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5日
廣東省人民政府召開
《廣東省進一步穩定和擴大就業
若干政策措施》新聞發布會
就最新出臺的
3.0版“促進就業9條”
進行介紹

3.0版“促進就業9條”有什么特點?
一圖帶你了解~









發布會上 省人社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楊紅山 答記者問

Q1:今年企業用工形勢與往年相比有沒有變化?節后部分企業面臨缺工問題,“3.0版促進就業9條”打算從哪些方面強化就業服務?
受益于經濟持續向好,穩就業政策紅利持續釋放,有利于穩定就業的積極因素增多,我省就業保持總體穩定態勢。從春節前后全省1.5萬家用工定點監測企業和各地人社部門調研情況看,企業用工與往年相比有幾個特點:
一是節后企業開工時間有所提前。今年超過六成外省務工人員留粵過節,部分企業節后開工時間有所提前。截至3月8日(春運結束),我省監測企業開工比例達到98.4%。
二是節后企業用工恢復較快。調查顯示,約8成5的節后復工企業用工總體規模已恢復到節前水平。
三是節后企業用工缺口有所收窄。由于今年務工人員留粵過節比例較高,節后可快速上崗復工,加上企業間用工余缺調劑機制日趨完善,企業用工缺口有所收窄,預計缺口比重將較正常年份下降4-6個百分點。隨著務工人員陸續返崗以及新入粵人員逐步到位,預計至3月底我省企業用工缺口比重將恢復至常態水平。
“3.0版促進就業9條”還將采取以下措施,進一步幫助企業紓解用工問題:
一是加大共享用工力度。鼓勵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為有“共享用工”需求的企業提供免費對接服務,有條件的地區可按調劑用工人數給予補助。
二是健全就業服務專員制度。為有需求的重點用工企業、先進制造業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勞動密集型企業配備就業服務專員,目前全省就業服務專員達1100余名,節后幫助重點企業新招員工超過5.8萬人。
三是加強求職招聘服務。結合疫情防控工作要求,有序開展線下線上公益性人力資源供需對接活動。今年“南粵春暖”網絡招聘系列活動已累計召開網絡招聘會910場,在線參與招聘企業2.8萬家,發布崗位125.6萬個。
四是加強省際勞務協作。加大返鄉返崗專車專列等協作活動資金保障力度,截至3月8日(春運結束),我省已累計開行返崗專車2548班次,專列15趟,專機10架次,為我省重點企業有組織輸送到崗超過10.08萬人。
Q2:“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是重要的民生工程,請問三項工程2020年在穩就業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3.0版促進就業9條”打算從哪些方面來發揮三項工程的促就業作用?
2020年,我省圍繞穩就業保就業、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和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中心大局,深入實施“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取得明顯成效。全省累計開展粵菜師傅培訓7.1萬人次,帶動20萬人實現就業創業;全省技工院校146所、在校生60.8萬人,約占全國的1/6,應屆畢業生初次就業率達98%以上;全省開展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580多萬人次;“南粵家政”工程2020年培訓33.86萬人次,帶動就業創業和穩定就業51萬人。成功承辦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職業技能大賽,同時,我省代表團獲32金13銀11銅27個優勝獎,金牌數占全國的37%,金牌數、獎牌數和團體總分均居全國第一,取得辦賽和參賽雙豐收,產生深遠的社會影響。
接下來,“3.0版促進就業9條”將從兩方面繼續發揮三項工程促進就業作用。
一方面,著力發揮品牌工程技能提升效應。一是將“粵菜師傅”培訓項目(工種)納入職業技能提升培訓補貼范圍。二是鼓勵職業院校、技工院校適應“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改革要求,組織在校學生參加免費職業技能評價,學校可按評價后取得職業資格證書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人數,申請每人200元標準的一次性職業技能鑒定補貼。三是探索引進一批外籍家政培訓師,引進國際先進管理和服務理念,助力提升“南粵家政”標準化和專業化水平。
另一方面,引導技能人才向粵東西北地區流動。對到粵東西北地區就業的技能人才,參照高校畢業生的待遇發放專項補貼,即中等職業學校、技工院校應屆畢業生到粵東粵西粵北地區的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社會組織等就業,或到粵東粵西粵北地區鄉鎮(街道)、村(居)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崗位就業,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并繳納6個月以上社保的,也可申請享受每人5000元標準的基層就業補貼。
Q3:目前脫貧攻堅已順利完成,防止脫貧人口返貧致貧是一個備受關注的問題,“3.0版促進就業9條”提出了哪些舉措,下一步將如何支持鄉村振興?
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助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3.0版促進就業9條”將在繼續做好脫貧人口、農村低收入人口就業幫扶的同時,著力挖掘新的就業增長空間。
一是繼續鼓勵脫貧人口依托市場實現就業。對吸納脫貧人口就業的用人單位,繼續落實每人5000元的吸納就業補貼,以及最長3年的社保補貼、崗位補貼等扶持政策。
二是持續儲備托底安置的政策性崗位。結合鄉村振興需要,開發一批農村保潔、治安、護路、管水、扶殘助殘、養老護理、林區管護、公共衛生、公共基礎設施維護、鄉村快遞收發等鄉村公共服務類崗位,用于兜底安置易返貧致貧人員,按規定落實鄉村公益性崗位補貼。
三是推進重大就業工程。加快推進“鄉村工匠”工程,推動鄉村工匠創業孵化基地整合建設。大力推進“農村電商”工程,開展農村電商常規性培訓和提升培訓重點扶持建設19個產業園、2080個基層示范站、13個實訓基地,強化資源對接和品牌創建。
四是吸引人才投身鄉村振興。大力開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農業經理人、青年農場主、農業專業大戶、家庭農場主、農民合作社領辦人、農業企業骨干等培訓,引導青年農民工、中高等院校畢業生、退役士兵、科技人員等返鄉下鄉人員加入高素質農民隊伍,構建一支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鄉村振興生力軍。
相關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