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不斷提升農村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助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開平市市場監管局積極探索治理之道,充分發揮食品藥品安全協管員(以下簡稱:協管員)隊伍的有生力量,將食品安全觸角延伸向每個鄉村,構筑了基層食品安全監管網,有效地保障了農村廣大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一、突出“一個核心”,矢志編織農村食品安全網。基層農村鄉鎮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面廣、線長、點多,織牢農村食品安全管理網絡,使食品安全管理直達末梢。今年以來,市局突出協管員隊伍核心力量,層層傳導食品安全壓力,加強村委會、自然村食品安全網絡化管理,建立鎮食安辦——村委會協管員——自然村信息員的三級層級管理模式。目前,我市共有協管員240名,100%覆蓋區村級組織,構建了基層食品安全網,實現食品安全共建共治共享。
二、做到“三個堅持”,扛起食品安全責任重擔。完善管理制度,壓實工作責任,讓協管員明職責、懂流程、能管理、敢擔當。一是堅持“學以知責”,牢記初心使命。根據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聯合開展協管員培訓20多次,及時傳達國家有關食品安全管理的規定與要求,做好協管員食品安全知識更新培訓,并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融入食品安全培訓,增強協管員的使命擔當。同時,采取“跟班學習”形式,定期組織協管員協同開展檢查,通過“現場帶學”幫助協管員迅速提高協助監管能力。二是堅持“定職明責”,實施規范管理。制定了協管員管理辦法,明確其工作職責,協助鎮食安辦和市場監管所做好食品監管執法、隱患排查、信息報送、宣傳引導等。同時,采取“四個一”制度,完善日常工作規程,即制作一個工作證,公開協管員姓名、職責、單位等信息,自覺接受群眾監督;派發一本工作日誌,記錄協管員的日常工作;設立一個協管員微信工作群,實時向鎮食安辦和市場監管部門反饋工作信息;印發一份食品藥品經營主體名冊,由市場監管部門為各協管員編制一份食品藥品經營主體名冊,并及時更新,讓協管員對轄區的監管情況做到底數清、情況明。三是堅持“考核問責”,實施量化考核。制定了《食品藥品安全協管員考核獎勵方案》及其考核評價細則,采用量化考核的形式,年底對協管員開展績效考核,有效地解決了“做與不做一個樣,做多做少一個樣”的問題,并對工作突出、協管得力的協管員進行通報表揚,對工作不到位的加強教育,多次考核不及格予以解聘,激發協管員隊伍活力。
三、當好“四員”,發揮協管員“生力軍”作用。協管員是保障食品安全監管的一個重要輔助隊伍,發揮好其“生力軍”作用尤為重要。一是當好政策法律“宣傳員”。協管員來自群眾,善于到群眾中去宣傳,讓群眾掌握食品安全常識,提升人民群眾在食品安全共建共治共享中參與度。今年,協管員參與食品安全知識宣傳“進農村”75場次,結合村委會日常工作會議,定期組織信息員開展培訓,凝聚食品安全共治合力。二是當好食品安全“信息員”。強化協管員信息報告,開設微信工作平臺,實時收集協管員在工作中發現的苗頭性問題、安全隱患以及農村集體聚餐等信息,充分發揮協管員在基層的“千里眼”和“順風耳”作用。同時,要求協管員利用平日駐村、下鄉之機,注重收集群眾反映有關食品安全的熱點難點問題,報告食安辦。三是當好監管部門“助理員”。市局建立農產品快篩快檢制度,創新地將農產品食品安全的監管觸手從“田間地頭”延伸到“市場攤檔”,由協管員每月在各集貿市場為群眾開展蔬菜水果快篩快檢1次,檢測樣品不少于20個,深受群眾的好評。同時注重協管員參與開展農村集體聚餐監餐200余次,其中500人以上農村聚餐監餐20次。四是當好食品消費糾紛“調解員”。對轄區內事件較小的食品消費糾紛,協管員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做好法律解讀與消費調解,幫助消費者維護合法權益,既將小矛盾解決在基層,化解在基層,又讓協管員取信于民,服務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