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工人合法權益,是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關鍵之舉。長沙街道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將化解矛盾糾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近日,長沙街道成功調解了一起勞資欠薪糾紛,為103名工人追回了120多萬元“血汗錢”,贏得了當事人的贊譽和認可。 此次糾紛源于某工程項目業主方將工程發包給承包商后,業主方前期已按合同進度支付70%工程款給承包商;但工程進入收尾階段,承包商卻以各種借口拒絕支付工人工資。工人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向長沙街道綜治中心求助,希望業主方協助解決工人工資拖欠問題。 快速響應,摸清核心癥結 接到求助后,長沙街道立即啟動勞資糾紛應急協調機制,安排黨群服務中心勞動保障工作人員對接工人和業主方,得知該工程目前尚未驗收,所有工人工資也未與承包商公司進行核算,且未完成雙方簽名確認。得到糾紛焦點后,街道工作人員不分晝夜走訪調查,詳細記錄欠薪企業名稱、地址、欠薪時長、涉及人數及金額等關鍵信息,并在1個工作日內完成事件初步建檔。 多元聯動,構建化解合力 長沙街道通過構建“縱向貫通、橫向聯動”的協同機制,強化與市人社局的聯合處置協作,引導工人進行信息登記,核對工資金額,為下一步針對惡意欠薪、企業逃匿等行為進行合規性認定筑牢根基,讓勞資糾紛化解更高效、更精準、更徹底;同時主動與公安部門共享信息,協助核查承包商負責人行蹤;公安部門則對因欠薪引發的群體性沖突及時出警維穩;對涉嫌惡意欠薪的企業,提前開展證據固定,為后續刑事追責奠定基礎。 調解協商,推動和解共贏 調解現場,工人情緒激動,言辭間滿是被拖欠工資的不滿;業主方滿腹委屈,反復強調承包商隱瞞行蹤一直不到現場驗收核對工程量;承包商自稱公司經營困難,資金周轉不順,現場氣氛緊張。街道綜治中心工作人員立刻化身“情緒疏導員”,及時把當事人分開調解,耐心傾聽他們的訴求,仔細核實工程成本、資金周轉等具體細節。在工作人員的耐心勸導、釋法說理下,最終達成和解,業主方和承包商現場簽訂調解協議書,由業主方從剩余工程款中先行墊付工人工資,糾紛得以圓滿化解。 






相關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