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論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政治局第八次集體學習時關于鄉村振興戰略重要講話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體學習時就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是制度保障。這一指示,為我們深入推進鄉村振興、構建新型工農城鄉關系指明了方向。我們一定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狠抓落實,不斷強化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匯聚起全黨上下、社會各方的強大力量,為鄉村振興提供強有力的制度保障和政治保證。 城鄉共榮是全面現代化的應有之義和重要內容。我國擁有13億多人口,不管工業化、城鎮化發展到哪一步,農業和鄉村都不會消亡,城鄉將長期共存共生。近年來,我國不斷調整工農關系、城鄉關系,采取了一系列舉措推進“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黨的十九大首次提出的“城鄉融合發展”,一個重要的政策取向就是要從根本上改變鄉村長期從屬于城市的現狀,明確鄉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現代化建設中的突出地位,從根本上改變以往以工統農、以城統鄉的發展路徑,進而逐步實現城鄉之間的相互依存和共生共存。 健全城鄉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是我國在總結中外城鄉發展經驗基礎上,著眼于當前城鄉關系發展實際和未來新型城鄉關系發展趨勢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也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實現鄉村振興,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根本遵循和戰略方向。新形勢下,我們要不斷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與時俱進、積極作為,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新時代美好生活的需要。 要向改革要動力,加快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當前,城鄉土地及戶籍等的二元制度對城鄉融合發展仍構成不小挑戰。深入推進城鄉融合發展,要進一步深化各項制度改革,推出“創新版”“加強版”的改革措施,打破城鄉發展的制度藩籬,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加快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全面融合、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 要健全多元投入保障機制。我國農村地域遼闊、人多地少,農民居住分散,加上發展基礎薄弱、長期投入不足,目前農村居民人均占有的公共資源存量仍遠低于城鎮居民,農村基礎設施較為滯后。實現城鄉融合發展,難以主要依靠鄉村自身積累,無疑需要推動資源要素的強力反哺。要增加對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加快城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加快構建城鄉統一的要素市場,推動人才、土地、資本等要素在城鄉間雙向流動,實現城鄉要素融合互動和資源優化配置。 要建立健全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體制機制。長期以來,我國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差距較大,和城市居民相比,農村居民享受到的基本公共服務面更窄、水平更低。城鄉融合發展,要推動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社會事業向農村覆蓋,優化城鄉基本服務的供給模式,加快推進教育、醫療、文化、養老等公共服務資源向農村傾斜,讓農民也能享受到豐富多元的公共服務,逐步實現城鄉居民生活質量和生活品質的等值化。 要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戶籍制度是橫亙于我國城市居民與農村居民之間的一道身份鴻溝。推進城鄉融合發展,迫切需要取消城鄉二元制的戶籍制度,實行城鄉統一的戶籍管理,推動城鄉人口自由流動。要強化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務,維護進城農民的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確保他們在住房、醫療、教育、保險等方面與城市居民享受同等的待遇。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要有堅強的政治保證。各級黨委和黨組織必須加強領導,匯聚起全黨上下、社會各方的強大力量。要把好鄉村振興戰略的政治方向,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性質,發展新型集體經濟,走共同富裕道路;要充分發揮好鄉村黨組織的作用,把鄉村黨組織建設好,把領導班子建設強;要創新鄉村人才工作體制機制,充分激發鄉村現有人才活力,把更多城市人才引向鄉村創新創業。 城鄉融合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是城鄉發展的終極目標。我們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靶心定向,埋頭實干,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推進新時代城鄉社會和諧、穩定、健康、持續有活力的發展。
相關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