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對2023年林草重點工作表現突出單位予以通報表揚。過去的一年,廣東省林業局在國土綠化、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林草資源保護管理、野生動植物保護、林草特色產業發展、重要基礎保障工作等6大方面重點工作成效顯著,獲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通報表揚。 在國土綠化方面,2023年,廣東全力以赴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全省完成林分優化提升203.6萬畝,森林撫育提升205.6萬畝,3市、7縣申報國家森林城市(縣城),公布10個省級“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基地,創新發布“認種一棵樹”小程序,上線綠美廣東公共服務平臺,全省舉辦各類義務植樹活動6400余場,參與植樹人數超56.7萬人次,植樹約213萬株,建設各類主題林210片。 在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方面,省政府正式向國務院提出設立南嶺國家公園申請,丹霞山國家公園設立論證研究工作穩步推進。全省確定42個擬建示范性保護地(第一批),開展了示范性保護地規范建設前期研究,以國家公園、示范性保護地、萬畝級紅樹林示范區、地區代表性植物園等為建設重點,啟動編制了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示范建設指引和山地公園、郊野公園建設方案等系列保護地示范建設指導性技術文件。 在林草資源保護管理方面,廣東扎實開展林草濕調查監測,落實森林督查發現問題整改工作,嚴厲打擊違法破壞森林資源行為,完成石漠化綜合治理8.9萬畝,新增國際重要濕地名錄2處,國家重要濕地名錄1處,完成紅樹林營造修復5萬余畝。 在野生動植物保護方面,廣東出臺省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建設首個省級鳥類環志監測總站,制定候鳥及遷徙通道保護行動計劃,全面建立打擊野生動植物非法貿易部門間聯席會議制度,加大對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的管護巡護,嚴防嚴打非法獵捕野生動物違法行為。華南國家植物園新引種植物超過1100種,累計收集約1.7萬種高等植物。加快推進國家林草局穿山甲保護研究中心建設,切實加強穿山甲野外資源調查監測和保護工作。 在林草特色產業發展方面,廣東大力發展綠色富民產業,實施油茶產業發展三年行動,全省完成油茶新造29.2萬畝,低改10.53萬畝,撫育10.26萬畝。舉辦竹產業創新發展峰會,與浙江農林大學簽訂戰略協議,推進竹產業創新發展。舉辦首屆廣東林業博覽會、經濟林豐收節,參展世界林木業大會、國際森林產品博覽會,打造推介我省優質林產品特色品牌。 在重要基礎保障工作方面,2023年,廣東深化法規制度改革,先后修訂《廣東省森林保護管理條例》《廣東省自然保護區建立和調整管理規定》,出臺《廣東省先造林后補助管理辦法》,為綠美廣東生態建設保駕護航。同時加強科技支撐保障,加強林業種質資源開發利用,加大林木種苗供給保障力度,積極開展香榧等經濟樹種引種試種,選育推廣香樟等鄉土闊葉樹種和夏威夷果等經濟樹種,持續提升林業信息化支撐保障能力。 接下來,廣東省林業局將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指示批示精神,學習典型經驗做法,聚焦重點、持續用力,為建設美麗中國、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相關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