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加強餐飲食品安全風險防控,推動餐飲行業健康發展,開平市市場監管局以數字化賦能為牽引,以“互聯網+”監管為主線,以“邑餐食安”為依托,推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形成主體自治、監管智治、社會協治的餐飲食品安全治理新格局。“邑餐食安”App在開平市累計下載量達1.42萬次,入駐餐飲單位837家。
一、培訓就位,筑牢主體“自治”基礎。全覆蓋推廣“食安快線”“食安員繼續教育”和“邑餐食安”等線上平臺,持續推進食品安全管理員理論知識學習,提升餐飲單位食品安全風險管理能力。線上培訓平臺運用“人臉抓拍識別”功能使從業人員“真聽、真看、真學”,使經營者有效掌握食品安全知識,規范從業人員餐飲服務操作行為,實現食品安全水平的整體提升。同時,平臺自查功能倒逼企業積極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找準問題整改方向,促進自查自改。目前,餐飲單位通過線上平臺自查自改21274家次,餐飲主體“自治”效果初顯。
二、嚴管到位,釋放監管“智治”效能。將“互聯網+明廚亮灶”納入民生實事項目,率先在學校食堂、養老機構食堂、網絡訂餐量較大經營者等重點單位推進“互聯網+明廚亮灶”升級改造工程,目前已有234家餐飲單位接上智能高清攝像頭,通過AI人工智能自動巡檢功能準確識別13種違規行為,及時發出預警提示整改,智慧監管提質提效明顯。截至目前,平臺累計收到AI預警1238條,在中、高考期間線上巡查學校食堂37家次,發現并督促完成整改問題4個。依托平臺大數據分析功能自動生成餐飲服務單位消費安全指數和風險預警數據,結合日常監督抽檢、投訴舉報、案件查處等動態因素實行風險分級管理,為開展餐飲業疫情防控檢查、學校校園及周邊食品安全等專項行動及食品抽檢提供精準依據,科學調配監管力量,及時排查餐飲食品安全風險隱患。查處食品安全相關違法違規案件93件,罰沒84.32萬元;在重點環節、重點時節抽檢米、菜、肉、蛋及復用餐飲具等1288批次,發現不合格食品21批次,已全部依法處理。
三、媒體補位,拓展社會“協治”成效。開展“一監到底”網絡直播監督執法活動,通過群眾網絡投票、隨機抽選等方式,由江門市各級媒體和部門執法人員定期或突擊檢查餐飲單位,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記者、消費者等社會各界人士現場參與,實時曝光問題,公開追蹤后續整改情況,深入推動媒體和群眾參與監督。兩年來,先后對學校食堂、職工食堂、網紅餐廳、高速服務區等類型的12家餐館廚房進行執法檢查網絡直播,吸引近百萬人次觀看、監督,發現并督促整改問題17個,餐飲單位量化分級降級1家,開創了“多數人管少數人”的局面,有效激發社會力量參與餐飲食品安全共治的熱情,不斷提高廣大人民對食品安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