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平市供銷社 “十二五”時期經濟發展規劃 “十二五”期間,是我市供銷社深入貫徹落實國發[2009]40號文、粵府173號文關鍵時期,是加快轉型升級、夯實發展基礎加快改革發展的攻堅時期。回顧“十一五”期間改革發展的歷程,明確“十二五”期間經濟發展規劃,全市供銷社系統上下必須樹立強烈的機遇意識、責任意識和進取精神,堅定加快發展、開拓進取的信心和決心,適應環境變化,積極應對各種挑戰,有效化解各種矛盾,勵精圖治,奮發有為,全面開創我市供銷社科學發展和諧新局面。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貫徹國發[2009]40號、粵府[2009]173號文件精神為契機,不斷深化改革,以聯合合作為手段,全面落實省市“共建協議”,大力推進“新網工程”建設,提升服務“三農”工作水平,促進供銷合作社經濟發展。 二、總體工作目標 “十二五”期間,全市供銷社系統以貫徹落實(國發〔2009〕40號)和(粵府〔2009〕173號)文件精神為契機,落實省市共建協議,加快“四大平臺”建設,努力完成以下工作目標: 在全市供銷合作社系統完善和改進提升連鎖經營龍頭企業1家;建立區域商品配送中心3個(其中:農資連鎖配送中心1個、日用消費品配送中心1個、煙花爆竹批發配送中心1個),區域農產品批發市場2個;新建平價商店10家;新建農民專業合作社、社區綜合服務社16個;新建農資放心店20家,組建與“新網工程”龍頭企業對接的網絡終端20家。通過五年的努力奮斗,到“十二五”期末,全市系統經營總額達到12億元。 三、工作重點 (一)加快“新網工程”建設,構建新農村現代流通服務網絡 以“新網工程”建設為契機,全力抓好江門市人民政府與廣東省供銷合作聯社簽訂的《共建江門市新農村現代流通服務網絡協議書》目標任務的落實,發揮供銷合作社的組織、網絡、經營優勢,做好統一規劃,合理布局,加快發展農業生產資料、日用消費品、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等經營網絡建設,形成以縣城為中心、鄉鎮為骨干、城鄉互動、方便快捷的農村現代流通服務網絡體系。積極協調發展改革、財政、農業、稅務、國土資源、工商和銀信等部門在立項、資金、稅收、土地征收、資產重組、企業改革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 1、加快發展農業生產資料現代經營服務網絡。建立統一采購,連鎖經營能力強,立足本地區、輻射外地的農資龍頭企業,發展統一配送、統一價格、統一標識、統一服務的農資連鎖經營加盟店、農資放心店。支持符合條件的供銷合作社從事種子、農機具、成品油等商品經營,辦好莊稼醫院,面向農民開展各種技術服務,成為基層農技服務的重要力量。要充分發揮供銷合作社設施、人才等優勢,爭取各級政府支持建立和完善省市縣三級化肥、農藥淡季儲備制度。 2、加快發展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服務網絡。供銷合作社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企業要積極爭取有關政策和資金扶持,按照建設節約型社會、發展循環經濟的要求,改造傳統的廢舊物資經營網絡,培育再生資源經營龍頭企業,進一步完善、優化提升市區廢舊物資回收“三條街”交易市場建設。整合企業資源優勢,積極依法開展報廢汽車、廢舊家電等回收拆解業務,形成從回收、分揀到循環利用的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實現再生資源產業化經營、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發揮供銷合作社基層組織的網點收購作用,搞好社區和村鎮廢舊物資的回收,協助地方政府改善村容村貌,提升社區服務功能。 3、加快發展農副產品現代購銷服務網絡。充分利用供銷合作社系統在農村的組織資源和經營網點,按照“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壯大經營機制活、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培育管理規范、產品特色突出的專業合作社,發展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形成品牌化農副產品,促進農產品生產與加工企業、批發市場和連鎖超市等網絡的有效對接。建設農副產品采購配送中心、交易市場和平價商店或超市,引領發展新型合作經濟組織和各類行業專業協會,提高農副產品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推進“農超對接”,加快構建以批發市場為龍頭、農副產品生產加工基地為基礎、現代物流配送為手段、終端連鎖銷售為目的的農副產品營銷網絡,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切實解決農副產品賣難問題。 4、加快發展農村日用消費品現代經營服務網絡。加快培育農村日用消費品連鎖經營骨干企業,以市、區配送中心為依托,實施“小超市、大連鎖”發展戰略,逐步形成市有配送中心、鎮有超市或平價商店、村有便利店“三位一體”的連鎖經營體系,營造便利實惠、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發揮供銷合作社“一網多用”優勢,促進農產品進城、日用消費品下鄉,依法開展家電、圖書、藥品、煙花爆竹等連鎖經營業務。 (二)加快“兩社一會”的完善發展 要通過加強專業合作社服務,強化農村綜合服務,完善行業協會服務,不斷提升供銷合作社為農服務水平。 1、發揮供銷合作社作用,加快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步伐。充分利用自身優勢,以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促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大力發展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推進規模化、專業化、標準化的綠色農產品基地建設,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務,全面提升農業的整體素質和效益。要組織、指導農民按照合作制的原則建立和發展合作經濟組織,根據產業化經營的要求開展活動;加強開展對農民的農業科技知識、技術培訓;積極提供信息、營銷、技術、宣傳、法律、咨詢等方面的服務;協調各方關系,爭取政策支持,維護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合法權益,為其創造良好發展環境。 2、整合資源,加快村級綜合服務社的發展步伐。積極夯實村級綜合服務社基礎,為搞活農村流通,采取主動提供其它市場主體覆蓋不到、農民群眾又迫切需要的中介代理、市場信息、技術培訓、文化娛樂等服務,逐步讓村級綜合服務社成為農村社區綜合服務中心。使村級綜合服務社成為設施齊全、功能全面、管理先進、服務周到的供銷合作社服務三農的新型重要平臺。 3、強化管理,不斷完善行業協會服務。加強行業協會建設,增強服務功能,強化行業自律,反映行業訴求,推動行業誠信建設。推進協會內部改革,建立健全規范的運行機制。在農資、再生資源、煙花爆竹、農村日用消費品、農副產品、等傳統優勢領域,重視發揮行業協會在制定產業政策、行業規模等方面的積極作用。聯合涉農部門、龍頭企業、農民經紀人和種養殖大戶,組建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聯合會或專業經濟協會。 (三)加快社有企業和基層供銷社的改革發展 要按照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加快投資主體多元化步伐,激活機制,強化管理,使社有企業真正成為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市場主體。要圍繞新農村現代流通網絡工程建設、農業產業化經營和農村現代服務業發展組建龍頭企業,強化系統內外的聯合合作,做大做強社有企業,提升社有企業的競爭力。要從企業發展方向、財務監督、內部控制、規范管理、項目實施、安全生產、廉潔自律等方面建立有效監督運行機制,對社有企業形成約束與監控。要按照經濟區域合理調整基層供銷合作社建制,加強資源整合,統籌資產管理,減少管理層次,培育發展一批經濟實力強、服務功能全的基層供銷合作社。要以專業合作社、村級綜合服務社、社區服務中心和專業經濟協會為載體,廣泛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推進基層供銷合作社服務創新。 (四)工作措施 1、加強領導,明確責任,狠抓工作落實 。要把“十二五”規劃和推進“新網工程”建設作為加快供銷社改革發展的重要工作來抓,切實加強領導,精心組織,狠抓落實。市供銷社成立“十二五”規劃項目建設領導小組,由市供銷社主任擔任組長,相關職能股室負責人為成員,負責“十二五”規劃項目建設的具體工作。領導小組要明確責任,落實措施,以保證規劃目標的實現。 2、科學謀劃,重點扶持龍頭企業發展。“新網工程”建設的內容很豐富,要著力研究謀劃重點建設項目,切實加快龍頭企業的培育發展。通過重點扶持,培育出龍頭企業,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從而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目標任務。 3、創新機制,增強發展活力。供銷社要深化改革,創新機制,增強發展活力,提升整體實力。在發展“兩社一會”,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上有新的突破,加大開放辦社力度,積極吸納社會力量,參與到 “新網工程”項目建設工作中來。要建立“十二五”規劃項目和推進“新網工程”建設的工作考核和激勵機制,認真總結先進經驗和做法,推廣先進典型,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的示范和帶動作用,推動“十二五”規劃項目建設的全面完成。 4、加強隊伍建設,落實人才保障。在實施“十二五”規劃項目和推進“新網工程”建設的過程中,要切實加強隊伍建設,落實人才保障。要制定人才培養規劃,抓好培訓措施的制定和落實,為“十二五”規劃項目建設提供一支強有力的人才隊伍。 5、爭取支持,保障項目建設。在“十二五”規劃項目和推進“新網工程”建設的資金投入上,主要是通過自有資金、盤活社有資產、加強系統的聯合與合作、銀行貸款、吸收社會投資、財政補助等途徑解決。一方面要積極盤活社有資產,加大招商引資和系統聯合發展的力度,另一方面要積極申報項目,爭取各項政策、市政府專項配套資金和有關部門的資金支持。
相關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