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鏈接:江門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江門市穩投資若干工作措施(2020~2022年)》的通知
江門日報記者 陳敏銳
昨日(8月31日),江門市穩投資若干工作措施新聞發布會召開,就《江門市穩投資若干工作措施(2020—2022年)》主要內容、特點及下一步工作安排進行了詳細介紹,并回答媒體提問。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市發展改革局會同有關部門開展穩投資措施的研究起草工作,并于日前報請市政府同意印發了《江門市穩投資若干工作措施(2020—2022年)》(以下簡稱《若干措施》)。《若干措施》堅持問題導向,聚焦高質量發展難點、企業需求呼聲等,著力解決投資痛點堵點,提出了22條政策措施,干貨滿滿、誠意滿滿。
爭取今年完成固投2040億元以上
《若干措施》的出臺,為江門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記者注意到,“十三五”以來,江門市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7895億元,年均增長11.5%。在較高基數的基礎上,《若干措施》按照未來年均10%以上增長目標,提出我市今年首批推出10平方公里,到2022年共統籌50平方公里產業用地用于招商,爭取今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040億元以上,未來三年招商引資額超3000億元、固定資產投資突破6600億元。
數據顯示,今年1—7月,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超1000億元,同比增長3.8%;7月當月同比增長20.9%,連續5個月當月正增長。其中:工業投資7月首次由負轉正,累計占比逐步提高;基礎設施已連續3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速。7個市(區)固定資產投資均實現正增長。
提出六個方面任務
《若干措施》從擴大有效投資,激發社會創造力和市場活力的角度出發,提出了做強平臺載體、激活投資主體、降低投資成本、強化要素支持、優化投資環境、開展以投資論英雄活動等六個方面任務。
其中:在做強平臺載體方面,主要圍繞投資的載體,每年統籌安排不少于10億元高質量建設銀湖灣濱海新區、江門人才島、五大萬畝園區等重大發展平臺。
在激活投資主體方面,提出激發政府、民間、國企和村集體投資活力的措施。支持國有企業做大做強做優,全面拓寬民間投資準入,大力支持民營企業參與基礎設施建設。
在降低投資成本方面,主要圍繞支持新項目落戶和現有企業做大做強,提出了新落戶獎勵、發展總部經濟、支持“工改工”和工業廠房開發經營,降低生產經營成本的措施。
在強化要素支持方面,主要圍繞資金、土地、技術等生產要素,提出了支持企業融資、盤活低效土地、創新發展的措施。
在優化投資環境方面,主要圍繞深化投資領域“放管服”改革,提出了全力加快項目審批速度,壓縮社會投資簡易低風險項目、園區一般性工業項目審批時間,全面推行預審服務和代辦服務,實現項目“拿地即開工”;推進工業項目采用“帶方案出讓”等。
在項目推進方面,圍繞政府職能部門落實相關工作,提出了加快重大項目建設、抓好招商引資、做好要素保障、強化協調和督查考核等方面的保障措施。
兼顧政策延續性
《若干措施》提出多條支持各種投資主體有效擴大投資措施。包括:推動工業園區提質增效,加快產業園區“擴園”工作,引入土地1.5級開發模式;提升五大萬畝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每年完成基礎設施投資超100億元;全市每年統籌安排6000萬元,用于重大項目、重大平臺前期工作經費。
同時,發揮國企帶動作用,推動市屬國企與各類優質國企以多種合作模式投資參與政府導向的重大項目;支持市屬國企單獨或組成聯合體,承接片區開發、老舊小區改造等經營性項目。
此外,江門市還將試點開展農村集體資產市場化、職業化運營模式;2020年啟動850畝村級工業園連片改造,對實施改造試點的村集體進行獎勵。積極發展總部經濟,培育和引進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建筑業、現代農業等領域的總部企業;新設立或遷入并承諾五年內不外遷的,經認定為總部企業,第一年對本市財政貢獻的50%給予落戶獎勵,綜合型總部獎勵最高不超過1000萬元,職能型總部不超過500萬元。
同時,降低企業生產經營成本,屬于省優先發展產業且用地集約的制造業項目,土地出讓底價可按等級用地對應工業用地最低價標準的70%執行;境內申請上市的企業中介費用,按不超過實際發生費用的50%進行補助,每家企業補助資金最高300萬元;支持企業申報發行企業債券,成功發行后給予200萬元的補助等。
本次出臺的措施兼顧政策延續性。如加大新投資和增資擴產激勵中就提出從2020年起,對新引進或增資擴產、承諾3年內固定資產投資在10億元以上的先進制造業項目,當實際投資達到2億元以上(含)時,可提前給予1000萬元獎勵。
同時,加大企業融資支持力度方面,設立首期不少于1億元的支持企業融資專項扶持資金,為企業提供最高1000萬元的短期周轉政策性資金等;全市將每年統籌3億元支持企業創新發展,對通過國家、省、市認定的技術創新中心、重點實驗室、院士工作站及高新技術企業等,根據不同的情形一次性予以10—500萬元的資助或補助。
市發展改革局局長胡其波表示,接下來,將會同有關部門重點開展加快制定實施細則、加大宣傳解讀力度、抓好組織實施和跟蹤督查等三方面工作,確保各項任務盡快得到落實,進一步發揮有效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全力促進全市經濟平穩運行。
相關鏈接
1—7月全市完成技改投資逾114億元
記者從市穩投資若干工作措施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我市有效調動企業實施技術改造積極性,1—7月全市完成技改投資114.68億元,總量在全省排第6,在珠三角9市中高于珠海(77.58億元)、肇慶(76.31億元)、中山(52.28億元),全市新增技改項目342個,比去年(244個)增長40%,計劃總投資97.01億元,比去年(57.63億元)增長68%。
今年,我市已下達省級技術改造專項獎勵資金1.09億元,扶持蓬江區中泰紙品有限公司“環保瓦楞紙箱及紙板生產技術改造項目”等20個項目,有效提振了企業的信心。
每年將推出約平均6000畝產業新增建設用地
記者獲悉,為完成“10平方公里條件成熟即可利用的產業用地”工作目標,接下來,江門將在國土空間規劃上規劃出約30%建設用地空間保障產業發展,并每年推出約平均6000畝的產業新增建設用地。同時,盤活現有的存量和閑置土地,特別是加大工業用地的升級改造,全面推動村級工業園升級改造工作、大力推進“三舊”改造工作等。
在保障企業用地方面,我市將全面保障工業用地的總量、加大新增建設用地的供應量、盤活現有的存量和閑置土地、做好產業用地的配套服務工作、利用好市場經濟配置資源的手段,提升產業用地的效益和質量。
我市今年已為企業減負超135億元
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以來,全市已為企業減負超135億元,其中減稅降費50億元,辦理退稅53億元,降低社會保險費成本32億元,減免房屋租金超過9900萬元。
今年以來,我市全面落實稅收減免政策,制定出臺抗擊疫情“七個精準”共42條稅費優惠措施。重點落實進出口退稅、增值稅、企業所得稅等優惠新政;針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小微企業,全面實施小微企業普惠性減稅措施,大幅放寬可享受所得稅優惠的小型微利企業標準;對大企業、大集團給予復工復產獎勵、技改補貼等激勵,切實為納稅人和繳費人減輕負擔,降低成本,緩解資金壓力。
高端裝備制造等是重點發展產業方向
截至7月15日,我市今年共有7家企業申報加快開工建設獎勵。同時,高端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大健康、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等新興產業和文旅產業,以及總部經濟將是江門市接下來重點發展的產業方向。
今年是江門市“招商引資項目提質年”,圍繞市委、市政府“工業立市”發展戰略,江門重點鼓勵先進制造業等產業項目落地發展。其中:為鼓勵重大先進制造業項目落地,從2020年起,對新引進或增資擴產、承諾3年內固定資產投資在10億元(含10億元)以上的先進制造業項目,當實際投資達到2億元(含2億元)以上時,可提前給予1000萬元獎勵。 (陳敏銳)
(咨詢方式:開平市發展和改革局發展規劃股;電話:2328611)
相關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