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管理情況 加強我村委會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管理工作,對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發展,保護農民的切身利益,維護農村和諧穩定,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和政權建設,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一、基本情況 新民村委會座落在長沙街道辦事處西北邊,轄區東接西安村委會,南接杜溪村委會,西接愛民村委會,北貫開平大道。轄區總面積5平方公里,居住有東成、蝦堆、蒼一、蒼二、門堆、新屋廈、田心共七條自然村,農業人口1550多人,農田耕地面積1000余畝,山林山地有1000畝,魚塘有150畝,廠房工業用地約30畝,建有占地面積510平方米的三層福利基金大樓,廠區招有大小廠企十多家,村委會的集體經濟收入,主要靠出租廠房(含簡易廠房)及場地,發包山林山地,農田魚塘磚廠及其他的管理費,集體的年純收入達30萬元,農業人平200余元。 二、因地制宜、強化管理方式 管好用好村集體“三資”,關鍵在管理方式的選擇。我村采取村集體“三資”的規范化管理方式,注重因地制宜,確保合法性和可操作性。我們村固定資產較多,集體山林和土地較豐富,以村委會為單位核算,財會業務繁重等實際出發,在行政村必須安排會計的基礎上實行“民主理財”、“先審后記賬”的管理方式,這種管理方式保障了村民自治,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和民主理財權利。財會人員的任用、財務核算、監督管理等程序完全符合現行的相關財務管理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同時會計業務處理過程中的民主理財、業務部門的審計監督、會計記賬、財務公開等工作都在街道黨委的監督和指導下流水作業完成,確保農村“三資”的使用、民監、審計、記賬、公開、登記、管理等各環節工作保質保量及時完成。 三、加強領導,從源頭抓好“三資”管理 管好用好農村集體“三資”的關鍵在于農村集體財務的規范化、制度化管理,為強化農村集體“三資”的規范化管理,我村委會建立了由村黨支部書記任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負責本村“三資”管理工作的組織領導。 四、以人為本,提高“三資”管理水平 集體“三資”管理工作是專業性、合法性、嚴肅性極強的工作,沒有專業工作人很難作好這項工作,為了實現集體“三資”的規范化管理,我們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要培養出懂專業、懂法律的管理人員,加大了我村委會財會人員的培訓工作力度,通過培訓提高了我村集體管理人員的業務工作能力和法律意識,為農村集體“三資”的規范化、制度化管理奠定了堅實基礎。 五、建章立制,明確責任,強化“三資”管理 完善的制度是農村集體“三資”規范化、制度化管理的保障,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制定了會計辦公制度,資金財務管理制度,資產管理制度,“一把手”責任制,會計崗位責任制,出納員崗位責任制,民主理財小組職責等一系列可操作性強的制度,通過制度建設,規范了管理人員的行為,強化了他們的責任心。與此同時加大集體“三資”管理的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極大地提高了“三資”管理人員的法律意識和依法管理水平。 六、規范“三資”管理采取的具體措施 我村在集體“三資”管理方面,我們主要采取了以下具體措施。 1、集體財務實行會計集中辦公、“民主理財”、“先審后記賬”制度。財務所有檔案,由村委會財務管理人員統一管理,專柜存放,確保集體檔案的安全和有效利用。每季度末月的28日—30日定為集中辦公日,下一個月的2—5日定為公示日。村委會在集中辦公日,召開理財小組會議匯報一個季度的財務計劃執行情況,并把一個季度的財務收支原始單據、有關經濟合同交給村理財小組審核,經過審核合格的單據,確認原始單據的合理性和合法性,經過審核發現的問題,按照財務管理有關法律法規相關規定處理。記賬核算業務完成后按規定程序公布于眾,接受群眾監督。 2、集體資金,實行計劃管理。每年三月份,村委會擬定本年度集體經濟財務收支計劃,經村黨支部和村委會討論后,提交村民大會或村民代表會議討論通過。 3、集體固定資產納入帳內管理,為保證集體固定資產的安全和提高使用效率,村集體固定資產全部納入帳內,保證帳物相符,用固定資產對外投資、對外承包、對外抵押和處置必須通過村民大會或村民代表會議討論決定。 4、村集體資源實行檔案化管理,提高透明度。對村集體創造收入的集體耕地、集體山林等集體資源全部登記立檔管理,對集體資源的對內外承包和處置全面實行民主決策,民主監督,嚴禁帳外設帳現象的發生。
相關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