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下午,江門市人民政府召開《關于加大有效投資力度構建“三區并進”區域發展格局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新聞發布會。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許曉雄,以及市發展和改革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等相關負責人對有關舉措進行解讀。
據通報,《三年行動計劃》分三部分、提出29條具體工作措施。總體目標方面,2020至2022年,完成全市固定資產投資6600億元,力爭達到7000億元。其中,工業投資和基礎設施投資分別占比達到1/3和1/4左右。
許曉雄表示:
我們將以優產拓城、聚人創新為重點,進一步強化都市核心區引領帶動能力;以重大平臺建設和重大產業投資為抓手,進一步提升大廣海灣區藍色發展動力;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主線,進一步激活生態發展區發展潛力。同時,從“三區”建設共性方面提出要構筑外聯內通的大交通格局和推進城鄉融合、全面提升城鄉區域基礎設施均衡建設水平的工作任務。
目前,隨著《江門市加快構建“三區并進”區域發展新格局實施方案》和《三年行動計劃》的印發實施,我市已經初步搭建起推進“三區并進”工作的政策和規劃體系,先后在財政、招商、穩投資等方面出臺配套文件,并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江門人才島、銀湖灣濱海新區等重點區域發展,全面助力構建區域發展新格局。
許曉雄:
內容中不少提法是新提出的,例如在平臺建設上,提出謀劃建設新的萬畝園區、對接珠三角樞紐機場謀劃建設空港經濟區、城市功能平臺的跨區域聯動等;在海洋經濟方面,提出發展臨海產業集群等具體任務;交通方面則首次提出了環都市核心區的“雙環”概念;保障措施中提出重大平臺提級管理,實施“提高工業用地畝產效益工程”等工作任務。
發布會上,有媒體提問,
近日我市中心城區產城融合示范區
成功入選廣東省
城鄉融合發展省級試點地區,
下一步將如何開展省級試點工作?
江門市自然資源局局長劉建新回應稱,“中心城區產城融合示范區”由蓬江區、江海區全域以及新會區和鶴山市部分區域組成,GDP占全市的45%。接下來,將聚焦城鄉產業協同發展平臺、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等五方面的改革創新,采取18項工作措施推動融合發展。
江門市自然資源局局長劉建新:
以實現產城融合、城鄉融合發展為目標,推進五項工作,包括區域快速通達、完善公共配套、產業平臺提質增效、政策支撐和城鄉融合省級試點。按照‘一年起步、三年見成效、五年全面建成’的要求,投資600億元,拉動1000億元,建成交通互聯、產業互補、功能融合、城鄉一體、職住平衡、宜居宜業的高質量發展“江門樣板”。
更多媒體提問
Q:按照三年行動計劃,江門市將重點推進哪些高速公路建設?此外,請介紹一下環都市核心區快速干線和都市核心區大環線“雙環”建設情況。
江門市交通運輸局局長許春綿:根據行動計劃,未來三年我市將大力構建“外引內聯”的高速廊道,建設“六橫六縱兩聯”高速路網。
其中在今年年底開陽高速擴建、中開高速雙水至鳳山段、開春高速將建成通車;2021年中開高速江門段全線建成通車,并啟動江鶴高速擴建、中江高速擴建項目建設。
同時,我們將加快黃茅海跨海通道、銀洲湖高速建設,扎實推進南海至新會高速、廣臺高速開平至臺山段、江肇第二高速江門至珠三角樞紐機場段前期工作;謀劃建設斗恩高速,在開平、臺山建設串聯文旅資源、連通沿海高速的南北向通道;強化對接大灣區核心城市和區域重大基礎設施、輻射粵西及大西南的大通道建設,鞏固珠西綜合交通樞紐地位。
“雙環”建設是江門市構筑外聯內通大交通格局的重要舉措。其中,環都市核心區快速干線北至華盛路,南至會港大道,東至荷塘、潮連,西至共和、杜阮,環繞了蓬江區、江海區所有鎮街,新會區會城街道及大澤鎮等江門經濟發達的區域,將有效提高城市交通的通達性和便捷性,增強都市核心區的引領帶動作用。
都市核心區大環線在環都市核心區快速干線之外,聯通了新會區、江海區、蓬江區、鶴山市、臺山市、開平市交通路網,串聯了江門濱江新城、江門國家高新區、鶴山工業城、粵澳(江門)產業合作示范區、珠西新材料集聚區、深江產業園等重要園區。雙環之間將通過多條道路進行銜接并對外放射,有效改善產業園區對外交通聯系,促進城鄉生產要素雙向流動和公共資源合理配置,有力推動產城融合和區域高質量發展。
目前,“雙環”正在分段分批加緊規劃建設。計劃在2020年五邑路主線、臺開快速路水步寶興至開平東環段建成通車;2021年國道G240 新會會城至牛灣段、國道G240臺山大江至那金段、華盛路西延線動工建設;2022年江門大道南東線、江門大道南西線、會港大道建成通車。同時,加快國道G325址山至塘口段改建工程建設和G325恩平段快速化改擴建、杜阮南北快速干線、濱江快線“濱江大道-荷塘-潮連-江海區外海”段、國道G240至珠西物流中心疏港公路、鶴山至濱江新區快速路(佛中高速連接線)等項目的規劃研究及前期工作。
Q:下一步將著重推進哪些重大產業平臺規劃建設和提質升級?此外,在打造千億產業集群和千億產值園區上有哪些具體舉措?
江門市工信局局長余中華:按照“三區并進”三年行動計劃,我市將著重推進下列重大產業平臺規劃建設和提質升級:
一是落實省關于規劃建設大型產業園區的要求,在江門市東南部謀劃建設可開發面積超100平方公里的“大園區”,重點發展綠色石化、新材料與新能源等新興產業,全力打造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新的增長極。
二是在新會、開平、鶴山交界處,謀劃面積超過1萬畝的深江產業園延伸發展區,重點承接深圳產業溢出,作為支持深圳市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重要平臺。
三是在濱江新區北片區謀劃建設萬畝戰略性新興產業園區,充分發揮中心城區融合示范區核心園區示范引領作用。
四是全力開展省產業園擴園工作。力爭新的國土空間規劃獲批后,在全市已享受省產業園政策面積103平方公里基礎上,再擴展10萬畝以上的園區建設用地。
在打造千億產業集群和千億產值園區方面,江門市主要有五方面具體舉措:一是全力打造“5+N”先進制造業集群。對標對表省培育20個戰略性產業集群行動計劃,嚴格落實《江門市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深入開展“集群強鏈”“創新強核”等八大行動,全力打造“5+N”先進制造業集群(“5”是指加快培育壯大高端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大健康、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新材料等五大新興產業;“N”是指做優做強金屬制品、造紙和印刷、紡織服裝、家電、摩托車及零部件等傳統特色產業)。其中,要率先將大健康、新材料等產業基礎較好、發展潛力較大的新興產業培育成超千億產業集群。
二是狠抓產業項目建設。推動亞太紙業、華生電機等一批重點產業項目加快動工建設,為實體經濟發展注入強大動能。
三是加快推進產業優化提升。鼓勵和支持企業加快實施技術改造和升級,推進5G、工業互聯網、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大力發展數字創意產業。
四是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引進建設8K超高清視頻相關產業等一批高技術、高價值項目,進一步提升產業層級。
五是全力打造千億產值園區及申報省“特色產業園”。把江門國家高新區打造為2022年底前我市首個產值超千億工業園區,申報若干個產業特色鮮明、產業集中度高、具備產業核心競爭力的省“特色產業園”。
Q:投資是經濟發展三駕馬車之一。請問江門市在資金等要素保障方面有什么舉措促進投資項目落實落地?
江門市發改局局長胡其波:圍繞《三年行動計劃》提出的投資目標,給合《江門市穩投資若干工作措施》等政策,堅持資金和要素跟著項目走。完善重大項目、重大平臺統籌發展機制,除積極爭取專項債和中央預算內投資外,全市每年安排不少于10億元支持重大項目、重大工程、重大平臺建設;每年統籌3億元支持企業科技創新平臺建設;設立首期不少于1億元支持企業融資專項扶持資金,鼓勵企業在資本市場直接融資。加強用地保障力度,加快產業園區“擴園”工作,引入土地1.5級開發;加大“工改工”改造及盤活低效土地支持力度,鼓勵國有用地使用權用地預審實施預申請,推進工業項目采用“帶方案出讓”;以“點狀”供地模式支持文化旅游項目建設。試點推進區域能評和環評改革,落實完善差別化用地、用能、排放等資源要素配置機制。
鼓勵社會投資參與建設。全力支持社會資本參與新型城鎮化建設,通過PPP、特許經營等投融資方式參與5G網絡、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和交通、水利、能源、農業農村、生態環保、醫療衛生、教育、養老等領域設施的建設、管理、運營。支持社會資本參與市屬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探索政府投入公共資源產權與社會資本共同開發的PPP模式。
對投資超10億元以上工業類項目,按實際投資總額的5‰給予一次性獎勵;對帶產業項目落戶人才島的創新創業團隊給予最高2000萬元資助;對今年引進億元以上產業項目并在當年開工建設的,視其投資額分檔次予以一次性獎勵;新設立或遷入并承諾五年內不外遷的總部企業,按第一個經營年度對財政貢獻的50%給予落戶獎勵。
此外,江門將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深化投資領域“放管服”改革,推進“一窗受理”“一網通辦”集成服務,實施投資項目審批“不見面”在線辦理,推行預審服務和代辦服務,深化投資項目承諾制和容缺審批等改革,提高審批效率;深入開展“暖企業、促投資”市領導掛鉤聯系重點項目活動,推行招商引資項目全生命周期動態跟蹤服務,建立重大項目從拍地到開工建設各項審批服務快速響應機制,讓企業真實感受到江門市最低成本、最快效率、最優服務的營商環境,確保重點項目建設取得實效。
同時,在體制機制保障上,江門市成立推進“三區并進”區域發展格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市級統籌協調,及時研究解決建設過程中的跨區域性重大問題,并健全考核、統計、招商信息、項目流轉、人才交流等機制,加快構建“三區并進”區域發展格局。
(咨詢方式:開平市發展和改革局發展規劃股;電話:2328611)
相關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