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平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   
    • 關注我們:
      • 搜索
    今天是2019年4月11日 星期四歡迎進入開平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開平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 政務公開 > 部門文件
    《就業促進法》宣傳普及問答
    發布日期:2015-06-08 11:44
    來源:本站
    打印
    【字體:
        2007年8月3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以下稱《就業促進法》)由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九次會議審議通過,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為了全面深入宣傳學習《就業促進法》,加深對法律基本精神和基本內容的認識和理解,現對就業促進法內容梳理出42個問題,采用問答形式編寫成普及宣傳讀物,希望能夠對《就業促進法》的宣傳普及和貫徹實施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1.制定《就業促進法》的目的意義。
    我國制定《就業促進法》,是為了促進就業,促進經濟發展與擴大就業相協調,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就業是民生之本,是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之一,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前提和基礎。《就業促進法》的頒布實施,是我國勞動保障法制建設取得的重大成果,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對廣大勞動者的權益維護、民生保障的重視和關懷。
    2.我國的就業方針是什么?
    我國的就業方針是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
    “勞動者自主擇業”,指的是充分調動勞動者就業的主動性和能動性,促進他們發揮就業潛能和提高職業技能,依靠自身努力,自謀職業和自主創業,盡快實現就業。
    “市場調節就業”,指的是充分發揮人力資源市場在促進就業中的基礎性作用。通過市場職業供求信息,引導勞動者合理流動和就業;通過用人單位自主用人和勞動者自主擇業,實現供求雙方相互選擇;通過市場工資價位信息,調節勞動力的供求。
    “政府促進就業”,指的是充分發揮政府在促進就業中的重要職責。通過發展經濟和調整產業結構、規范人力資源市場、完善就業服務、加強職業教育和培訓、提供就業援助等措施,創造就業條件,擴大就業。
    3.勞動者就業享有什么權利?
    《就業促進法》規定,勞動者依法享有平等就業和自主擇業的權利。乙肝病毒攜帶者、感染艾滋病病毒的職工就業權利依法得到保護。
    4.國家倡導就業觀念的內容是什么?
    國家倡導勞動者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念,提高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鼓勵勞動者自主創業、自謀職業。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依法行政,簡化程序,提高效率,為勞動者自主創業、自謀職業提供便利。
    5.在促進就業方面用人單位有什么權利與義務?
    《就業促進法》規定,用人單位享有自主用人的權利和履行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的義務。主要履行的義務:
    (1)禁止就業歧視和保障婦女就業權益的義務;
    (2)如實提供崗位需求信息的義務;
    (3)配合調查和登記的義務;
    (4)安排殘疾人就業的義務;
    (5)照顧少數民族勞動者的義務;
    (6)開展職業培訓教育的義務。
    6.國家實行促進就業的產業政策有哪些措施?
    國家鼓勵各類企業在法律、法規規定的范圍內,通過興辦產業或者拓展經營,增加就業崗位;鼓勵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服務業,扶持中小企業;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多渠道、多方式增加就業崗位。國家發展國內外貿易和國際經濟合作,拓寬就業渠道。在安排政府投資和確定重大建設項目時,發揮投資和重大建設項目帶動就業的作用,增加就業崗位。
    7.設立就業專項資金有哪些規定?
    《就業促進法》規定,國家實行有利于促進就業的財政政策,加大資金投入,改善就業環境,擴大就業。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就業狀況和就業工作目標,在財政預算中安排就業專項資金用于促進就業工作。就業專項資金用于職業介紹、職業培訓、公益性崗位、職業技能鑒定、特定就業政策和社會保險等的補貼,小額貸款擔保基金和微利項目的小額擔保貸款貼息,以及扶持公共就業服務等。
    8.國家促進就業給予哪些稅收優惠?
    國家鼓勵企業增加就業崗位,扶持失業人員和殘疾人就業,對下列企業、勞動者可依法給予稅收優惠:
    (1)吸納符合國家規定條件的失業人員達到規定要求的企業;
    (2)失業人員創辦的中小企業;
    (3)安置殘疾人員達到規定比例或者集中使用殘疾人的企業;
    (4)從事個體經營的符合國家規定條件的失業人員;
    (5)從事個體經營的殘疾人;
    (6)國務院規定給予稅收優惠的其他企業、人員。
    9.國家促進就業給予免除哪些行政事業性收費等優惠?
    對從事個體經營的符合國家規定條件的失業人員和從事個體經營的殘疾人,有關部門應當在經營場地等方面給予照顧,免除行政事業性收費,各地有關部門加強對失業人員從事個體經營的指導,提供政策咨詢、就業培訓和開業指導等服務,并對自主創業人員在一定期限內給予小額信貸等扶持。
     10.實行城鄉統籌就業有哪些規定?
    《就業促進法》規定,國家實行城鄉統籌的就業政策,建立健全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的制度,引導農業富余勞動力有序轉移就業。各地在制定小城鎮規劃時,將本地區農業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作為重要內容。引導農業富余勞動力有序向城市異地轉移就業;勞動力輸出地和輸入地人民政府應當互相配合,改善農村勞動者進城就業的環境和條件;統籌做好城鎮新增勞動力就業、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和城鎮失業人員就業工作。
    11.國家實行促進靈活就業的政策主要有哪些規定?
    《就業促進法》規定,各地要采取措施,逐步完善和實施與非全日制用工等靈活就業相適應的勞動和社會保險政策,為靈活就業人員提供幫助和服務。
    12、國家在維護公平就業方面有哪些規定?
    (1)規定各民族勞動者享有平等就業的勞動權利。
    (2)依法保護勞動者享有平等就業和自主擇業的權利,創造公平就業的環境,消除就業歧視。
    (3)用人單位招用人員應當向勞動者提供平等的就業機會和公平的就業條件,不得進行就業歧視。
    4)勞動者就業,不因民族、種族、性別、年齡、學歷、宗教等不同而受歧視。
    (5)除國家規定的不適合婦女的工種或者崗位外,不得以性別為由拒絕錄用婦女或者提高對婦女的錄用標準。
    (6)用人單位招用人員,不得以是傳染病病原攜帶者為由拒絕錄用。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禁止從事的易使傳染病擴散的工作除外。
    (7)農村勞動者進城就業享有與城鎮勞動者平等的勞動權利,不得對農村勞動者進城就業設置歧視性限制。
    13.對婦女平等就業的具體規定是什么?
    《就業促進法》規定,國家保障婦女享有與男子平等的勞動權利。用人單位錄用女職工,不得在勞動合同中規定限制女職工結婚、生育的內容。
    14.對殘疾人平等就業的具體規定是什么?
    國家保障殘疾人的勞動權利。各地應當對殘疾人就業統籌規劃,為殘疾人創造就業條件。用人單位不得歧視殘疾人就業,按照《殘疾人就業條例》規定,安排殘疾人就業。
    15.設立職業中介機構應當具備哪些條件?
    《就業促進法》規定,設立職業中介機構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1)有明確的章程和管理制度;
    (2)有開展業務必備的固定場所、辦公設施和一定數額的開辦資金;
    (3)有一定數量具備相應職業資格的專職工作人員;
    (4)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
    16.職業中介機構不得從事哪些行為?
    《就業促進法》規定,職業中介機構不得有下列行為:
    (1)提供虛假就業信息;
    (2)為無合法證照的用人單位提供職業中介服務;
    (3)偽造、涂改、轉讓職業中介許可證;
    (4)扣押勞動者的居民身份證和其他證件,或者向勞動者收取押金;
    (5)未經批準,不得從事境外就業中介;
    (6)其他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行為。
    17.設立職業中介機構如何辦理?
    設立職業中介機構,應當依法向勞動保障部門辦理行政許可。經許可的職業介紹機構應當向工商行政部門辦理登記。
    18.建立和完善人力資源市場有哪些作用和職責?
    建立和完善人力資源市場的主要作用和職責,一是培育和完善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人力資源市場,為勞動者就業提供服務;二是加強人力資源市場信息網絡及相關設施建設,建立健全人力資源市場信息服務體系,完善信息發布制度;三是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當加強對職業中介機構的管理,鼓勵其提高服務質量,發揮其在促進就業中的作用。
    19.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為勞動者提供哪些免費的就業服務?
    《就業促進法》規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為勞動者免費提供下列服務:
    (1)就業政策法規咨詢;
    (2)職業供求信息、市場工資指導價位信息和職業培訓信息發布;
    (3)職業指導和職業介紹;
    (4)對就業困難人員實施就業援助;
    (5)辦理就業登記、失業登記等事務;
    (6)其他公共就業服務。
    20.國家對公益性就業服務實行哪些鼓勵政策?
    《就業促進法》規定,國家對公益性就業服務實行的鼓勵政策,一是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對職業中介機構提供公益性就業服務的,按照規定給予補貼;二是國家鼓勵社會各界為公益性就業服務提供捐贈、資助。
    21.國家對就業管理有哪些規定?
    (1)對可能出現的較大規模的失業,建立失業預警制度,實施預防、調節和控制。
    2)國家建立勞動力調查統計制度和就業登記、失業登記制度,開展勞動力資源和就業、失業狀況調查統計,并公布調查統計結果。
    3)統計部門和勞動行政部門進行勞動力調查統計和就業、失業登記時,用人單位和個人應當如實提供調查統計和登記所需要的情況。
    22.政府鼓勵和支持開展哪幾類形式的職業培訓?
    各地政府鼓勵和支持依法開展就業前培訓、在職培訓、再就業培訓和創業培訓等四類職業培訓。并積極組織引導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增強其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
    23.對勞動預備制培訓有哪些規定?
    國家采取措施建立健全勞動預備制度,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對有就業要求的初高中畢業生實行一定期限的職業教育和培訓,使其取得相應的職業資格或者掌握一定的職業技能。
    24.失業人員參加就業培訓可以享受什么鼓勵?
    《就業促進法》規定,失業人員參加就業培訓的,按照有關規定享受政府培訓補貼。
    25.國家對特殊工種實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有哪些規定?
    國家對從事涉及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財產安全等特殊工種的勞動者,實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26.什么是就業援助?
    就業援助是國家采取措施,對就業困難人員實行優先扶持和重點幫助。
    27.對就業困難人員實行就業援助有哪些辦法和途徑?
    國家建立健全就業援助制度,采取稅費減免、貸款貼息、社會保險補貼、崗位補貼等辦法,通過公益性崗位安置等途徑,對就業困難人員實行優先扶持和重點幫助。
    28.什么是城市零就業家庭?
    城市零就業家庭是指法定勞動年齡內的家庭人員均處于失業狀況的城市居民家庭。
    29.解決城市零就業家庭就業問題的就業援助措施是什么?
    《就業促進法》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采取多種就業形式,拓寬公益性崗位范圍,開發就業崗位,確保城市有就業需求的家庭至少有一人實現就業。
    30.街道、社區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在促進就業中的職責是什么?
    法定勞動年齡內的家庭人員均處于失業狀況的城市居民家庭,可以向住所地街道、社區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申請就業援助。街道、社區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經確認屬實的,應當為該家庭中至少一人提供適當的就業崗位。
    31.違反《就業促進法》規定的,要承擔什么法律責任?
    勞動行政等有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舉辦經營性的職業中介機構或從事經營性中介職業活動的,由上級主管機關責令限期改正,將違法收取的費用退還勞動者,并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32.勞動者遇到就業歧視的,采取什么措施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就業促進法》第六十二條規定,違反本法規定,實施就業歧視的,勞動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通過民事訴訟的渠道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33.未經許可和登記,擅自從事職業中介活動的,要承擔什么法律責任?
    《就業促進法》第六十四條規定,違反本法規定,未經許可和登記,擅自從事職業中介活動的,由勞動行政部門或者其他主管部門依法予以關閉;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并處10,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的罰款。
    34.職業中介機構提供虛假就業信息的,要承擔什么法律責任?
    《就業促進法》第六十五條規定,職業中介機構違反本法規定,提供虛假就業信息的,由勞動行政部門或者其他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并處10,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職業中介許可證。
     35.職業中介機構為無合法證照的用人單位提供職業中介服務的,要承擔什么法律責任?
    《就業促進法》第六十五條規定,職業中介機構違反本法規定,為無合法證照的用人單位提供職業中介服務的,由勞動行政部門或者其他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并處 10,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職業中介許可證。
    36.職業中介機構偽造、涂改、轉讓職業中介許可證的,要承擔什么法律責任?
    就業促進法》第六十五條規定,職業中介機構違反本法規定,偽造、涂改、轉讓職業中介許可證的,由勞動行政部門或者其他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并處10,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職業中介許可證。
    37.職業中介機構扣押勞動者居民身份證等證件的,要承擔什么法律責任?
    《就業促進法》第六十六條規定,職業中介機構扣押勞動者居民身份證等證件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退還勞動者,并依照有關法律規定給予處罰。
    38.職業中介機構向勞動者收取押金的,要承擔什么法律責任?
    《就業促進法》第六十六條規定,職業中介機構向勞動者收取押金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退還勞動者,并以每人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標準處以罰款。
    39.企業未按照國家規定提取職工教育經費,或者挪用職工教育經費的,要承擔什么法律責任?
    《就業促進法》第六十七條規定,違反本法規定,企業未按照國家規定提取職工教育經費,或者挪用職工教育經費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并依法給予處罰。
    40.侵害勞動者合法權益,造成財產損失或者其他損害的,要承擔什么法律責任?
    《就業促進法》第六十八條規定,違反本法規定,侵害勞動者合法權益,造成財產損失或者其他損害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41.政府哪個部門負責促進就業工作?
    根據《就業促進法》規定,國務院勞動行政部門具體負責全國的促進就業工作。勞動行政部門對《就業促進法》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建立舉報制度,受理對違反本法行為的舉報,并及時予以核實處理。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分工,共同做好促進就業工作。工會、共產主義青年團、婦女聯合會、殘疾人聯合會以及其他社會組織,協助人民政府開展促進就業工作,依法維護勞動者的勞動權利。
    42.《就業促進法》何時正式生效施行?
    根據《就業促進法》第六十九條的規定,《就業促進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相關附件:

     
    聯系我們 網站幫助 網站地圖 服務申明
     版權所有:開平市人民政府    主辦:開平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備案編號: 粵ICP備05079694號  網站標識碼:4407830003  粵公網安備; 44078302000116
    開平發布政務微博
    開平發布政務微信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88成人| 97SE亚洲国产综合自在线观看| 欧美韩国精品另类综合| 婷婷五月综合丁香在线| 国产一级a爱做综合| 久久综合综合久久综合| 久久乐国产精品亚洲综合| 琪琪五月天综合婷婷| 伊色综合久久之综合久久| 激情伊人五月天久久综合| 丁香五月综合缴情综合| 亚洲伊人久久成综合人影院| 亚洲国产综合网|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狠狠躁篇| 区二区三区激情综合| 久久精品桃花综合| 久久99精品综合国产首页|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国产尤物app | 色爱区综合激情五月综合色| 精品国产综合成人亚洲区| 欧美日韩综合精品| 欧美国产日韩另类综合一区| 狠狠综合久久综合中文88 |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一区在线播放 | 久久综合久久综合久久| 欧美精品国产日韩综合在线| 国产巨作麻豆欧美亚洲综合久久| 欧美国产综合欧美视频| 婷婷久久香蕉五月综合加勒比| 色综合久久中文色婷婷| 亚洲狠狠久久综合一区77777 | 国产综合精品久久亚洲| 亚洲小说图区综合在线| 亚洲狠狠爱综合影院婷婷| 亚洲欧洲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综合精品蜜桃| 久久91精品久久91综合| 久久综合视频网站| 色噜噜狠狠成人中文综合| 精品国产综合成人亚洲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