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來,我局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和對廣東工作的重要講話、重要批示指示精神,緊密圍繞省委“1310”具體部署和“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以及江門市委“1+6+3”、開平市委“改革攻堅年”工作安排,貫徹落實《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21—2025 年)》《廣東省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加快推進法治政府建設,進一步推動事關民生的法律法規落實到位。
一、第一責任人履責情況
一是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落實“第一議題”制度,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在黨組第一議題、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和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關于法治建設重大部署,將圍繞省委“1310”具體部署、江門“六大工程”對于法治政府建設的要求同工作實際相結合。落實《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規定》,做好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情況年終述職工作。二是高度重視法治工作,加強法治隊伍建設。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法治建設決策部署,將法治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推動落實年度法治建設工作要點及法治建設重點工作任務。全面落實行政執法公示、執法全過程記錄、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加強依法行政專職工作隊伍建設,增強干部隊伍業務能力和綜合素質。三是加強制度建設,保障依法決策。嚴格執行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序,健全政府法律顧問制度、公職律師制度、發揮法律顧問職責作用,完善黨組議事制度和重大事項議事制度,堅決執行民主集中制原則,嚴格執行黨內監督、重要情況通報和報告、干部選拔任用、經費管理、信訪處理、談話誡勉等制度。
二、主要舉措和成效
(一)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打好精準穩崗組合拳,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
一是進一步擴大就業規模。截至10月底,累計審批就業創業補貼356.48萬元,穩住市場主體擴展就業崗位。舉辦線上線下招聘會51場,共有1123家次企業提供崗位19107個次,吸引29233人次參加。深入實施就業服務專員制度,為企業提供招聘服務1128家次,為企業提供政策服務927家次。二是扎實推進重點群體就業。不斷健全促進重點群體就業的長效機制,建設“1+2+N”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完善“市、鎮、村”三級公共就業創業平臺,實施“家門口就業服務圈”建設行動。對重點群體實施“一人一檔、一人一策”提供就業幫扶和就業指導。通過短信、電話回訪、招聘會以及系統推薦等方式推送就業崗位26018人次,幫扶人員8207人次。三是大力拓展青年就業空間。扎實推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十大行動,組織返鄉高校畢業生了解開平就業環境、政策,提供一站式就業服務。面向高校畢業生開展專場線上線下招聘會11場(其中校園招聘會8場),吸引近1.3萬人參加。
(二)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提升社保服務效能,兜牢民生保障底線
一是加強落實各項社會保險政策的宣傳。開展全市“社保服務進萬家”“萬人進萬村”活動,讓社保政策走出窗口、走出柜臺、走進社區、走進企業、走進家門。聚焦社會保險提質增效主線,結合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改革和個人養老金等新政策,向企業、群眾面對面宣講靈活就業人員參保等社保政策,介紹便民利企服務舉措,普及社保基金安全法律法規,營造良好的宣傳氛圍,促進基本養老保險提質增效。圍繞企業年金等主題進行政策解讀和業務推介,提高企業年金政策社會知曉度。通過廣播電視臺專題報道、舉辦政策宣講會、開展暖企活動等多種方式推動電子社保卡申領,推動電子社保卡人口覆蓋率提升。截至10月底,全市企業養老、失業、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13.26、11.64、13.58萬人。建立企業年金的企業新增21家(含集團下屬公司)。社保卡持卡人數為70.29萬人,申領電子社保卡41.36萬人,申領電子社保卡人口覆蓋率55.66%。二是持續優化社保服務。抓好《廣東省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經辦規程》學習宣傳和貫徹執行工作,組織開展業務培訓,對照最新要求,及時更新完善業務表格,優化服務流程,提升經辦服務水平。三是扎實推進社保改革任務。穩妥推進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改革工作,加強政策學習培訓,統一宣傳口徑,提高經辦水平,做好正面解釋工作。制定應急預案,加強值班值守和輿情監控,統籌協調做好經辦窗口社保服務和社保領域風險防范化解工作。四是提升基金風險防控水平。開展疑點數據核查處理,完善對待遇核發人員的信息比對工作,追回多發待遇。堅持高風險業務抽查常態化。完成我市領取失業保險金人員失業原因真實性抽查核實工作,加強失業保險基金管理風險防控。
(三)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落實勞資權益保障,穩固和諧勞動關系
一是加大政策法規宣傳。全面落實“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通過開展用工管理培訓班、招聘會宣傳、宣講會等多種形式大力開展法規、政策宣傳活動,提高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的法律意識,今年以來共開展日常巡查7批次、聯合檢查10次。檢查用人單位271家,涉及勞動者2925余人次。多途徑開展普法宣傳,開展招聘會宣傳8次、開展“誰執法誰普法”活動21次;用工管理規范培訓班1場。二是構建欠薪問題閉環化解機制。加強多方聯動協同,整合部門、屬地、企業勞資糾紛化解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建立源頭預防、提前介入、多元一體、閉環化解的工作機制,聯合鎮街累計開展在建項目“兩制一金”專項檢查、高溫津貼發放及禁止使用童工(未成年工特殊保護)、雙節(中秋、國慶)前夕治理欠薪、租賃廠房類用人單位欠薪糾紛6次專項檢查,形成高發期前排查、專案專人化解、定期回顧整改成果的組合拳。三是壯大基層勞資糾紛化解力量。發揮基層社會治理網格化作用,各類基層勞動人事爭議調解組織不斷建立建強。全市被評定為江門市金牌勞動人事爭議調解組織2家,建立各類勞動人事爭議調解組織22個。
三、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一)公共就業服務水平需進一步提升。群眾對新業態的求職需求日漸上升,但是我市目前針對新業態新就業群體就業服務供給不足,公共就業服務部門發布的新業態崗位占比較少,未能滿足群眾通過公共部門獲得職業介紹的需求。
(二)創新創業政策支持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強。政策宣傳的覆蓋面不夠廣、力度不足。傳統宣傳渠道覆蓋面未能滿足新時代法治社會實際需求,政策推送的頻次尚需加大,政策配套體系優勢不夠明顯,政策組合未能滿足重點群體的細化需求,未提供精準到位的政策服務,政策活用率、適配度不高。
(三)普法宣傳工作宣傳形式和針對性需進一步提升。目前的普法形式單調,方法不夠靈活,靈活利用新媒體創新開展普法手段不夠豐富,還停留在印資料、發資料、學法規、講法規的宣傳教育層面,學法普法用法的效果有待進一步提高,普法宣傳教育需由“普法守法型”向“學法用法型”做轉變。在一些重點節點存在未能完全及時、有針對性地開展熱點政策宣傳,普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需要加強。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
一是聚焦就業創業民生。發揮好“就業服務專員”機制作用,加強線上線下招聘服務,切實推動就業創業工作。二是加快構建“家門口就業服務圈”。完善“1+2+N”零工就業服務體系,打造具有開平特色的“零工+”品牌,為重點及困難群體提供更加全面、優質和便捷的就業服務。三是加快創業載體建設。加快我市農村電商產業園及農村電商基地服務站建設,強化各類創業孵化基地建設,為創業者持續提供發展的沃土,營造良好的創業氛圍。
(二)推進社保事業高質量發展
一是推動基本養老保險提質增效和社保擴面。加大全方位宣傳培訓力度,增強各群體參保意識,推動高質量擴面。通過“試點先行、典型引路、分步推進”的方式,不斷優化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結構。二是推進征地社保工作,推動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建設。指導鎮(街)推進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障工作,聯合自然資源部門推動鎮(街)在項目報批前確定到戶名單及補貼金額,確保征地社保資金分配工作按時按質完成。強化企業年金政策宣傳,引導符合建立企業年金條件的企業積極建立企業年金制度,擴大我市企業年金覆蓋面。三是提升社保服務效能。推動社保卡“一卡通”在日常服務中的廣泛應用。推進社保服務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大力推進“灣區社保通視頻辦”等創新服務模式及“鎮村通”工程的建設,進一步提升社保服務的便民水平。
(三)和諧勞動全流程提質提效
一是加強根治欠薪源頭治理。建立健全勞動關系形勢分析、風險監測預警、輿情跟蹤應對和企業經濟性裁員監測機制,主動提前介入并妥善化解風險。落實定期監測、調度、通報、約談等機制,明確各級責任,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欠薪問題。召開根治拖欠農民工工資工作領導小組會議,部署年末根治欠薪工作。配合做好2024年度國家、省、江門市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考核迎檢工作。二是構建多元解紛體系。建立“預防+調解+仲裁”的爭議化解鏈條,加強勞動人事爭議調解組織建設,把勞資糾紛化解在基層和萌芽狀態。三是強化勞動保障普法宣傳。著力提升勞動保障普法宣傳力度,在重要節日和時點組織開展組織專題宣傳活動和常態化培訓。舉辦企業用工管理規范與用工風險防范政策宣講,主動為企業提供勞動保障法律法規咨詢服務,督促企業依法守法經營,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
相關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