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十六屆人大二次會議文件(2)
開平市201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
執行情況與2017年計劃草案的報告
——2017年2月23日在開平市
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
開平市發展和改革局局長 張健東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現向大會報告我市201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17年計劃草案,請予審議,并請市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過去一年,我市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以及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和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科學制定“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和發展措施,緊扣“創新引領、主動作為、協同奮進”的工作主線,著力穩增長、調結構、轉方式、保民生。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總體良好,基本達到預期目標,實現了“十三五”規劃的良好開局。
(一)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
經濟保持平穩發展。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實現310.04億元,增長7.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21億元,增長7.6%;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1.95億元,增長6.22%;固定資產投資255.07億元,增長2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4.09億元,增長10.73%;外貿進出口總額147.02億元,增長1.90%;預測城鄉居民人均收入21376.9元,增長9.60%。納入省重點項目4項,完成投資15.4億元;納入江門市重點項目45項,完成投資50.2億元;市本級重點項目70項,完成投資69.3億元,各級重點項目均順利完成年度投資計劃。
平臺建設躍上新臺階。翠山湖科技產業園全年投入2.5億元完善基礎設施,翠山湖大道全線貫通,幼兒園等10個項目投入使用,投資和生活環境進一步提升。江門國家高新區開平翠山湖科技園正式掛牌,新增8242畝土地納入省產業集聚發展范圍。園區新簽約項目16個,與國家電投廣東公司達成53億元綜合能源項目投資框架協議。新增投(試)產企業7家,累計實現投(試)產企業達57家。引進了鴻福堂、西班牙凱賽德等優質項目。連續5年省考核獲得優秀等次,連續兩屆成為省五星級服務園區。
現代服務業提速發展。文化旅游產業蓬勃發展,我市納入國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創建單位,碉樓文化旅游區創5A工作順利通過省驗收,并上報國家旅游局。赤坎鎮入選第一批中國特色小鎮,赤坎古鎮華僑文化展示旅游項目和新鎮區建設穩步推進。馬降龍村成為我市第2個國家級傳統村落。全年接待游客598.85萬人次,旅游收入63億元,分別增長4.50%和20.94%。連續5年入選省縣域旅游綜合競爭力十強縣。商貿、物流、電商等現代服務業興旺發展,全國首個縣級跨境電商快件分揀清關中心建成運作。房地產業發展平穩,商品房成交金額48.27億元,增長10.08%。金融業發展有新突破,民生銀行、長江村鎮銀行進駐我市。人民幣存貸款余額分別為525.19億元和266.16億元,較年初分別增長9.45%和18.23%。
農業經濟持續提升。全年實現農業總產值56億元,綜合發展速度3.1%。建成高標準基本農田5.08萬畝。完成中央財政第六批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等水利工程建設項目。省級食用農產品標準和溯源管理試點縣項目順利推進,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縣創建工作順利通過省考核。新增農業龍頭企業3家,農民專業合作社18家。實施“互聯網+農業”、打造“皮卡生活”電商平臺建設工作取得成效。
(二)創新驅動深入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初顯
自主創新能力取得新突破。全年完成工業技改投資32.38億元,增長142.1%。新增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1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家。翠山湖和水口水暖衛浴雙創基地評為“江門市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開平市衛浴谷認定為“江門市科技企業孵化器試點”。“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氛圍濃厚,成立市海歸會,設立僑青創業創新集聚區。江門中微子實驗項目扎實推進。馬岡鵝協會被評為國家農村專業技術協會。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初顯。出臺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總體方案和五個行動計劃。“去降補”工作扎實推進,24項補短板項目完成年度投資10.5億元。公有企業改革繼續深化,出清重組“僵尸企業”25家。完成國家、省和江門市下達的淘汰落后產能工作任務。房地產去庫存成效明顯,商品房庫存面積比去年下降約12萬平方米。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免征34項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全年減免各項涉企收費達1796.74萬元。
(三)城鄉發展新格局穩步構建,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新成效
交通項目順利推進。江羅高速全面建成通車,深茂鐵路、中開高速、高恩高速、開春高速開平段建設進展順利;佛開高速三堡至水口段、開陽高速開平段擴建工程前期工作扎實開展。臺開快速路開平段前期工作基本完成。開平快速干線東、西線及北線東延線一期工程建設穩步推進。完成省道S367及市區長振路、良園路改造工程。170輛清潔能源和新能源公交車投入使用,18條公交線路實現智能系統調度。
城市建設日益完善。完成中心城區地下綜合管廊規劃編制,啟動纜線管廊建設。完成市區排水(雨水)防澇綜合規劃,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持續推進“三舊”改造,“僑園賓館”等4個改造項目竣工驗收。鋪設天然氣中壓管網26.8公里。穩妥推進市固廢綜合處理中心一期工程,完成征地和PPP項目招商資格評審。啟動市中心城區綜合交通規劃,推進慢行系統和城鄉綠廊建設。
農村生活條件明顯改善。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逐步提高。蒼城、大沙鎮順利通過省衛生鎮考核驗收,馬岡鎮通過江門市衛生鎮考核驗收。農村危房改造扎實推進,完成改造209戶。宜居城鄉創建成效明顯,新增13條行政村整治,村容村貌明顯改觀。完成逕頭污水處理管網二期第四階段工程,以及赤坎、蒼城、大沙等鎮生活污水處理廠配套管網工程。農村河道(渠道)清淤清障工作成為省示范點。
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潭江流域和重點飲用水源環境保護工作取得成效。完成七大飲用水源水庫臨水面第一重山6000畝商品林調整生態林工作。嚴格執行“河(段)長制”和水資源管理制度,落實養殖場“三區”劃定,完成禁養區867家畜禽養殖場清拆整治。完成馬降龍碉樓村落風光公園、4個鎮級森林公園和66個村居公園建設。孔雀湖濕地公園成為國家濕地公園試點,金山森林公園建設省級森林公園通過省級專家評估。節能減排工作持續推進,超額完成黃標車和老舊車淘汰任務,整治高污染燃煤小鍋爐34臺。
(四)重點領域改革持續深化,市場活力有效激發
政府職能繼續轉變。深化“放管服”改革,出臺了“1+3”清單。深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全面清理規范行政審批中介服務。“邑門式”政務服務改革初見成效,率先在江門推出“邑門式”簡政惠民服務,有效提升政府行政效能。優化政府組織架構,完成市委政法委體制改革;深化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調整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等重點領域基層執法力量。15個鎮(街)樞紐型“邑家園”和270個村(居)“邑家園”投入使用,實現城鄉全覆蓋。
營商環境不斷優化。進一步完善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共列741條禁限事項。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行電子營業執照和電子化登記試點工作。國地稅聯合深化合作,推進稅收征管體制改革,實現156項國地稅業務“一窗通辦”。加大政務公開力度,落實政府投資的重大項目信息公開工作。深入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全面實施“黑名單”制度,推進行政許可和行政處罰信用信息“雙公示”。建立實施涉企收費目錄清單制度,營商環境得到進一步優化提升。
(五)民生保障繼續加強,社會事業持續進步
社會保障水平穩步提升。民生領域投入繼續加大,全年民生支出25.04億元,落實市鎮兩級“十項民生實事”。實施充分就業發展戰略,全市城鎮新增就業7231人,促進創業812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38%。城鄉居保和城鄉醫保參保率分別達99.92%和98.68%。保障性住房工作成效明顯,建成公租房130套,新增入住公租房366套。向老年人發放高齡津貼、生活補助共912.6萬元。全面提高城鄉低保、五保和孤兒基本生活最低養育標準。新增居家養老服務設施16個,累計304個;新增養老床位數600張,累計3367張。扎實推進精準扶貧工作,累計投入幫扶資金3493.1萬元。
文教體衛事業穩步發展。完成市博物館主體工程建設。我市列入省圖書館、文化館總分管建設第一批試點。組建市新聞與信息中心,全媒體融合發展態勢良好。開平廣播電視臺成為全國首個實現高、標清同步播出的縣級臺。順利通過“中國曲藝之鄉”復評。完成全市可移動文物普查。成功創建省社區教育實驗區,創建國家級農村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示范縣取得階段性成果。完成省教育強鎮第一輪復評。扎實推進國家級特殊教育改革實驗區建設,適齡殘疾兒童實現100%就學。完成5所學校新(擴)建工程。蒼江體育運動場投入使用,實現學校與社會共享體育設施。中醫院遷建一期工程、全科醫生規范化培訓基地基本建成。完成龍勝、赤水鎮衛生院改造和19間村衛生站公建民營建設。穩步實施計劃生育全面二孩政策。
同時,婦女兒童、老齡、殘疾人、民族、宗教、應急、人防、氣象、檔案、食品藥品、安全生產等工作也都取得了新的成績和進步。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晰看到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主要表現在: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發展后勁仍然不足;結構調整任務依然艱巨,自主創新能力仍有待提高;生態文明和環境保護存在薄弱環節,民生保障水平與群眾期望仍有差距。對于這些問題,我們必須予以高度重視,認真研究,采取切實有效措施,著力加以解決。
二、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安排意見
2017年是“工作落實年”,是“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和實現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一年,也是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
做好2017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總體要求是:認真貫徹上級各項決策部署,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市委十三次黨代會和十三屆二次全會精神,致力“興業惠民、治吏簡政”,以“工作落實年”為動力,以“善作為、重實效、謀新篇”為工作主線,深入推進產業提質工程、宜居城鄉工程、青山綠水工程、協同共進工程、民生幸福工程“五大工程”,力促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進步,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綜合考慮新常態下外部經濟形勢和內部發展條件,經與“十三五”規劃目標銜接,2017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如下:
——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5%;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8%;
——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5%;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
——外貿進出口總額正增長;
——城鄉居民人均收入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
為實現上述目標,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推進產業提質工程
做強核心產業平臺。繼續完善翠山湖科技產業園交通路網、燃氣供應以及商業、居住、醫療、教育等配套設施建設。圍繞五金機械、電子信息、新材料、汽車及零部件、大健康等五大產業定位,大力引進規模、優質的關聯項目,促進園區產業集聚和提質發展。強化與江門高新區、優秀戰略投資者的合作聯動,積極申報省級經濟開發區和省級高新區。優化擴展區的功能分區,推進園區擴容增效,加快“五年再造一個翠山湖”的步伐。
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重點推進水口鎮發展總體規劃與水暖衛浴產業發展規劃深度融合,大力推動中國(水口)衛浴博覽城一期工程建設,積極創建國家級出口水暖衛浴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把水暖衛浴產業打造成為轉型升級標桿。增強化纖紡織產業和食品產業企業的增資擴產。依托跨境電商快件清關中心,推動電子商務與傳統產業融合發展。
培育發展新興產業。依托中歐新材料產業基地核心平臺,引進一批新材料龍頭企業落戶。完善建筑領域信用體系建設和應用,推進綠色建筑發展,積極引進建筑設計、工程研發、綠色建材等產業鏈配套,打造“中國現代建筑之鄉”。加快促進鴻福堂健康食品項目落地建設,推動牽牛生化、彼迪藥業等“大健康”龍頭企業提質增效,促進大健康產業加快發展。扶持重點外貿企業,促進旅游購物等外貿新業態發展。積極開拓“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新興市場。
加快發展農業現代化。深入推進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重點推進金雞現代農業雙創示范基地建設。完善鎮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室,創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實施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中央財政現代農業優質稻產業帶、世界銀行貸款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等重點項目,進一步改善農業生產和生態環境。扎實開展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工作。推進“互聯網+農業”,實現助農增收。創建一批名優品牌農產品,推進馬岡鵝申報國家地理標志商標注冊,提升農產品市場競爭力。
大力推進全域旅游。深入實施“一核兩翼”旅游發展戰略,沖刺國家5A級旅游景區創建,扎實做好立園和自力村擴園提升,擦亮世遺旅游招牌。抓好赤坎圩鎮整體改建,依法做好國有土地房屋征收,加快赤坎古鎮項目建設。深入推進省新型城鎮化2511綜合試點,將赤坎鎮打造成為中國特色小鎮。大力推進塘口榮桂坊和大沙大塘面村民宿民居、天露山生態游、月山皂幕山風景區、金雞中微子科普旅游等項目,積極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
(二)全面深化改革創新
推進關鍵領域改革。積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落實“三去一降一補”政策和“六新六去”任務。進一步精簡行政許可事項,著力取消和下放一批束縛創業創新、含金量高的行政許可事項。穩步推進公益三類事業單位轉企改制。深化公有企業改革,推進國有“僵尸企業”出清重組,優化國有資源配置和布局。創新投融資方式,推進市PPP項目實施。全面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
堅持“創新驅動”戰略。培育新增一批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引領型創新企業和科技型小微企業。推動企業加大研發經費投入,做好專利申報及知識產權保護工作。落實2017年度工業企業技術改造導向計劃項目和億元以上重點技改項目建設。實施“互聯網+”行動,推進信息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翠山湖、水口水暖衛浴、龍勝汽配三大“雙創”基地建設,完善創業創新服務平臺。繼續開展“政信貸”業務,幫助小微企業解決融資難問題。
(三)推進城鄉宜居工程
加快完善交通網絡。主動融入珠三角交通一體化,構建現代化交通網絡。重點加快高恩高速、開春高速、中開高速開平段建設;抓好G325國道改線、佛開高速三堡至水口段擴建、開陽高速開平段擴建、開平至臺開高速等項目前期工作。配合做好深茂鐵路開平段和站場建設。加快編制全市綜合交通規劃。啟動開平快速干線北線一期及北線東延線二期建設,加快東、西線建設。推動赤坎大道等旅游交通道路規劃建設。繼續推進新農村公路路面硬底化工程,逐步完善我市交通公路網絡。
推進城鄉擴容升級。加快臺開恩協同發展,落實臺開恩協同發展聯席會議工作部署。圍繞“臺開同城”發展戰略,啟動潭江新城建設。不斷完善城鄉規劃體系,以《開平市城市總體規劃》為指導,完善各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加快各鎮總體規劃編制和實施,推進特色小鎮建設。促進產城融合,推進翠山湖、水口鎮與城區融合發展。加快“三舊”改造進程。市固廢綜合處理中心一期項目開工建設。完成10公里天然氣管道鋪設。開展城區橋梁特色化改造,提升城市景觀魅力。
建設美麗新農村。深入實施新農村示范工程和鄉村綠化美化示范點工作,創建省級鄉村綠化美化示范點3個;江門市級文明鎮7個、示范村3條、宜居村莊2個;開平市級鄉村綠化美化示范點25個、文明村15條。完成三埠石海等16條村莊整治。加強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理,建立健全長效機制。實施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加快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潭江河流治理工程(開平段)、交流渡水閘重建等項目建設。完成55公里農村河道(渠道)清淤整治。
(四)實施青山綠水工程
建設綠色開平。推進重點林業生態工程,開展新一輪綠化開平大行動,繼續抓好生態景觀林帶建設。推進生態公益林調整及新增工作,完成大沙河、雞心石、大王古等水庫7000畝商品林調整為生態公益林。大力開展城鄉街頭綠地升級改造,切實做好高速出入口、325國道、開平大道、城區街道、鎮通村等道路兩旁增綠、補綠工作。穩妥完成林場改革任務。
推進公園城市建設。擦亮“公園城市”名片,重點抓好孔雀湖國家濕地公園試點建設和金山森林公園省級森林公園總體規劃編制工作。實施天露山森林公園提升工程,爭創省級森林公園。抓好鎮村兩級公園建設,新建2個鎮級森林公園、2個鎮(街)公園和33個村居公園。
加強環境綜合整治。鞏固中央環保督察成效,全力推進環境大整治行動。抓好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完成黃標車和老舊車淘汰、高污染燃料鍋爐整治任務。嚴格落實潭江流域“河(段)長”制,加快推進臺開恩“潭江共治”工作,加強潭江流域和重點飲用水源保護。繼續開展漂染等重點行業環境綜合整治。有序開展禁養區、限養區畜禽養殖業污染治整治,引導養殖業綠色發展。
(五)落實民生幸福工程
加大民生保障力度。繼續加大民生投入,實施“十項民生實事”建設,提高六項底線民生保障補助標準。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適當降低社會保險費率,提高社會保險待遇。繼續抓好保障性住房、城鄉供水改水工程、城鄉公共設施等建設,切實改善民生。搭建小微企業雙創人力資源服務平臺,提高小微企業吸納就業能力。探索開展精細管理、精準發力的扶貧攻堅模式,構建扶貧長效機制。
大力發展社會事業。進一步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完成水口鎮第三小學(一期)、梁金山小學(一期)工程建設,啟動翠山湖實驗學校、市職業教育公共實訓中心建設,推進赤坎中心小學和中心幼兒園遷建。以“智慧校園”建設為抓手,進一步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推進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加大對圖書館、文化館總分館試點建設投入。推進檔案館庫建設,加快館藏檔案數字化進程。統籌衛生事業發展,完成中醫院遷建二期修葺主體工程和金雞衛生院舊樓改造。加快蒼城、蜆岡衛生院標準化建設,啟動市第二人民醫院、赤坎衛生院異地建設。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推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中心下移。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和分級診療,打造“健康開平”。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深化“陽光計生”行動。推動新體育中心的前期工作,完善社區體育設施、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建設。做好國防教育和“雙擁”工作。強化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加強婦女兒童、民族、宗教、僑務、人防、氣象、檔案、市志、紅十字會和志愿者服務等工作。
各位代表,做好2017年經濟社會發展任務艱巨,意義重大。讓我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齊心協力、搶抓機遇,開拓創新,真抓實干,為實現2017年全市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而努力奮斗!
市十六屆人大二次會議秘書處 2017年2月21日印 |
相關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