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來,我局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緊密圍繞省委“1310”具體部署、江門市委“1+6+3”工作安排、開平市委“基層基礎年”工作任務,貫徹落實《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21—2025年)》《廣東省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全力推進法治政府建設,進一步推動事關民生的法律法規落實到位。
一、第一責任人履責情況
一是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落實“第一議題”制度,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在黨組第一議題、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和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歷次全會關于法治建設重大部署,將圍繞省委“1310”具體部署、江門市委“1+6+3”工作安排、開平市委“基層基礎年”工作任務對于法治政府建設的要求同工作實際相結合。落實《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規定》,做好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情況年終述職工作。二是高度重視法治工作,加強法治隊伍建設。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法治建設決策部署,將法治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推動落實年度法治建設工作要點及法治建設重點工作任務。全面落實行政執法公示、執法全過程記錄、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加強依法行政專職工作隊伍建設,增強干部隊伍業務能力和綜合素質。三是加強制度建設,保障依法決策。嚴格執行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序,健全政府法律顧問制度、公職律師制度,發揮法律顧問職責作用,完善黨組議事制度和重大事項議事制度,堅決執行民主集中制原則,嚴格執行黨內監督、重要情況通報和報告、干部選拔任用、經費管理、信訪處理、談話誡勉等制度。
二、主要舉措和成效
(一)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強化就業優先戰略,促進就業擴容提質
一是打好政策“組合拳”。貫徹落實省、江門促就業創業政策,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截至10月底,累計審批就業創業補貼超520萬元,為企業提供創業擔保貸款1820萬元,審核發放創業擔保貸款貼息近60萬元。二是提升公共服務水平,突出幫扶重點群體。完善“1+2+N”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建設,發揮零工市場和就業驛站作用,舉辦家門口就業服務活動32場。多渠道保障用工,舉辦招聘會42場,達成意向人數4469人次;深入實施就業服務專員制度,共為1192家次企業提供招聘服務,為866家次企業提供政策服務。關注重點群體就業,提供“培訓+就業”全鏈條服務,開展面向重點群體就業創業政策宣傳活動36場,開展就業訓練營9場,推送就業崗位近27000人次,提供就業幫扶8698人次。三是推動創業帶動多元化就業。完善江門開平市文旅創業孵化基地(江門開平市農村電商產業園)等創業平臺服務體系,目前基地在孵項目47家,累計舉辦各類活動37場。
(二)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完善社會保障機制,持續增進民生福祉
一是從7月起,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提高至每人每月242.5元,惠及我市11.76萬名城鄉居民。完成2025年企業、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調整工作,調整后企業退休人員人均增加64.71元/月。二是完善工傷認定案件繁簡分流,探索疑難案件集體研討機制。截至10月底,依法辦結工傷認定案件928宗,職業傷害確認案件44宗。三是筑牢社保基金安全防線。強化大數據監督運用,常態化開展社保基金疑點數據核查,完善對待遇核發人員的信息比對工作,追回多發待遇。
(三)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立足安全穩定有序,聚力構建和諧勞動關系
一是多途徑開展普法宣傳。截至10月底,開展招聘會宣傳5次、開展“誰執法誰普法”活動3次。堅持日常普法,每周向局內工作人員發送一篇“人社普法小貼士”,通過局網站對外發布一期“普法速遞”和“身邊的民法典”。二是堅持日常巡查與專項檢查一體推進。發揮“根治欠薪”牽頭單位作用,動員各鎮(街)、管委會、行業主管部門結合“雙隨機、一公開”日常巡查推進根治欠薪工作。對重點行業領域,開展勞資糾紛隱患摸查,發現苗頭及時介入調處,綜合運用政策指導、警示約談等措施,推動矛盾化解在萌芽。三是落實“弱信號”工作閉環,高效辦結欠薪線索。市、鎮共同調處欠薪“弱信號”,安排專人核查、處理和回訪,推動“弱信號”化解在萌芽狀態。四是健全勞資糾紛化解機制。完善勞動爭議案前調解機制,強化基層調解組織建設,截至10月底,勞動人事爭議調解成功率為85.32%。優化勞動人事爭議仲裁程序,推行要素式辦案,提升勞動人事爭議仲裁辦理效能。
三、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一)“家門口”就業服務質量有待進一步提升。招聘和政策宣傳活動形式還需進一步豐富,需要進一步拓展就業驛站的建設點位,覆蓋社區、工業園區、商圈等。還需聚焦“家門口”服務提質擴面,增強活動的吸引力,發揮流動車進社區入鄉流動宣傳的便捷性,加快就業驛站在赤坎華僑古鎮、翠山湖產業轉移工業園的布點建設,構建觸手可及的就業服務圈。
(二)普法宣傳工作需進一步加強。目前的普法形式較為單調,方法不夠靈活多樣,利用新媒體創新開展普法活動的手段不夠豐富,導致普法廣度和公眾關注度不足。專題普法、大型普法活動、局網站政策宣傳頻次不夠,政策宣傳的主動性和持續性有待加強。
(三)執法規范化水平與群眾期待仍有差距。隨著就業形態多元化發展,人社執法領域面臨新的挑戰。當前人社執法領域從傳統勞動關系向新業態、新就業形態延伸,勞資糾紛從單純的“欠薪欠?!毕颉肮J定爭議”“社保待遇補繳”等多元化演變,這種變化對執法人員的專業能力和工作經驗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目前辦案人員的工作經驗與復雜場景需求之間還存在一定差距。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落實就業優先戰略,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
一是強化援企穩崗政策支持力度,持續推動惠企政策“直補快辦”。二是優化實施就業服務專員制度。定期聯系跟蹤服務企業招用工需求,開展精準化的就業供需對接活動,常態化舉辦線上招聘活動。三是突出抓好重點群體就業。深化“1+2+N”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建設,提升“市、鎮、村”三級公共就業服務平臺服務質量,實施“家門口就業服務圈”建設行動,完善“零工市場”“就業驛站”建設。做好重點群體“一對一”就業幫扶和跟蹤服務,為高校畢業生提供多樣化的就業創業服務。四是不斷完善創業孵化載體建設。結合農文旅融合發展引進優秀創業項目,推進返鄉入鄉創業試點建設,吸引各類群體返鄉入鄉創業創新。
(二)推動高質量參保擴面,深化社保制度改革
強化政策宣傳引導,結合“人社服務進萬家”“社保服務進萬家”“工傷預防‘三進’計劃”等行動,深入開展涉企社保政策宣傳,提高企業和職工依法參保繳費意識;聯合稅務部門指導鎮(街)做好參保繳費宣傳發動工作。深化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
(三)強化源頭治理,促進勞動關系和諧穩定
一是推動屬地鎮(街)積極履行欠薪糾紛預防化解第一主體責任,發揮基層社會治理網格化作用。以12345服務熱線、欠薪線索、信訪等為導向,及時捕捉欠薪“弱信號”,發現欠薪隱患立刻介入調處,從源頭防范欠薪風險。二是加大欠薪案件調處化解力度。充分運用“一案一策”方法,督促各類案件按時辦結,逐步化解積案。三是健全勞動人事爭議多元化解工作機制。擴大勞動爭議多元化解服務平臺建設,進一步擴大勞動爭議調解組織覆蓋面,提升勞動爭議基層化解的能力。四是開展“誰執法誰普法”工作。通過開展宣講會、入企宣傳、網絡宣傳等多渠道提高群眾和用人單位法律意識。
相關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