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強化“綠色植保,公共植保”的理念,圍繞農業生產安全、生態安全、農產品質量安全,有效采取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學防治的技術措施,減少病蟲害的發生、控制病蟲害的發生、降低病蟲害的發生。
無公害蔬菜生產中農業防治應用的主要措施有選用抗(耐)病蟲品種、建立間作、輪作制度、加強田間管理等。
無公害蔬菜生產中物理防治應用的主要措施有:利用害蟲對顏色的趨勢性進行誘殺,如田間懸掛黃色粘蟲膠棗泥紙(板)可防治蚜蟲、白粉虱、斑潛蠅、薊馬等害蟲;利用地膜、黑膜、防蟲網等各種功能膜防病、抑蟲、除草:利用害蟲對某些物質的趨性誘殺,如用糖醋液誘殺、性信息素誘殺小菜蛾、地老虎等;利用害蟲趨光性誘殺,如用白熾燈、高壓汞燈、頻振式誘蟲燈誘殺有趨光性的夜蛾科等害蟲;利用熱能進行防治,曬種、溫湯浸種等高溫處理種子,高溫滅殺土壤中的病蟲;如溫室大棚利用陽光高溫(45℃)悶棚2h對黃瓜霜霉病有一定抑制作用。
無公害蔬菜生產中生物防治的方法主要有人工除草、除蟲;養鴨、養魚除草、除蟲;保護和利用天敵,如瓢蟲、食蚜蠅、麗蚜小蜂等。利用微生物農藥;細菌殺蟲劑蘇云金桿菌(即BT制劑),可防治十字花科葉菜類的菜青蟲、小菜蛾、菜螟、銀紋夜蛾等重要害蟲。農用抗菌素阿維菌素可防治小菜蛾、菜青蟲、紅蜘蛛、斑潛蠅等多種害蟲;農抗120、武夷菌素防治白粉病、炭疽病、葉霉病;農抗751、菜豐寧防治白菜軟腐病、農用鏈霉素防治細菌性病害等;利用植物源農藥,如藜蘆堿醇溶液,苦參素、苦楝素、煙堿、魚藤根、除蟲菊、雙素堿等植物源農藥可防治蔬菜的多種害蟲。
在必要時使用化學防治,化學防治關鍵在于科學、合理使用農藥。抓住病蟲的薄弱環節及時采取措施,達到以最小的投入,獲得最佳的防治效果,正確的使用方法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用生物農藥可以防治的就不要用化學農藥;能用低劑量防治的就不要用高劑量;能用低毒農藥防治的就不要用中、高毒農藥;可點片防治的就不要普遍防治。嚴格遵守國家禁用和限用農藥在蔬菜上使用的有關規定和安全休藥期,嚴禁在蔬菜上使用甲胺磷、甲基對硫磷、對硫磷、甲拌磷、久效磷等高毒,高殘留農藥。禁止使用具有“三致”(致癌、致畸、致突變)作用,以及影響蔬菜品質、質量的農藥品種和含有上述農藥的混配產品;認真參照國家、省、市各級政府制定的《無公害蔬菜生產技術規程》,有限制地做好蔬菜農藥的科學使用;根據蔬菜有害生物發生的實際情況對癥用藥,因防治對象、農藥性能以及抗藥性程度不同而選擇最合適的農藥品種;講究施藥技術,改進施藥方法。根據防治指標適期防治,選用合理的施藥器械和施藥方法,能挑治的不普治,盡量減少農藥使用次數和用藥量,減少對蔬菜和環境的污染;要優先使用植物源、微生物源和昆蟲生長調節劑,有限量地合理使用礦物源農藥(硫、銅制劑)。有限度地使用部分高效、低毒、低殘留化學農藥,其選用品種、使用次數、使用方法和安全間隔期,應按相關的要求嚴格執行。提倡不同類別農藥的交替、輪換使用,延緩害蟲的抗性發展。
來源:中國農業推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