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張載的《橫渠語錄》中提到,“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被當代哲學家馮友蘭先生譽為“橫渠四句”,言簡意宏,一直被人們傳頌不衰。聯想到當前正在開展的“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依然有很多可以借鑒的現實意義,廣大黨員無論身居何職、何地,面臨何種境遇,都應理想崇高、志趣健康、牢記初心、砥礪前行,時時、處處、事事彰顯合格黨員的光輝形象。 “為天地立心”,做覺悟崇高的表率。“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中國共產黨是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堅定捍衛者,黨員稱號是一份榮譽,更是一種責任,它象征著思想覺悟更高、組織紀律更高,理想信念更高。“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通過“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廣大黨員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提高黨性覺悟;進一步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進一步嚴守政治紀律、政治規矩;進一步在生產、生活、學習和社會中起先鋒模范作用,以覺悟的率先實現行動的領先,時刻做到言黨愛黨護黨為黨,在群眾需要的時候看得到、豁得上、挺得住、干得好,讓群眾切身感受到黨員的人格魅力,見賢思齊,打通了相互學習、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 “為生民立命”,做服務群眾的表率。“民為邦本,本固邦寧”,我們黨擁有8800多萬黨員、430多萬個黨組織,深深植根于人民群眾的親情土壤之中,休戚與共,情深義重。“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面向全體黨員,是推動黨內教育從“關鍵少數”向廣大黨員拓展、從集中性教育向經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舉措,要求每一個黨支部、每一名黨員都要學實做實。廣大黨員要倍加珍惜學習教育機會,認清“每名黨員都是一面旗幟”,積極踐行群眾路線,牢固樹立宗旨意識,根據自身實際,認真參加“黨員先鋒崗”“黨員責任巷”“黨員示范區”“大走訪”等具體活動,聽民意、知民情、解民困、幫民富,用自己的辛苦指數增加人民群眾的獲得感。 “為往圣繼絕學”,做美德傳承的表率。“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無數仁人志士用畢生經歷和學識,為我們留下了豐富的優秀傳統文化,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習近平總書記在多次重要講話中都強調優秀傳統文化在人格塑造、拒腐防變、修身齊家、民族團結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當前,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西方各種思潮泥沙俱下,涌進國門,歷史虛無主義改頭換面,沉渣泛起,對廣大黨員、群眾的思想造成了不小的沖擊,越是此時,廣大黨員越是應該牢固樹立文化自信,通過“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認真領會黨章黨規、黨史國史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中對優秀歷史文化的傳承,牢固“四個自信”的思想定盤星,用誠意、正心、格物、致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信念,著力解決精神空虛,推崇西方價值觀念,熱衷于組織、參加封建迷信活動,道德行為不端,精神萎靡不振等一系列問題,做優秀美德的傳播者和踐行者。 “為萬世開太平”,做引領發展的表率。“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功在當代,利在千秋,通過“學黨章黨規,學系列講話”,達到以學促知,以知促行,知行合一,讓“做合格黨員”常態化、長效化。廣大黨員必須明確自己的時代使命和歷史責任,本著對自己負責,對民族負責,對國家負責的態度,為社會公眾樹立良好的先鋒模范形象,努力做講政治、有信念,講規矩、有紀律,講道德、有品行,講奉獻、有作為的合格黨員,通過一代又一代的不懈努力和傳承,讓“四講四有”黨員的信念融入到民族文化基因中,植根于中華民族性格中,不斷開拓創新、發揚光大,為中華民族的“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永續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正能量。 (據共產黨員網) ,
相關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