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開平市市場監管局切實落實食品檢驗量“每千人5批次”的工作要求,部署開展食品安全監督抽檢工作,覆蓋食品糧食加工品、食用油、食用農產品等共29個食品大類,共完成食品安全監督抽檢1649批次,其中不合格產品20批次,合格率98.78%。雖然完成工作任務要求,但從抽檢的情況分析,仍存在散裝花生油黃曲霉毒素B1超標、食品添加劑超范圍超限量使用、農藥殘留等問題亟須重視。
一、監督抽檢情況
(一)各環節食品抽檢的情況。2019年,食品生產環節、食品流通環節和食品餐飲環節分別抽檢126批次、1121批次、402批次,發現食品生產環節不合格產品6批次,食品流通環節不合格產品13批次,餐飲環節不合格產品1批次。
表1.各環節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不合格產品及不合格項目情況表
從上表可以看出,各環節的抽檢合格率相差不大,總體合格率水平較高,而食品生產環節中花生油被檢出不合格的批次較多,食品流通環節中不合格產品的種類較多。
(二)各類別食品的抽檢情況。2019年,該局共對糧食加工品、食用油、肉制品、乳制品、餐飲食品、食用農產品、等共29個食品大類進行監督抽檢,其中被檢出不合格的食品類別有糧食加工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肉制品、茶葉及相關制品、蔬菜制品、淀粉及淀粉制品、糕點、餐飲食品、食用農產品共9大類,其他食品類別未檢出不合格項目。
表2.各類別食品的抽檢情況表
在抽檢不合格的食品中,不合格的食品主要是河粉、花生油、叉燒、茶葉、食用農產品等。
表3.各類別食品不合格項目情況表
導致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是超范圍超限量使用添加劑、真菌毒素、標簽不符、農藥殘留等。
圖1.不合格項目原因分析圖
從以上圖表可以看出,食品生產環節中,花生油的不合格率較高,檢測出不合格的花生油均為散裝花生油,導致不合格的原因是檢出黃曲霉毒素B1超出標準值。其次導致食品不合格的原因為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和農藥殘留。
(三)不同區域食品抽檢情況。2019年,該局對轄區內2個街道、13個鎮和翠山湖產業轉移工業園進行食品安全監督抽檢區域全覆蓋。各區域的抽檢情況如下表:
表4.各區域抽檢情況表
由上表可以看出,各個區域的抽檢批次存在分布不均的情況,三埠街道、長沙街道、水口鎮這三個區域的抽檢批次數占總抽檢批次數75.84%。
二、存在的問題
(一)各區域抽檢批次分布不均。2019年,該局對轄區內2個街道、13個鄉鎮和1個工業園實現食品安全監督抽檢全覆蓋,但從各區域的抽檢批次數來看,仍然存在較大的偏差,有的區域抽檢批次較多,如三埠街道、長沙街道、水口鎮,有的區域抽檢批次則較少,如蜆岡鎮、金雞鎮。雖然在進行食品安全監督抽檢時,抽檢人員會根據不同區域的人口數量、食品生產經營單位數量等分配抽檢批次,但區域抽檢批次存在明顯不均,這不利于更好地發現食品安全隱患,尤其是城鄉接合部、偏遠的鄉鎮容易成為假冒偽劣產品的傾銷地,監管部門應將進一步拓寬監管視野,不留監管空白區。
(二)散裝花生油存在較大食品安全隱患。從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不合格產品和項目來看,散裝花生油是重災區。散裝花生油一般是由榨油小作坊對收購回來的花生進行壓榨生產的,由于榨油小作坊的榨油設備落后、對原料儲存不當、篩選工藝落后等原因,花生原料被黃曲霉或寄生曲霉污染而產生黃曲霉毒素B1,而使用被黃曲霉毒素B1污染的原料生產花生油,導致產品黃曲霉毒素B1超標。黃曲霉毒素B1具有很強的致癌性,長期食用黃曲霉毒素B1超標的食用油對人體健康危害很大。因此,散裝花生油的食品安全問題亟待整治。
(三)食品添加劑的使用監管仍需加強。從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不合格項目來看,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導致的不合格產品有7 批次,其中有1批次是非法添加。導致食品添加劑項目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部分食品生產者存在僥幸心理,濫用食品添加劑,或缺乏食品添加劑使用的專業知識。監管部門須加強對食品生產經營單位的監督檢查,嚴格規范食品添加劑的使用。
(四)農藥殘留問題不容忽視。本次抽檢發現的農藥殘留不合格產品有4批次,全部為水果類和蔬菜類,檢出超標農藥類別包括氧樂果、克百威、水胺硫磷。造成蔬菜水果中農藥殘留的主要原因:一是種植戶缺乏蔬菜產品安全意識,對相關標準法律法規了解不夠,以及受傳統觀念的影響,認為高毒農藥防蟲效果好,能夠增加產量。二是私自使用違禁農藥,特別是克百威、甲胺磷等高毒農藥,市場上很少有售,但由于其殺蟲效果好,有些農戶私自從外地買來使用。三是不合理使用農藥,部分菜農不按照農藥說明來使用,也不考慮農藥的用藥間隔期。食用農藥殘留超標的蔬菜水果容易引起中毒。農藥殘留的問題,尤其是高毒農藥殘留的問題不容忽視。
三、工作建議
(一)調整食品監督抽檢區域的抽檢批次分布。2020年,根據落實食品檢驗量“每千人6批次”的工作要求,開平市的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任務為1968批次。在制定食品安全監督抽檢計劃時,除了充分考慮各區域的人口數量、食品生產經營單位數量,還應根據實際情況,對城鄉接合部、偏遠的鄉鎮適當地傾斜,增加監督抽檢的食品種類,及時發現問題食品,消除食品安全隱患。
(二)加大對散裝花生油的整治力度。一方面加大對不合格的散裝花生油的核查處置力度,依法取締一批生產工藝落后、生產場所、設備等不符合要求的榨油小作坊。另一方面積極引導榨油小作坊進行升級改造,通過改善工藝流程、購置先進設備等提升生產力,提升產品質量。同時,通過加大食品安全宣傳教育,讓更多的群眾了解食用黃曲霉毒素B1超標的食用油的危害,引導群眾從正規的渠道購買合格的食用油。
(三)加強對食品添加劑使用的監管力度。我國的食品相關標準明確規定了食品添加劑的使用量和使用范圍。食品生產者應嚴格按照標準使用食品添加劑,設立專人管理,專柜儲存并做好使用記錄。同時,監管部門應加強對企業進行關于食品安全法和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的培訓,提高企業的食品安全法律意識,增強企業對產品質量的重視,加強食品從業人員培訓,提高企業質量管理水平,加大監督抽檢和監督檢查力度,及時發現食品添加劑使用不規范、超范圍使用食品添加劑的違法行為,嚴格依法對違法行為進行處罰,曝光典型案例,對于涉嫌犯罪的案件,依法移送公安機關。
(四)加強對農藥殘留的監控和防范。一是加大食品安全和法律法規宣傳力度。提升種植戶的蔬果產品安全意識,讓種植戶提高對高毒農藥危害性的認識,增強對法律的敬畏之心,引導種植戶誠信守法經營。二是繼續加強食用農產品的快檢和抽檢力度。通過加大資金投入,引進先進的檢測技術,提高檢測的靈敏度,及時發現蔬果中的農藥殘留。三是加快建立溯源系統。實現從“農田”到“餐桌”的全程監管,食品安全可追溯,從源頭減少食品安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