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落在開平鄉野間的1833座碉樓,不僅承載著開平僑胞對家鄉的向往和期待,也鐫刻著他們海外漂泊艱苦創業的經歷。近年來,開平市以保護“開平碉樓與村落”為核心,守護好海內外華人華僑共同的精神家園,走出了世遺活化與鄉村振興為一體的發展新路子。
“僑”是開平市最亮麗的城市名片之一。作為“華僑之鄉”,開平市現有旅居海外華僑華人、港澳臺同胞約103萬人,遍布世界79個國家和地區,素有“海內海外兩開平”之說。闊別數十載,祖籍龍勝鎮的新西蘭華僑黃偉雄始終心系家鄉和祖國的發展,更希望能夠為家鄉發展力所能及貢獻一份心力。
新西蘭商學院院長黃偉雄
著名作家熊育群創作的長篇小說《金墟》融匯了過去和現在、海內與海外,再現了赤坎華僑古鎮百年興衰起落,詮釋了僑鄉人民跨越一個多世紀的命運、奮斗與追求,為廣大讀者領略開平華僑文化打開了新的窗口。《金墟》創作期間,熊育群連續多年扎根江門地區,深入開平的田間地頭,對于這片僑文化沃土,熊育群有著深厚情感。他認為,華僑文化的挖掘、傳承和創新發展大有可為。
中國作家協會散文委員會副主任熊育群
文化遺產的存活與傳承離不開孕育它生長、發展的文化生態環境。“倉東計劃”正是通過鼓勵村民保存當地文化、延續傳統生活方式,從而帶動鄉村社區發展,最終達到文化傳承和可持續發展的目的?!皞}東計劃”發起人譚金花表示,公眾參與是文化保育的前提和基礎,只有找到更多元參與者和參與方式,方能真正傳承文化遺產的精神內核,讓鄉土記憶和文化遺產為公眾和下一代所見、所知、所感、所繼承。
五邑大學教授、倉東遺產教育基地學術顧問譚金花
相關附件: