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沙街道這場防蚊攻堅戰里,有一群來自不同崗位的“戰友”,他們帶著熱忱與擔當,投身守護居民健康的戰斗。讓我們聽聽他們的一線心聲—— 黨員干部:筑牢紅色堡壘,帶頭沖鋒在前 作為黨員干部,接到防蚊任務,我深知這是守護群眾健康的“必贏戰”。我們迅速響應街道黨工委號召,下沉社區。在防控工作會議上,大家眼神堅定,領任務、劃片區,誓要把防控網織密。 走街串巷時,居民熱情招呼,讓我更覺責任重大。我們與黨員志愿者,給居民講“清積水、防蚊蟲”要點,累計入戶宣傳超2000戶,發放防控傳單等宣傳品;幫居民清理陽臺盆罐、疏通下水道,僅老舊小區就清理積水容器數百處。截至8月10日,黨員志愿者已累計下沉支援856人次,看到角落的積水潭,大家挽起袖子就干,哪怕汗水濕透衣背,這是我們用行動在兌現“為人民服務”的誓言。 社區工作者:聯結你我他,守護“大家庭” 社區是居民的“大家庭”,我是社區工作者,得讓這份守護更有溫度。近期我們組織了多場居民代表座談會,講防蚊知識,聽大家訴求;在社區群里發動態,曬消殺前后對比圖,鼓勵居民“隨手拍”自家防蚊成果,帶動居民主動參與翻盆清積水。 同時,我們協調資源給老舊樓院做集中消殺,幫獨居老人清理庭院積水60余次,還推動懸掛宣傳橫幅287條、張貼海報10000余張。當看到鄰里互相提醒關紗窗、清花盆,特別欣慰,我們不是單打獨斗,是和居民一起,把社區變成蚊蟲“進不來、待不住”的安全港灣。 網格員:穿梭網格間,織密防控網絡 我是網格員,對自己負責的網格,就像對自己的掌心紋路一樣熟悉。全街道22個村(社區)共有57個綜合網格,覆蓋68000余戶、17萬名居民,每天巡查小區、巷道,眼睛緊盯積水點——花壇、排水溝、廢棄容器,這些都是蚊蟲“溫床”。 我們拿著臺賬,逐處排查、標記、處理,遇到居民不理解為什么這么較真,就耐心解釋:“積水不除,蚊子滋生,疾病就可能找上門!”把巡查情況實時上報,聯動消殺隊伍、社區干部快速響應,累計清理綠化帶、下水道等隱蔽孳生地5105處、積水7524處。感覺自己像網格里的“哨兵”,守好每一寸土地,不讓蚊蟲有機可乘。 消殺人員:專業出擊,殲滅蚊蟲隱患 我們是消殺隊伍,背著藥箱、拿著設備,是蚊蟲的“克星”。在街巷、小區、公共區域,按規范噴灑藥劑,重點對下水道、垃圾桶周邊、綠化帶這些蚊蟲易孳生地“圍剿”。 天氣熱,藥水箱沉甸甸,肩膀勒出紅印,大腿磕出瘀痕,但沒人喊累。截至8月10日,我們累計出動2842人次,對56平方公里公共區域進行消殺,使用滅蚊藥物3370升,和各部門配合跟蹤效果,根據蚊蟲密度調整藥劑、頻次3次。知道每一次精準噴灑,都是在切斷疾病傳播鏈,就盼著用專業能力,讓居民少受蚊蟲困擾。 居民志愿者:點滴行動,匯聚防蚊力量 我是普通居民,也是志愿者,我們這支隊伍人才濟濟,有乒乓球協會的伙伴,有志愿樓長,也有退役軍人,跟著社區一起干,才懂防蚊要靠“眾人拾柴”。這次行動中,我們發揮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勢,幫鄰居清理樓頂積水超200處,陪老人檢查家里盆罐;在小區廣場發放宣傳品,給小朋友講“蚊子的危害”。 看到大家從一開始的不理解,到主動把花盆底碟擦干,心里暖暖的。目前街道已向群眾發放驅蚊液224支、蚊香6653盒,這是一場全民行動,人人多出一份力,社區就多一份安全。現在走在社區里,環境干凈了,蚊蟲不敢來,鄰里聊天都踏實了。 長沙街道構建了一張立體的防蚊“協同網”,以黨員干部帶頭,社區工作者與網格員細查、消殺人員攻堅、居民志愿者助力,織密“無蚊空間”,守護共同的家園。未來,我們還會繼續堅守,讓“無蚊宜居”成為對“守護健康”的生動詮釋!
























相關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