,嚴防脫管漏管。三是應急聯動,穩控有力。建立“司法所+派出所+社區+家庭”四方聯防機制,充分發揮公安、綜治、民政等部門及村(居)委干部、網格員等“1+6+N”力量,筑牢風險排查和研判防線。加強重點對象“必接必送”措施,制定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實現風險隱患“早發現、早介入、早處置”。
二、多元共治化解矛盾,打造糾紛化解“減壓閥”
聚焦矛盾源頭治理,開平市司法局通過“專業調解+社會參與”雙軌并行,構建矛盾糾紛化解立體網絡。一是組建“陽光調解團”。發揮“黃絲帶幫教”優勢,由司法行政干部、律師、心理咨詢師組成“面對面”調解隊伍,深入村(居)及時化解社區矯正對象、安置幫教對象與鄰里、家人之間的矛盾糾紛,筑牢基層穩定防線。二是公益助力修復社會關系。聯合企業創建公益教育幫扶基地,如馬岡鎮農業基地通過“以勞代管、以勞促矯”模式,組織幫教對象參與農作物種植等勞動實踐,提升勞動技能的同時增強社會責任感。三是精準普法強化法治意識。針對土地糾紛、未成年人犯罪等高頻問題,開展“定制式”普法活動,通過專題法律講座、案例分析等形式,提升特殊群體的法治意識,從源頭減少矛盾隱患。
三、靶向幫扶精準賦能,鋪就回歸社會“暖心路”
開平市司法局秉持“幫扶一人、溫暖一家、穩定一片”理念,構建“技能培訓+就業扶持+社會融入”全鏈條幫扶機制。一是技能培訓提升能力。聯合人社部門和社工組織開設廣式點心制作、電商運營等職業技能培訓班,幫助特殊群體掌握“一技之長”,增強就業競爭力。二是就業安置拓寬渠道。與愛心企業合作開發過渡性崗位,建立“司法+企業”合作機制,幫助“無業可就”的困難安置幫教和社區矯正對象提供就業平臺,助力實現穩定就業。三是社會關愛助力融入。發動志愿者、公益組織結對幫扶,開展節日慰問、困難救助等活動,協調解決困難對象子女入學、醫療保障等實際問題,幫助特殊群體重建社會支持網絡,重拾生活信心。
四、部門協同多元攻堅,繪就平安建設“同心圓”
開平市司法局深化“黨委領導、政府負責、部門協同、社會參與”工作格局,推動安置幫教從“單兵作戰”向“多元共建”升級。一是聯席會商解難題。牽頭成立安置幫教工作領導小組,聯合公安、民政、教育等10余個部門定期進行會商,靶向解決“雙列管”難點堵點,形成跨部門協作長效機制。二是數據共享提效能。打通司法行政部門與公安、民政等部門之間的數據壁壘,實現人員信息、幫扶政策“一網通聯”,實現風險評估與幫扶措施精準匹配,更好提升服務精準度與響應速度。三是社會力量齊參與。培育“平安志愿者”“愛心導師團”等社會組織,發動民盟、企業、公益機構參與幫教工作,營造“法治引航、多元共建、全民參與”的良好氛圍。
法治為基,溫情為脈。接下來,開平市司法局將持續深化和創新安置幫教“雙列管”機制,以更實舉措、更強合力推動社會治理現代化,為共建共治共享的平安開平貢獻司法行政力量。
相關圖片:
相關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